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振教童诗第十期

  “王宜振教童诗”栏目以推荐中国现当代适合儿童阅读的较新的诗歌文本并对之加以品读为主,以此推动全国诗教工作的开展。同时,本平台还开辟“孩子的诗”“诗教课堂”“诗歌后面的故事”“好书推荐”等栏目,欢迎全国诗教工作者、诗人参与互动,共育诗歌教育的花园。

王宜振荐诗


- 蘑菇伞 -


闫超华


  小男孩在房间里


  举着一把伞


  我是一朵四岁的蘑菇


  小女孩在房间里


  也举着一把伞说


  我是一朵五岁的蘑菇


  两个洁白的形体


  站在一体,宛如


  两个刚出生的动物


  身体有点儿发绿


  我多想举着伞


  蹲在他们身边说


  我是一朵二十九的蘑菇


  哪怕,说完


  立刻就被收起


  也好啊


  身上落着金黄的雨滴


黑女品读


  两个孩子,两个蘑菇伞,因为稚嫩可爱,像春芽那样发着绿光。这绿光当然带着想象的味道。那么一个二十九岁的人变成一朵大些的蘑菇伞,会不会因为正处于黄金年华,像金黄的雨滴洗过那样隐隐发光?二十九岁的人在想象,并且“哪怕,立刻被收起也好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是一个阶段向回不来的那个阶段回望和惜别。“我多想……”正是这首诗的中心。


诗歌朗读
  

豫灵镇第一小学 鲍晓宁


孩子的诗


01


- 蚯蚓和地铁 -


鲁诗雨(8岁)


  蚯蚓住在山野


  吃的是土


  拉的是土


  住的是土


  蚯蚓的一生都在蠕动


  日子过得很慢很慢


  地铁住在城里


  咀嚼着黑暗和灯光


  消化着紧张和匆忙


  吐出的是疲惫和劳累


  地铁的一生都在奔跑


  日子过得很快很快


  地铁不知道蚯蚓


  蚯蚓不认识地铁


  品评:蚯蚓和地铁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但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地面下活动,在黑暗中穿行。孩子既抓住了它们共同点,又在它们的不同上做文章,于是写出了诗的哲理味:和时间赛跑的,日子过得很快;在时间中消磨的,日子就过得很慢。过得快好,还是慢好?最重要的是,它们并不知道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生活。


02


- 冬眠 -


陈芊润(11岁)


  如果我不写诗


  那是我的灵感在冬眠


  蜷起身子


  不吃也不动


  连呼吸都变得很轻很轻


  可是我的心跳还在


  虽然微弱


  血液也在流淌


  只是缓慢


  避开冬天的冷


  当温暖的风吹来


  我的灵感就会苏醒


  冒出头的小草


  还有枝头开出的花


  都是我的作品


  品评:这一定是个喜欢写诗的孩子,所以他把自己的灵感比喻成冬眠和苏醒。冬眠的时候,心可没有停止感受,否则,怎么能迎来苏醒后的绿草繁花?如果你也喜欢写诗,一定会有同感。


03


- 信 -


陈芊润(11岁)


  白天给黑夜的信


  用金色的阳光书写


  黑夜收到来信


  打开月亮灯


  展开信笺


  闪着金光的字


  一颗一颗铺满天空


  黑夜给白天回信


  把写好的信装进露珠


  白天收到来信


  一颗一颗仔细阅读


  然后折叠收纳


  装进圆圆的太阳袋中


  品评:夜晚,星光闪烁,在小诗人眼里,就是一封写满金字的信;白天,露珠日莹,自然就是黑夜写给白天的回信!在小诗人眼中,天地之间充满了这样珍贵的信件。


诗教课堂


- 不要忽略儿童生活的另一面 -


黑女


  在我们的阅读记忆中,表达优美、明亮、幸福和快乐的童诗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些内容可以陶冶情操,促进审美,丰富情感。然而对照一下我们的现实生活就会发现,童诗写作忽略了儿童生活阴暗的一面,忽略了孩子的恐惧、难过、后悔、羞愧等负面情绪。


  在当下,大量留守儿童、单亲孩子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痛,即使正常的孩子也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父母过高的期望,山大的学习压力,和家人、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的童诗很少表达生活的这一面,就等于忽略掉了诗的重要作用。


  大家都知道诗与生活的关系,但在童诗写作中,生活被过滤,变得扁平化、理想化,就好像大家在赏花时常常忽略掉蓓蕾和残花一样。难道我们的孩子已经脆弱到了这种程度,必须用阳光和雨露包裹起来放到语言的温室?这种过度保护其实正是对孩子的伤害。


  无论苦辣酸甜还是平淡无味都是生活的真实味道,让孩子在读诗、写诗时像体味美好、愉悦那样体味恐惧、难过、后悔、羞愧等负面情绪,其实就是更好引导他们审察自己的内心,并通过表达把负面情绪客体化。有人说:写诗就是治疗私人创伤。能够治疗自己的伤,也才能触动读者,为读者疗伤,这就是诗教的打开和启悟。


  正视生活的另一面,童诗写作就不单单是云端风光或远方风景,而是朴实厚重的当下。我们的当代童诗就会更多些沉郁、冷峻或者幽默、讽刺之类的气质,童诗偏于阴柔和软甜的格调就会发生变化,呈现出多样性。童诗写作最忌成人化和幼稚病。二者表面上像是两极,其实都是对儿童生活的绑架和扭曲,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孩子的世界单纯,但并不简单。那些表达了死亡、困苦、烦恼之类的诗,表面上是灰色调,其实正是生命的真实性,反而更具有照亮和启迪的可能,因此负面情绪可能是真正的正能量。


  写诗能提高孩子各种能力,但诗并不等于工具,让孩子在亲近诗、写诗中获得灵性生长,与大千世界的蓬勃生命力互相应和才是最根本的。这样的诗也才能成为有源之泉,有本之木。


  童年对于孩子来说,是个人史、心灵史的重要部分,他的诗写自然也是为个人写史、为一代人的生命历程写史。很多作家在选编儿童诗时都很重视生命的真实体验,这样,才可能为我们的下一代提供全面而丰富的“营养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装进   教工   蚯蚓   蘑菇   负面   灵感   诗人   诗歌   地铁   黑夜   白天   情绪   日子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