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微信说开去

随着互联网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接踵出现,催生出微信等聊天软件。作为通讯工具其中之一的微信软件是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聊天软件,且本身完全免费,也因为更灵活、方便、智能,且节省资费受到大家喜欢。

微信在中国的风靡程度,盖过以往任何一个流行时尚,截止2019年底,中国微信用户已经突破了11亿,是中国用户量最大的APP。微信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下面首先简要谈谈现代通讯方式的演变。

科技发展改变生活,现代通讯拉近距离。20世纪的科技变化差不多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们的主要通信方式还是书信,电话也只有单位拥有。据当时当兵的回忆,跟家里联系只有书信,而且要很长时间才能送到。要想电话联系特别麻烦,要把电话打到距离家里附近有熟人亲戚朋友的单位,然后到家里叫人来单位接听,既费时有费力,还要担个人情,而且费时费力费用又不便宜,所以没有急事一般不打电话。到了80、90年代通讯工具出现了多样化,电话进入百姓家里,移动通讯主要有大哥大、传呼机,90年代后期手机逐渐普及,但是都是老款的只能接打电话。传呼机当时很流行,腰挎传呼机,成为一大时尚。那个时候大哥大成为身份的象征,令人羡慕,这在港台电影里都能看到,出场时带着墨镜、手拿大哥大、坐着豪车、带着小弟,好不威风,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当时大哥大的价格上万元,手机、传呼机上千元,价格不菲。2000年以后的几年,手机的款式更新换代,有平板机、折叠机、翻盖机,记得当时使用比较多的是诺基亚。总之那个时候人们之间联系比较困难,要找人说事只能是从家里找到单位。年轻人谈恋爱要想表达爱意只能依靠书信往来,给有情人交往带来障碍,也使部分有情人未成眷属而遗憾终身。进入2010年以后,4G的推广,智能手机的逐步普及,手机连接互联网,各种APP的推出,智能手机成为移动的电脑,一部手机在手,能够获知天下大事。同时抖音等软件的推出,成为人们娱乐的一大方式,特别是聊天软件尤其是微信的出现,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下面我们来重点说说微信之现象。

人们开通微信、使用微信,目的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还是为了方便交流。例如有人通过微信是为了工作生活方便,有的人玩微信是打发无聊的时间排谴郁闷,更多的则是较快速地了解瞬息万变的世界,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大家都在关注什么,这时使用手机比电脑方便、快捷。因此,微信深受广大网民的追捧。

微信好友一般是由亲人、同事、同学、朋友等组成。微信交际使地球变小,不管你身在何方,你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人交往,即使身在异国,也可以通过视频天天见面。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微信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把我们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扩大了人际交往圈子。大多数人通过微信升华了熟人关系,结交了新朋友。网络社会的人们可以跨越千山万水,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让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真正实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有利则有弊,虽然微信对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确实是方便了人与人间的联系,这点不可否认。但是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它疏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是事实。人世间的情感与沟通,我们还需要在现实中表达与抒发,面对着冰冷的屏幕,我们永远也无法完全感受人世间一切感情。

“微信朋友圈是由熟人关系链构成的小众、私密的圈子,它不是营销平台”,这是微信对朋友圈的定位,也是无数人为朋友圈着迷的原因所在。人们热衷于逛微信朋友圈,往日的老朋友们在这儿叙旧感慨,并且不时有新朋友加入进来,有初中的同学,有高中的同学,有同学的同学,有朋友的朋友,每一声问候,每一声关怀,我都感觉暖暖的,有一种亲切感。特别是刚刚找到组织的老同学,恨不能穿过屏幕热情拥抱,家长里短聊得热火朝天。

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里再也很难看见真挚的问候,亲切的交谈,取而代之的是某个地址的链接,是某个公众号的关注,是给某个人的拉票,“帮个忙吧,请给某某投票”;请“关注某某号”,每天的广告,通知,铺天盖地涌来,很有些气势,虽然经常点赞、投票,但往日亲切的朋友却从此生疏了许多,除了谢谢好像无话可说。目前微信朋友圈普遍存在以下的怪现象:

一是无限自拍循环狂魔。肚子疼要自拍,工作忙要自拍,天气热要自拍,甚至医院看病也要自拍。 这里还特意要说一下下面点评留言什么“哇晒!好美啊!好清纯啊!”真是让人怀疑自己的审美是不是出了问题。

二是不分场合秀恩爱狂魔。适当秀一下恩爱其实大家都可以理解,屌丝终于觅得白富美的虚荣感需要大家膜拜,我们都懂的。但是可不可以不要每天循环播放两人的恩爱图,谈恋爱还是低调点儿吧。

三是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成瘾狂魔。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每逢父亲节、母亲节这种节日,您一定欣赏过朋友圈大部分人父母的照片。明明都把自己的父母分组屏蔽了,还是要做一场孝子秀,有那时间还是多回家陪陪父母吧。

四队点赞狂魔。不管我们发了什么内容,朋友圈中总有这么几个人给你点赞,不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我说我在加班,您点赞;我在考试,您点赞;我说我把车蹭了,您也点赞。真的不懂您的心理是怎样的?难道是在享受“朕已阅”的快感么?

五是万年潜水党狂魔。他们低调沉默,一言不发,毫无动态,可有可无。但事实上却像侦探般监视着你的一举一动,洞察你的最新动向,每次聚会八卦他们都能说出你每时每刻的动态。

六是伪文青狂魔。拍个“一米阳光”下面赋诗一首,拍一束插花,下面写万字感慨,显得娇弱又文艺。相信每个人的朋友圈中都有这样的伪文艺小青年,殊不知日常生活中,也都是普通抠脚大汉,胡子拉碴少女一枚,装什么高品味懂诗赋呢。

七是谣言分享狂魔。这里所说的谣言的范围稍显宽泛,在父辈中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为“食疗”、“神医”和“生科”。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晓今,文理兼修,知识体系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各个方面。这些谣言所涉及的内容千奇百怪,也常常被专家辟谣是假的……

“朋友”应该是个神圣的字眼,但如今在微信朋友圈却总感觉被泛化了,变味了,成为点赞、拉票的工具。看来朋友圈里的朋友,也需要经历一番去伪存真,努力寻找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现代通讯工具的发展,应该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我们期待那个满是温情与暖意的朋友圈归来。(卫功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传呼机   大哥大   朋友圈   家里   距离   自拍   同学   电话   朋友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