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三节相逢”,非常少见,指的是哪三节?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北京时间4月5日将迎来清明节气,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将呈现出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不仅是重要的节气,也是重要的节日,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是这天最重要的两大礼俗。扫墓祭祖也被称为“上坟”,这天人们无论多忙,无论身处何方,都要回家乡上坟,以缅怀祖先。

去上坟,人们一般要准备鲜花、纸钱、茶酒、糕点、水果等祭祀用品,以示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激;同时上坟也是传承孝道的表现,通过祭祀祖先,可以教育子孙后代要尊敬和孝顺长辈,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此外,上坟一般以家族为单位进行,上坟可以增强家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今年清明节不调休,意味着清明只有一天假期,可能很多人没有时间赶回去。不过清明祭祖并没有规定在清明节当天进行,在农村有“前三后四”的说法,即清明节前三天以及后四天都可以上坟。在有的地方还有“前十天不早,后十天不迟”的说法,也就是说在近20天之内都是都可以上坟的。在我看来,上坟是为了传承孝道,只要我们有心,任何时间上坟都是可以的。

清明节将至,农村老人说今年清明节“三节相逢”,非常少见,说的是哪三节?

一、寒食节

《新火》:“昨日一百五,老穉惧寒食”,这里的一百五就是“寒食节”的别称。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时间在我国夏历冬至后的第105天,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一两日。今年清明节在闰月二十五,这天正好是去年冬至后的第105天,因此今年清明节和寒食节在同一天。

传说“寒食节”是为纪念晋国忠义之臣介子推设立的。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战乱在外流亡长达19年,晋国大臣介子推不离不弃,甚至割腿肉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当上了一国之君(晋文公),但是介子推不追求功名而隐居山林,晋文公为了逼迫介子推下山而烧山,但是介子推宁愿烧死在山中也不下山。为了纪念介子推,于是晋文公规定这天禁火寒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这天最开始只有吃寒食(寒食节持续3天,人们要提前准备足够得熟食以冷食度日)、禁烟火的习俗,后来逐渐增加了上坟扫墓、踏青、斗鸡等习俗。

寒食节这天禁烟火,有的人上坟会烧火,因此可以选择提前或者推后上坟。寒食节这天禁烟火除了是纪念介子推外,还与预防火灾有关,阳春三月气候干燥,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发火灾,因此这天要把火全部熄灭,即“禁火”,这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上巳节

上巳节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是华夏子孙去黄帝故里寻根拜祖的日子,寻根拜祖弘扬了人人尊祖先的传统。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的时期,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古人在这天会去河边沐浴,以祈求祛除病痛和灾祸,由于此时河水还比较冰凉,并不是人人都受得了,于是去河边沐浴又改成了“曲水流觞”,即在河边畅饮吟诗。

上巳节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在十二月建中,三月建辰,因此上巳节的时间在辰月的第一个“巳日”。清明节是辰月的开始,这天刚好是“癸巳日”,因此今年清明节恰逢上巳节。

上巳节也是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隆重而盛大的节日,像我国壮族会有对歌、食五色糯米饭、办酒席等习俗,上巳节也是广西壮族的法定节假日,放假2天。

三、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节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不仅表明清明节人们因思念逝去的亲人而伤心,而且还表明清明节气的气候特征是“雨水多”。

清明节气为什么雨水比较多?降雨的形成需要冷空气和暖空气,清明时节暖湿气流活跃,而北方的冷空气时常入侵,当冷暖空气交汇时就容易形成降雨。

老话说“清明有雨是丰年”,清明时节正是春耕春播的大忙时节,此时降雨非常有利于春播春耕,非常有利于缓解春旱,非常有利于春播作物大丰收。此外,清明时节小麦正处于灌浆期,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大,此时降雨非常有利于小麦丰收。

老话还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对于我国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来说,清明节气是断雪的象征,谷雨是断霜的象征,进入谷雨节气就可以种大田了。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人们对祖先、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关爱以及对文化的传承。除了我国过清明节外,像日本、越南、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也过清明节。

总结,很快就到清明节气了,老人说今年清明节气不一般,三节相逢,分别指的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可以说非常罕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晋国   清明   寒食节   介子   谷雨   孝道   节气   清明节   祖先   习俗   少见   时节   河边   节日   我国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