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做妈妈一边做更好的自己?还能再胡说八道点儿吗?


现在看文章也好读书也罢,看到这种鸡汤题目会生理性不适,想快快划过去。

可能跟年纪大了也有关系,毕竟这种一边…一边…体,我们小学以后就不这么造句了。

我大概也能猜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标题。当我们切换到妈妈身份的时候,会有种感觉,我们要应付的太多了。孩子还小,或者不小了,但总比我们小,需要操心的事儿有:作业、成绩、辅导班(爱好与特长)。哪一个单拎出来都是一座大山,简称新世纪压在孩子们身上的三座大山,我们干嘛呢?是那种偶尔还要在山上加块儿石头的角色。

这些事情,耗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所以当我们切换回自己,想发展点儿个人爱好的时候,才惊觉,完蛋!电池电量不足,啥项目也启动不了了,只能关机躺尸(刷手机)。


这就是鸡汤何以盛行的原因。

你是不是猛点头?

你也许还纳闷儿,怎么从没见过“一边做爸爸一边做更好的自己”这种题目呢?这…,大概爸爸们,要么本身就是很好的爸爸了,要么本身就是更好的自己了,你信吗?

所以你看,有时候人家说你就是想太多,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本来嘛,爸爸们就不怎么思考,也不耽误个个是家里的顶梁柱啊!

跑题了啊,收回来!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太有共鸣了,然后呢?就没有了,这就是道理懂很多但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道理跟实际生活还有着三千光年的距离,我们缺的不是道理,而是能落地的途径。


那又怎么样呢?是第一个落地政策,适用于妈妈角色。

我们平常监督小孩,给小孩的作业添砖加瓦,完全是因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作祟。鲁迅就有名言“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这不是好话也不是什么需要继承的好传统。一见到孩子不写作业,就想到将来去要饭,一见到孩子成绩下落,就想到将来睡大街,想象力是这么用的吗?迅哥儿是我国伟大又深刻的文学家、思想家,我觉得还是得听他的。

那当孩子不写作业或者行为拖拉的时候要怎么想呢?就想“那又怎么样呢?”孩子之所以称之为孩子就是他的行为还不能自控,所以才受你的控,如果他能控制自己了,那还要你干嘛呢?所以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控制他,而是慢慢引导他学会控制自己,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至于一次没写作业,几次拖拉,你就想一想,偶尔的这些行为,对于终极目标有什么巨大的影响吗?没有啊,所以那又怎么样呢?不怎么样。


第二个落地政策是让自己保持每天都有持续而微小的进步。适用于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想提升自我的时候。

还是得说斯蒂芬•盖斯,因为他的方法太有用而且好用了,具体操作就是定一个小到不可能完不成的目标,然后去完成她,每天如此,晚上临睡前复盘一下,如果今天忘记了,可以马上在卧室补作业,目标就是要小到这种程度。

关键在于持续,再微小的进步也好过原地踏步。

完成任务这事儿还给我们以满足感,经常有教育学家说大学生们患有“空心病”,我觉得成人也有,只是每天琐事太多,不容我们细想。想一想,如果每天制定的任务都能完成,那充实的生活就不止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了,那就是理想照进现实,有比这个还令人满足的吗?


我们是社会的产物,不是一座孤岛,社会由我们每一个人组成,我们也被社会定义身份。所以不论哪种角色都是我们,角色也不是别人强加的,说到底都是自己的选择。

可能每一个角色做到百分之百确实很难,但是我们的人生也不是冲着完美去的,对吧?妈妈的角色我想体验,自由的放飞我也想拥有,因为人生就是在于体验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妈妈   目的   作业   胡说   鸡汤   拖拉   道理   爸爸   角色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