贾湖骨笛:华夏初音,绵延至今

贾湖骨笛,20世纪80年代出土于距今9000—7800年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先后被挖掘出40余支,多为七孔,个别为二孔、五孔、六孔或八孔。贾湖骨笛不只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它的出土是人类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作为史前音乐考古学的重大成果,贾湖骨笛对于中华民族音乐文明的起源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1987年5月14日,在M282号墓中发现两支骨笛,其中M282∶20骨笛品相完美,是贾湖骨笛中的精品。1987年11月3日,相关专家在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内首次对该骨笛进行测音工作,现场吹奏河北民歌《小白菜》,骨笛准确的高音和嘹亮的音色让在场的专家大为震惊,最后结论认为,“这支骨笛的音阶结构至少是六声音阶,也有可能是七声齐备的、古老的下徵调音阶”。这一结论可谓是石破天惊,因为一般认为中国的传统音乐是以五声音阶为主,西方音乐是以七声音阶为主,而贾湖骨笛的出现是否意味着生活在距今八九千年前的贾湖先民已经拥有了七声音阶的观念?如果这一结论成立,整个世界音乐史将被改写。除了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外,贾湖骨笛的身上还有诸多谜团。从材质上说,骨笛是用鹤类禽鸟的尺骨制作而成,故而声音清越。但这种尺骨的坚硬程度大致相当于人骨硬度的30倍,在如此坚硬的材质上排列着的音孔直径仅为0.1—0.3毫米,而且细致圆整,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贾湖先民们究竟用什么工具进行钻孔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他们究竟运用了什么算法来确定音孔的位置?他们如何在没有调音工具的情况下控制任何音程都不超过5个音分差?这些未解之谜都值得我们去探究。贾湖先民在文明上所达到的高度极有可能是超乎想象的。

贾湖骨笛发现以来,虽然进行了相关的测音工作,但研究成果缺乏突破性的进展,深度与高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是因为出于文物保护考虑,文物管理部门及博物馆已禁止对骨笛直接进行吹奏测音研究。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这是亟待破解的难题。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进步,更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考古研究中,这一难题逐渐找到解决方案。相关研究团队使用X光CT扫描、电脑建模、3D打印等技术对贾湖骨笛进行复制,已取得重大进展。他们首先运用CT技术对骨笛进行扫描,利用得到的数据在电脑上建立精准的三维立体模型,最后使用与骨笛材质尽可能接近的材料,采用紫外激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制作出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贾湖骨笛复制品。经过三维测量与测音实验,用本方法复制出的贾湖骨笛模型与实物在物理尺寸与音准上“几乎没有误差”。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制作复制品,而且还可以运用到文物修复工作中,修复的文物将为相关的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研究样本和数据支撑。此项技术将帮助科研人员获得贾湖骨笛更为完整、丰富、全面的数据信息,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贾湖骨笛在音律等方面的认知,逐步破解那些未解之谜,这是让人充满期待的!

也许,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贾湖骨笛的相关文创产品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当流淌而出的音乐萦绕在我们的耳畔,一定会引人遐想,使人沉醉。正如《如果国宝会说话》中说的那样,“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华夏初音,千年古乐,余韵流响,绵延至今,这是贾湖骨笛创造的传奇,更是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舞阳县   尺骨   河南省   复制品   音阶   先民   华夏   文物   材质   结论   声音   发现   专家   数据   技术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