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战争的胜利,给美国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却也导致商业憧憬破灭

#历史开讲#

美西战争爆发前,美国在太平洋的经济活动,虽然远远不及它在大西洋的经济活动,但是与西班牙相比,却并不占劣势。

早在18世纪90年代,“美国的商船在东亚随处可见,为了开拓与中国的一贸易,美国成功地为自已开发了广阔的太平洋地区,也打开了全新的贸易领域,包括澳大利亚的植物湾、斐济、曼谷。

战争爆发之初,商业界和银行界由于担心战争可能会引起的通货膨胀和资产负债,反而会不利于美国经济,因此他们反对美国主动发动这场战争。然而,当杜威在马尼拉的胜利,市场一下子给予了积极的转变。商业媒体也发生了积极的转变,认为“随着一场战争的胜利消息接踵而来的,将是商业对战争的偏好。”

普拉特写道:“从现有的的观点来看,似乎可以肯定地得出一个结论,在1897年冬天到1898年,美国商业界是反对战争的,也是反对殖民扩张的,再或者就是对它们采取的置若罔闻的态度。但是同样依据这些证据,也似乎可以肯定地得出结论,就在马尼拉湾的的胜利之后,美国的商业变得绝对是帝国主义的。”

美国商界意识到,在其他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这个距离中国只有500英里的列岛,就有了它特定的商业价值。20世纪后期,美国最大的进口商品就是粗糖,粗糖的关税占了整个联邦税收的20%。

粗糖的加工业和美国的其他工商业者不同,对于美国1898年夺取的夏威夷、菲律宾等岛屿有着更为直接的、规模可观的利益。为了促进菲律宾的粗糖业的发展,美国给予来自菲律宾的商品予以低关税甚至零关税的政策。

据驻美大使杜兰德在1906年12月发给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的信中,附上了所获取到的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在第59届国会开幕时,发给国会的公函件。在这封获取的公函件中,罗斯福向国会呈列了不少于34项的亟需处理的各项事务。

其中,罗斯福针对菲律宾的关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期望给予菲律宾群岛低关税甚至零关税的相关政策,以使得菲律宾商品能够自由进入美国市场,罗斯福明确指出,“他认为,这恰是与美国就菲律宾所采取的一系列正确决策相符合的。”

就实际经济来看,美西战争之后,美国与亚洲、太平洋地区的贸易得到了发展。然而,亚洲的经济能力有限,所以自始至终,美国与这些地区的贸易为美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始终未能超过1%。

对菲律宾的殖民并没有促使美国与这些地区的贸易水平有显著地提高。西班牙长时间以来的殖民统治并没有大力发展菲律宾本地的经济基础,糟糕的经济状况和基础设施让美国政府头疼不已,也远未能达到美国政府的预期。

1898年8月2日,戴伊指示埃德华·哈登组建一个专门委员会,专门用于调研菲律宾群岛的财政和工业状况。埃德华·哈登随着杜威舰队于5月1日抵达马尼拉,在8月13日美军炮击马尼拉期间,曾短暂离开。随着战争结束,哈登再次返回马尼拉并-直工作到10月13日。

在他随后向国务院所提交的报告中详细阐述了菲律宾的金融和工业现状。首先,由于西班牙长时期的三角贸易,菲律宾货币供应量严重不足,难以支撑工业发展。受天主教会所实际控制的当铺和借贷机构通过向穷人发放贷款所获得的利息而中饱自肥,这被西班牙人称之为“仁慈之山”的政策使得菲律宾民族资本力量弱小。

其次,作为西班牙的大帆船贸易的中间站,西班牙在菲律宾长期以来推行的是银本位制度,这与美国刚刚确立的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形成矛盾,哈登指出如果美国要占领菲律宾,美国就需要铸造银币来实现列岛内部的流通,同时强力推进金本位制度,这将使得菲律宾很难与美国的货币制度相融合。

第三,西班牙政府于1897年7月发行总价值达到4千万美元的债券,债券利率达到6%,偿还期限为40年。其中的2千5百万美元是由西班牙政府发行的中央政府债券,剩余的1千5百万美元则是以马尼拉政府的名义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两类债券均是以马尼拉港的税收来支付债券的本息,这使得马尼拉港的税收资金被盘剥一空,致使菲律宾地方财政困难,就不得不依靠美国的资金支持。

就菲律宾的基础设施而言,哈登感叹,“让人几乎难以想象的是,一个欧洲强国,盘踞于此这么多年,其基础设施条件竟依然如此(糟糕)”。整个菲律宾仅有一条铁路,该铁路自马尼拉市至地拉古板市,全部里程仅119.3公里。与外界的电报系统已严重不足,仅有一条通向香港的海底电缆。

整个国家的邮政系统也非常落后,只维持马尼拉同香港和南部几个大城市的不定期通信往来。公路、桥梁年久失修,维修的资金被挪作他用。就整个国家的劳动力的素质水平来说,也难以让人满意,大多数菲律宾人都难以满足机器生产的要求。对此,哈登评价道,“整个国家里,素质最高的工人当属华人苦力,然而由于军事占领,这些华工也难以进入菲律宾”。

整个国家缺少大工业所需的各种机器,商人们也对投资兴趣不高。这些问题都严重地阻碍着菲律宾的工业化发展,也使其难以融入到美国的经济中来一些商人甚至开始质疑美国选择占领菲律宾的决定,“罗斯福急于打仗,从来没有问过自己一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商人从中国运来的货物要先运送到马尼拉附近。

如果美国当初选择在香港租赁仓库,而非采用武力征服贫穷闭塞的菲律宾,就不会造成那么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仅仅几年之后,罗斯福就明白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除此之外,支持美国占领菲律宾的部分决策者和商界人士原本是怀着对中国市场的憧憬,认为菲律宾将可能成为“开采中国这块尽金矿的垫脚石”,或是“进入广阔亚洲市场的停靠站”。但是现实是,在20世纪头几十年内,美国在中国几乎没有赚到钱。

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市场前景和魅力大幅下跌,事实上,“19世纪90年代,中国在美国的出口额里仅占2%。虽然有关中国实际经济状况的事实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庞大的人口所代表的无限市场潜力还是令美国经济学家、商人和投资兴奋不已。

然而,这个无限市场的观念仍有其根本性的问题,主要因为中国在当时明显排斥工业化。使问题更为复杂的是,中国日趋衰微的中央政府无力建立一个统一的生活标准或营造一个能大量消化美国商品与资金的中产阶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美国   马尼拉   罗斯福   菲律宾   西班牙   太平洋   关税   债券   中国   战争   系列   商业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