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后裔,改名换姓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诗团聚四川

说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可谓家喻户晓,无论是在历史课本里,还是武侠小说中,乃至影视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即便过世已近800年,其赫赫威名依然留存于世。

岁月流逝,在如今四川省乐山市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叫做余家湾。这里的村民便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凭借着代代流传的诗句,村民们在报纸上发布了寻亲启示,最终得以与亲人团聚,令人欣慰。

所向披靡,建立帝国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出生于辽阔的蒙古大草原,彼时的草原部落林立,每个部落都有其首领,试图吞并其他部落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在铁木真尚且还是个无辜稚童时,他的父亲就被人害死了。

失去了父亲的庇护,孤儿寡母生存之艰难可想而知,铁木真的母亲来不及悲伤,就得立刻带着他和其他兄弟姐妹,匆匆踏上逃亡之路,四处躲避仇敌的追杀

而铁木真年纪虽小,却志向远大,童年时的颠沛流离,在小小的他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下定决心要统一蒙古大草原上的所有部落,建立起自己的帝国,结束长久以来的战乱。

1206年,历经坎坷,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统一了蒙古各部,从此结束了蒙古草原的混战。而铁木真也在斡难河边自立为王,封号成吉思汗。

一直以来,蒙古族因为是游牧民族,自身资源有限,连年战乱又导致了人口匮乏,为了寻求国家发展,雄心勃勃的成吉思汗开始着手制订计划,向周边其他国家发动掠夺战争。

从此,雄途霸业正式开启,先攻西夏,后灭金朝,从邻近的国家开始,逐步向外扩张。甚至同一时间,两线作战,在攻打金朝的同时,还派遣了另一支军队进行西征,在两处战场都取得了胜利。

虽然成吉思汗本人不幸在1227年对西夏的征战中去世,但其子孙遵循他的遗志,按照他制订的战略计划,依然一步一步的推进战线,持续不断地扩大帝国领地。

几十年间,彪悍的蒙古铁骑席卷欧亚大陆,最终建立起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占世界总面积五分之一的庞大帝国——大蒙古国。

其领地包括如今的中国、蒙古国、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哈萨克斯坦等诸多国家,巅峰时期的国土面积甚至一度达到了3300万平方公里,成吉思汗一生征战无数,其成就伟大而辉煌,为后人铭记。

元代覆灭,天各一方

可惜这份辉煌没能延续下去,几十年后,在权势斗争的过程中,大蒙古国分裂出四大汗国,不断内斗,直至忽必烈灭掉南宋,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元朝。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朝代更迭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元朝也是如此。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人民揭竿而起,各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

同时,统治阶级内部仍在不断争权夺利,从另一方面加速了元朝的衰败,于是不足百年,元朝便为明朝所取代。

1368年,大都被破,元朝宣告覆灭。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对元朝皇室成员斩草除根,迫使他们不得不隐姓埋名,躲避追杀。

忽必烈一系作为最主要的皇室血脉,在明朝时便已绝嗣,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其他的旁系子孙并未被赶尽杀绝,有那么一支旁系得益于家主的深谋远虑,顺利地逃出生天。

这位家主便是西平王铁木健,他早已看出元朝气数将尽,于是提前做好准备,辞去官职,谎称回家养老,实则带着自己那一脉的族人改名换姓,铁姓变为余姓,远离大都,一路南下,最终幸运得逃过一劫。

可惜铁木健毕竟年事已高,离开大都后没多久就过世了。他的九个儿子和一个女婿将他安葬后继续南下。

可惜人员众多,聚集在一起太过引人注目,不利于避难,无奈之下,只能化整为零,分为十户人家,四散逃命。临别前,每户人家作了一句诗,合成一首诗,便是《铁改余认祖诗》,作为日后重逢的暗号。

诗曰:

“本是元朝宰相家,红巾作乱入西涯。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头插柳杈。是天还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十人识别归何处,散时犹如浪卷沙。余字更无三两姓,一家分作万千家。”

十户人家含泪告别亲人,自此天各一方,这一分别便是600多年。

以诗寻亲,终得团聚

时光流转,物是人非,数百年后的今天,铁木健的后代们早已彻底融入汉族,但是在他们的心中一直不曾遗忘当年的约定,也始终铭记着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四川的余家湾便是由当年的十户人家之一繁衍生息而来。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将《铁改余认祖诗》一诗代代相传,告诫后世子孙,待天下安定后,一定想办法寻找那些血脉相连的亲人,不能让他们流落在外。

于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即使明知希望渺茫,村民们还是坚持不懈,多次在报刊杂志中刊登了《铁改余认祖诗》中的诗句,想着即使找不到,至少尽力了,也算是没有辜负先辈们的嘱托。

出乎意料的是,诗句一经刊登,余家湾立刻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封回信,原来就算相隔千里,人们寻亲问祖的心却是一样的,认祖诗的存在,将他们重新连在了一起。

不久后,其他几家人从全国各地赶到余家湾,阔别600余年,当年那十户人家的后裔终于得以重逢,也许是成吉思汗在天有灵,庇护着他的后裔,使每一户都繁衍了下来,令这次的重聚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此后,每逢重大的节日,他们都会来到余家湾,和久别重逢的亲人们穿上蒙古的传统服饰,吃着蒙古特色的食物,聊聊祖先的事迹,谈谈自己的生活,祭祀先祖,祈求保佑。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于种种原因,有无数的血脉至亲失散后便彻底断了联系,最终只能带着对亲人的无尽思念,抱憾离去。与他们相比,余家湾的村民们无疑是幸运的,他们终究是等到了重逢之日。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一个极为重视传承与亲情的国家,寻根问祖,追本溯源,仿佛是刻在人们血脉中的本能,这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情怀。血缘的牵引终有一日会指引人们找到与亲人团聚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成吉思汗   后裔   欧亚大陆   明朝   蒙古   元朝   帝国   血脉   诗句   亲人   年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