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晋国657年的历史

晋国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推翻了殷商六百年的统治。地处黄河与汾水东面(今山西翼城、闻喜、曲沃一带)方圆百里的古老小国——唐,也归顺了周。

周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即位。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而古唐国也参与了此次叛乱。周公举兵东征镇压叛乱,中途灭掉了古唐国。

一天,周成王与叔虞玩耍,把梧桐树叶削成珪璧形状交给叔虞,说:“将这唐地封给你。” 这时在旁的史官就请求挑选日子册立叔虞。成王说:“我只不过同他闹着玩儿罢了。”史官说:“天子没有开玩笑的话。一发话,史官便记录下来,举行典礼实施它,奏起音乐歌颂它。”于是成王就册封叔虞在唐。这就是桐叶封弟的故事。后来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把国都迁到晋水之边,把国号由唐改为了晋,这便是最初的晋国。

但是,从唐叔虞到晋靖侯这五代,没有他们在位的确切年数。一直到五世之后的晋靖侯年代,晋国的历史开始有了准确的记载。公元前785年,一场发生在晋国的王子复仇记,第一次被打破了晋国国君的嫡长继承制。晋靖侯的重孙晋穆侯死后,其弟殇叔代替太子仇继承爵位,太子遂避难出逃。四年后,太子仇率领家兵卷土重来,成功的杀死了殇叔,夺回了政权,成为晋文侯。然而这次动乱却为晋国后来的长期战乱拉开了帷幕。不久,西周被犬戎所灭,晋文侯会同郑武公、秦襄公合力率兵勤王,护卫平王东迁,避开了犬戎的袭扰,开创了东周王朝。晋文侯有了再造周室之功,晋国的地位也扶摇直上,成为拱卫周王朝疆土的重要诸侯国之一。

曲沃代翼

周平王东迁,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动乱的春秋时代。周朝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宗法制度已被破坏,各诸侯内部篡杀争夺司空见惯。

晋文侯仇去世之后,其子昭侯伯即位,将其叔成师分封到曲沃,成师号称桓叔,曲沃城邑规模比晋国国都翼还要大。晋靖侯庶出孙子栾宾辅佐桓叔。桓叔此时的年纪已经是五十八了,喜好德行,晋国的民众全都归附他。当时一些有眼光的人就预料:“晋国的祸乱,就出在曲沃了。枝末大于根本,而又获得民心,这样还能不乱而等待什么!”晋昭侯后来被人杀死,曲沃桓叔有意夺权,未果。

曲沃桓叔去世,其子鳝继代桓叔,这就是曲沃庄伯。曲沃庄伯继续和晋国国君进行主宗的争夺。晋孝侯15年,曲沃庄伯在翼杀死国君晋孝侯。晋都国人攻打曲沃庄伯,庄伯返回进入曲沃。晋都国人又立晋孝侯的儿子郄为国君,这就是晋鄂侯。

晋鄂侯在位六年去世。曲沃庄伯听说鄂侯去世,便起兵进攻晋国都城。周平王派遣虢公率领军队讨伐曲沃庄伯,庄伯再次失败。

不久,庄伯忧愤去世,其子武公即位。公元前710年,曲沃武公率兵进入陉庭,联合陉庭同晋国对抗,并于第二年春天俘虏了晋哀侯。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认,虽然此时曲沃武公的势力早已经超过晋国,武公还是没能够登上晋国君主的位置。是年,周桓王下令虢仲讨伐曲沃武公,武公败退曲沃。

此后经过28年的积蓄,直到周桓王去世,曲沃武公再次发动讨伐晋国的战争,最终攻陷晋国首都翼城,杀死晋侯缗。为了防止周王室再次出兵干涉,功败垂成,曲沃武公用大量的珍宝玉器物贿赂新立的周釐王,周釐王一兵不出就得到了丰厚的贿赂,拿人钱财为人消灾,既然生米煮成熟饭,干脆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终于得到合法的继承权,曲沃武公也就成为晋武公。

曲沃桓叔一系经过六十七年的努力,连杀五君而逐一君,争斗波及王室和其他八国,艰难地夺得晋国正统地位。曲沃代翼是历史必然,也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晋国的再次统一,结束了它过去拘于礼法的时代,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

晋国的崛起

正是晋武公的努力,使得晋国的实力大大增强,为后来春秋争霸中占有有利地位奠定了基础。

晋武公死后,其子晋献公即位。晋献公吸取了历史的教训,力图改变公族逼君的局面。当时其他宗族还有很大的势力,威胁君权。于是大夫士蔫设计谋划,首先士蔫与众公子合谋,赶走了富子,然后又指使他们杀死了游氏二子,然后又把他们聚集在聚城,晋献公发兵围剿,公子大多被杀,残存者逃奔到了虢国。之后,晋献公又任用了大量的异姓贵族,大大削弱了公族势力,巩固了君权,晋国由此形成了依法治国、尚贤、尚功、求实的文化特点。

此时,晋国的东方,齐桓公势力已经相当强大。晋国在晋献公的带领下,开疆辟土,先后伐灭霍、耿等诸侯国。又用假途灭虢的计策灭亡了南边的虢国和虞国,使晋国疆域发展到“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

晋国疆域

骊姬之乱

晋献公戎马半生,为晋国的扩张和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他晚年却因为选定继承人的过失,为方兴未艾的晋国带来了严重的危机,这就是骊姬之乱。

晋献公在讨伐骊戎时,娶美女骊姬及其妹。骊姬后生一子,当时的太子为申生,骊姬想设法使晋献公废太子立自己所生的儿子为太子。除太子申生以外,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都是献公成年的儿子,且有较好的品性、能力,深得世人喜欢。骊姬设法将太子申生先调离都城,后设计使晋献公对太子申生产生间隙,申生最终自杀而亡。骊姬后又恐重耳、夷吾对自己的儿子构成威胁,遂以“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和太子同谋”之罪要晋献公赐死二子。公子重耳、夷吾为避灾祸,先后逃亡。

献公死后,骊姬之子奚齐即位,随即被大臣里克杀死。荀息又立了骊姬妹妹之子悼子,里克又在朝堂上杀死了悼子,荀息为此也自杀了。

最终,夷吾通过秦穆公的帮助回归晋国,成为晋惠公。晋惠公随后处死里克,并且对国中许多大夫大开杀戒,失去民心。

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后,遇荒年,秦国以大米相助,次年,秦国饥荒,晋国却以怨报德,趁机攻打秦国,大败而归,晋惠公被俘。秦穆公的夫人为晋惠公之姐,经过一番求情后,秦国释放晋惠公,以太子圉当质子,后圉私自逃回晋国。晋惠公薨,太子圉立,是为晋怀公。

晋文公称霸

而此时晋献公之子重耳还在逃亡,重耳逃亡期间,路过卫国,饥寒交迫,向一位农夫乞讨,农夫给了他一把黄土,重耳很生气,认为农夫是在戏弄他,随从狐偃则说道:“这是上天要赐给我们土地啊!说明我们复国在望。”重耳意会,随后从农夫手中接过土块,继续前行。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公元前636年,流亡19年已经62岁的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因为重耳早已声名在外,国内拥护者甚多,晋怀公被迫逃奔高粱,重耳派人杀死了晋怀公。

晋文公剧照

晋文公这19年在外流亡的生活经历,对他日后称霸大业的影响殊为重大。他在困境中磨炼了意志,增强了政治才干。晋文公即位后励精图治,任用贤才、修明政务、奖惩分明,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安排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政平民阜,财用不匮”。

在流亡过程中也了解了当时主要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的基本情况,初步掌握了列国的战略动态,为自己登位后制定图霸战略方针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材料。

诸侯要想成为霸主,必须打出“尊王”的旗号,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幸运的是,晋文公登基后的第二年,这样的机遇就出现了。

公元前63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带联合狄人发动叛乱,攻占京城洛邑。周襄王仓皇出逃到郑国,他向诸侯国发出勤王要求。晋文公当机立断,出动军队去支援周襄王。他先是辞退了前来勤王的秦军,由晋独揽勤王之功。然后晋文公指挥晋军,击退狄人,擒杀了王子带,从郑国迎回了周襄王。晋文公的“勤王”有再造王室之功,使他拥有了“尊王”的重要政治资本,在诸侯中威望迅速提升,同时得到周王赏赐的阳樊、温、原、州、陉、浠、榄、钼矛等八邑。晋文公得到它们以后,等于拥有了南进争霸的重要基地。晋文公这次出兵勤王,可以说是名利双收了。

不过要建立霸业,只做到“尊王”还不够,还要做到“攘夷”。这样,同楚国进行战略决战提到了议事日程。

在当时,中原诸侯将楚国还是当做蛮夷看待的,而楚国势力不断蚕食北方,大有雄霸中原之势。为了遏制楚国,晋文公将晋国的兵力扩充为三个军,按照周代的军制,一个军整编一万两千五百人,三个军是三万七千五百人。

当时中原许多诸侯国都屈服于楚国,包括鲁国、曹国、卫国、陈国、蔡国、郑国、许国等。楚国得寸进尺,进攻宋国,宋国不敌,向晋文公求援。对于战胜楚国,晋文公并没有十足把握,于是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出兵攻打臣服于楚国的曹国、卫国,试图迫使楚国从宋国撤兵。

然而,晋国的计谋未能得逞,楚军并不撤兵。这样,一场继齐桓公称霸之后对春秋历史进程有决定性意义的大战就一触即发了。

城濮之战示意图

公元前632年4月4日,城濮地区战云弥漫,晋楚两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战车大会战。在决战中,晋军针对楚中军较强、左右两翼薄弱的部署态势,以及楚军统帅子玉骄傲轻敌、不谙虚实的弱点,采取了先击其翼侧,再攻其中军的作战方针,有的放矢发动进攻。晋下军佐将胥臣把驾车的马匹蒙上虎皮,出其不意地首先向楚军中战斗力最弱的右军——陈、蔡军猛攻。陈、蔡军遭到这一突然而奇异的打击,顿时惊慌失措,一触即溃,楚右翼军就这样迅速就歼了。

接着晋军又采用“示形动敌”,诱敌出击,尔后分割聚歼的战法对付楚的左军。晋军上军主将狐毛,故意在车上竖起两面大旗,引车后撤,假装出退却的姿态。同时晋下军主将栾枝也在阵后用战车拖曳树枝,飞扬起地面的尘土,假装后面的晋军也在撤退,以引诱楚军出击。子玉不知是计,下令左翼军追击。晋中军主将先轸见楚军中了圈套,盲目出击,便立刻指挥最精锐的中军横击楚左军。晋上军将狐毛、佐将狐偃也乘机回军夹攻。楚左翼军遭此打击,退路被切断,完全陷入了重围,很快也被消灭了。子玉此时见其左、右两军均已失败,大势尽去,不得不下令中军迅速脱离战场,才得以保全中军,免遭全军覆没。楚军战败后,向西南撤退到楚地连谷,在楚成王的严词斥责下,子玉旋即被迫自杀。城濮之战就此以晋军获得决定性胜利而宣告结束。

公元前632年五月,晋文公召集鲁、齐、宋、蔡、郑、莒等国诸侯在践土会盟。这一年的冬天,晋文公又召集齐、鲁、宋、蔡、陈、郑、莒、邾、秦等国诸侯在温(今河南温县南)会盟,连周天子也应晋文公之召而赴会,与诸侯相见。至此,中原大小诸侯除极个别外(如许国)均已聚集在晋文公的旗帜之下。晋文公在位只有短短八年,就实现了“取威定霸”的政治、军事目标。

晋文公死后,其子晋襄公继位,将晋国霸权再次推向高峰。阻止了秦国东进争霸的战略企图,秦晋两国友好关系破裂。

卿大夫专权

晋襄公死后,晋灵公继位。从晋灵公开始,晋国的政权逐渐落入了卿大夫和贵族的手中,晋国早先的名门望族,如狐氏、郤氏、栾氏都在斗争中相继没落,最后只剩下了赵氏,和后起的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位居六卿。六卿实力不断强大,已到了轮流操纵国家的程度,而晋国公室的统治权逐渐地丧失。晋国的霸业也一直被卿大夫们苦心经营着,晋国先后击败秦、齐、楚等大国,维护着霸主的地位,并以卿大夫的身份会盟诸侯,控制其他诸侯国。

同时,列卿之间的相互倾轧也异常激烈。先是智氏与赵、韩、魏四家共同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领地。后来,赵、魏、韩三家杀死了智伯,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

公元前376年,赵、韩、魏瓜分了晋公室仅存的土地,废晋静公为平民,晋国最终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晋国   国君   秦国   楚国   曲沃   中军   公元前   诸侯   太子   公子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