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名妓果然是名妓,就算是放在今天那也是妥妥的美女

绝代佳人不论何时都不会沦为平平无奇之辈,相信许多人都曾好奇过古代与现代的审美观有何不同,这个问题似乎透过种种历史典故就有所体现。

古人对于美的定义在大致方向上并没有太差差别,然而某些小细节上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魅力,那是一种与现代思维背道而驰的观念,现代社会看待美往往更加倾向于多元化。

包容是现代审美的一大特征亦是优势,这会赋予平素创造美的人更大想象空间,一旦想象力不再会受到束缚文化的呈现方式自然会丰富起来。

现代社会的丰富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反观古代审美则有些墨守成规太过刻板,除去细节之外不管是古人还是后世人,所选出的优越面孔永远不会遭遇质疑。

一个人能否担当得起绝代风华这个词人们有目共睹,或许有人会站出来对这种观点进行反驳。

因为距今算是很近的朝代满清时期就曾出现过丑女,并且这些女性竟还是帝王后宫的嫔妃,按理来说皇帝的妃子理应国色天香才是,再不济也要拥有出众仪态与不俗气质。

各方面都平庸到不堪入目的人如何能征服挑剔的帝王,对此人们皆不敢相信难道百年前古人的审美观竟这般难懂。

其实这里面可能存在着偶然性,单看如今出名的那几位清朝丑妃的样貌复原图,难保不会觉得这仅仅是一桩笑料,毕竟复原图上的人像着实颠覆了人们的想象。

殊不知姿容优越的人在清朝比比皆是,只是没能登上史书记载罢了,这并不能代表清朝百姓的平均面貌会那么平庸。

时隔多年人们拼尽全力也不可能亲眼见到清朝妃嫔的真正模样,是复原图让后世人有机会一睹清朝社会风貌,其中晚清名妓放在今日仍是美人。

卖甘蔗的摊贩 社会地位

首先这张图中的男子是一位卖甘蔗的小摊贩,封建社会平民若想出人头地难如登天,更别提生逢乱世能够安安稳稳地保住性命活下去也算幸运。

多少人为了生存这么简单的愿望在外奔波数年,甚至到头来也只是个任人宰割的弱者,小摊贩在清朝时期一样不可能成为高收入群体。

充其量只能做到勉强糊口并不能改变社会地位,即便撞了大运当真因为做街边小生意赚了钱,同样不会达到光宗耀祖的效果。

能实现阶级跨越的渠道唯有艰难的科举之路,只见卖甘蔗的男子面色黝黑眼底有着化不开的疲惫,这份疲累是生活重担疯狂压着他肩头带来的连锁效应。

为了吃口饱饭男人除去卖甘蔗似乎找不到其他门路能养家糊口,这张老照片充分体现了何为人间苦楚,谁都希望生下来便能含着金汤勺。

只可惜投胎需要的是运气出身不是后天可改变的事情,能够被改变的则是那暗无天日的生活。

如果有机会想必男子断不会出卖苦力去卖甘蔗,单看照片中红男子的状态似乎才刚刚出摊,篮筐中满是才削好的甘蔗整整齐齐。

虽说生活中的苦总会压得人无法喘息,但看着每日都稍有好转的生活状态希望又会重新燃起,第二张图中则有着三位面容苍老的中年女子。

看她们的穿着打扮好像是为贵人家中打扫的下人,也有可能只是早早出嫁的辛劳妇人,穷困家庭不似经济条件尚可的家庭那样轻松。

家中穷到叮当响的妇人没有资本整日享受生活,早起做农活已是家常便饭同时也要精心计算着每日开销,长此以往常年心力交瘁加上身体劳累很快便会衰老。

图中三位妇人脸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岁月痕迹,是那种经历过风吹日晒后才形成的沧桑感,从这一张张面孔便可看出生活不易做人更加不易。

下面三张图分别是正写着信的老者,帮着家中大人推磨的年幼孩子以及要饭的父子,特别是那张捕捉到惨沦落到要饭地步的父子。

父子讨饭 名妓赛金花

手脚不便的父亲不忍心将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单独放在家中,只能用竹篮装着孩子一起上街要饭,场面之心酸让人看了无不动容。

生活再难作为父亲也不能看着孩子活生生饿死,相信这位父亲当时若有一点点退路也不至于当街讨饭,推磨的孩子表情木然显然早已习惯这种生活。

而写信老者那一丝不苟的神情则道尽了落寞,抛开记录人生百态的照片还有着记下佳人美貌的相片,照片中两位美人互相依偎样貌气质皆十分出挑。

举手投足间的古典韵味放到如今的娱乐圈也算独树一帜,还有那位晚清时期名扬天下的名妓赛金花,图中的赛金花看出丝毫风尘气息眉宇间倒是尽显傲然。

虽为名妓可这并没有成为阻挡赛金花改写命运的绊脚石,晚清三大名妓之一的小荣喜在照片中神色略显木讷,许是生活才让她变得越发麻木不堪。

不难发现小荣喜的脚正是被后世人抵制的三寸金莲,这般畸形的审美如今看来的确引人心中不适。

赛金花、小荣喜与杨翠喜作为晚清三大名妓,走到哪里都能凭借出色容貌获得关注度,从社会底层的艰难再到女性的整体处境。

照片所记录的不只有晚清社会的真正面目,亦有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度思考,当一个国家步入落寞之路百姓就会第一个遭殃,同时也揭开封建女性只能是低等地位的残酷现实。

照片不仅有着记录美好瞬间的重要作用,透过晚清时代这几张老照片能轻松意识到当年的社会有多黑暗。

倘若一个国家足够安稳断不会让百姓露出这种麻木的表情,唯有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才会选择无视痛苦。

社会的黑暗 生活的苦难

生活的苦谁也不愿去品会有着底层百姓,是因为社会资源无法承载那么多人一起划分,总要有人去做基本工作充当社会中可有可无的螺丝钉。

更何况晚清时期不似现代这般和平,国家内忧外患的情况已经让百姓不堪重负,列强们的步步紧逼更是令百姓有苦说不出。

而此时此刻可的晚清政府却如同缩头乌龟般步步妥协,百姓们的日子只会越来越不好过,由此可见和平才是维持国家繁荣的核心。

正所谓国家强则少年强,让百姓们吃得饱穿得暖比什么都重要,当战乱远离国家才能长久进步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晚清   甘蔗   清朝   妇人   家中   时期   男子   百姓   孩子   社会   美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