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三介绍淮海战役(一)

#历史开讲# 说起三大战役,人们都耳熟能详,但要问起具体经过可能会一头雾水,我将试着将三大战役总结归纳,试着分享给大家,欢迎批评指正。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总结起来:一个关键点;三大围歼战;三大战役保障。今天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关键点和三大围歼战。

一个关键点:攻占宿县

其实一开始,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提议,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国民党军之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主要目标为歼灭距离徐州较远的黄百韬第7兵团、李延年第9绥靖区,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这一计划符合中国共产党“歼敌于长江以北”之指导思想,随即得到批准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原来预定进行较小规模之淮海战役,主要是歼灭黄百韬兵团,占领新安镇,枣庄,临沂等地。但占领宿县之后,淮海战役规模越打越大,并最终演变为后来的大淮海战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宿县战略位置太重要了。

宿县(存在时间1912年-1992年,今安徽省宿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从地图上看,位于徐蚌铁路线的中间“腰”的位置,为南北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淮海战役中,国民党方面的军事部署犹如自北向南的一条蛇,“蛇头”为驻守在徐州的刘峙、杜聿明集团,“蛇身”是徐州到蚌埠之间徐蚌铁路线,驻守在蚌埠的李延年和刘汝明兵团是“蛇尾”。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曾说,打淮海战役,要“夹其额、揪其尾、断其腰”。攻克宿县,切断津浦路徐蚌段,就是“断其腰”。而且宿县不单是皖北交通枢纽,还是国民党驻徐州军队的重要补给基地,一旦失陷,将陷徐州于孤立无援的绝地。 宿县是淮海战役中解放的首城,为淮海决战提供了主战场。攻占宿县,解放军控制了徐州到蚌埠间100多公里的铁路,切断了徐蚌线,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有力地保障了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并为下一步分批歼灭徐蚌之敌和来援的黄维兵团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大围歼战:碾庄围歼战、双堆集围歼战、陈官庄围歼战


碾庄围歼战,也即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主要是包围并消灭黄百韬率领的国民党第七兵团。

双堆集围歼战,即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主要是包围并消灭黄维率领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

陈官庄围歼战,即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主要是保卫并消灭杜聿明率领的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及前进指挥部、邱清泉率领的第二兵团、李弥率领的第十三兵团等。

具体作战经过就不详细介绍了,总之是很激烈,后续再给大家详细介绍。三大战役保障,且听明天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淮海战役   蚌埠   中国共产党   宿县   野战军   铁路线   徐州   兵团   国民党   战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