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三大派系孰强孰弱

皖系的兴衰

北洋分裂后,第一个执掌政权的是皖系段祺瑞。段祺瑞上台后,为了扩建自己的军事力量,采用各种手段筹集资金,实行亲日外交,不惜以国家电信、铁路、林矿为抵押向日本借款,并且巧立名目,增收苛捐杂税,发行国债。皖系还曾极力拉拢奉系以对抗直系。1918年2月,直系为扩张自己的实力向日本订购27000支步枪,不料刚运到秦皇岛,就被徐树铮暗中支持下的奉军劫持,直系力量遭受打击,皖系力量增强,而奉系也借助这批武器开始成长起来。

段祺瑞

1918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段祺瑞以参加一战为借口,组建参战军,开始培养自己的嫡系军队。段祺瑞的嫡系部队主要有“参战军”和“西北军”。1918年底,段祺瑞便派人到皖系控制下的安徽、山东等省招募新兵共计三万多人组成所谓“参战军”,共计三个师,第一师驻扎北京,第二师驻济南,第三师驻保定,其装备和训练皆有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战斗力在当时的国内首屈一指。就兵力和装备来说,以曲同丰的第一师为例,拥有一万多人兵力,分两个步兵旅,一旅两个团,另外还有骑兵团、炮兵团各一个、工兵营、瑙重兵营、机枪营各一个,装备有日式三八式山炮、口径10.5cm的加农炮、口径15cm的榴弹炮等重武器。这支参战军是皖系军队最精良的一支队伍。

再说“西北军”,1918年2月,徐树铮暗中支持奉军入关,劫持了直系军火后,徐担任关内奉军副总司令,他用这批军火装备组建了五个补充旅,后徐树铮脱离奉军后,原属奉军的五个旅的其中四个划归参战处,仍掌握在徐的手里。俄国十月革命后,徐树铮又到各地征兵,四个补充旅扩建为四个混成旅,并被派往西北以应付外蒙古的新情况,是为“西北边防军”。“西北军”是皖系的又一支嫡系部队。

徐树铮

除陆军外,段祺瑞还注重空军的建设和发展,引进先进技术,培养航空兵种,并先后从法国和意大利引进战机十多架,使皖系拥有了空中武力。到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前,皖系嫡系及其可控制的军队达到鼎盛,共有11个师,另有17个混成旅,按当时军队编制 (1个师约11000人, 1个混成旅约8000人) 计算,共有20多万人。直皖战争中皖系段祺瑞共动用军队55000人,直系曹锟动用56000人,兵力相当,后因张作霖引两个师的兵力入关助曹反段,致使皖系兵败,力量削弱,段祺瑞下野。

直系的崛起

直皖战争前,直系军队嫡系和同盟军达到180000余人,其中曹锟和吴佩孚直接指挥的军队有1个师,5个混成旅,新编2个旅,曹锟卫队旅和直隶保卫团共约55000人,二人间接指挥的军队有3个师和1个混成旅,达30000人以上,其盟军为几省督军所掌握的地方军队约十万余众。

曹锟

直皖战争后,直系掌握北洋政府政权,借此政治优势和军事力量大肆扩充地盘,原属皖系的一些行政区域逐渐被直系控制,在此基础上,直军开始大规模的敛财、征兵和扩军,将直隶第1、3、4混成旅分别扩建为第23、第25和第26师,中央第16混成旅扩编为第11师,还将补充第1旅、第2旅、第3旅和曹锟卫队旅改编成四个混成旅。经过大规模的扩军,直系曹、吴的嫡系部队已达到7个师5个混成旅,人数逾十万众。

第一次直奉战争时,直系共动用了8个师和5个混成旅共12万人兵力,奉军也投入了5个师外加十余个旅,共计12万人,双方兵力大致相当。值得注意的是,大战爆发前,美国派遣了1艘军舰并携带150名士兵助阵,战争开始后,英国也派了一艘军舰到天津,日本则派了3艘鱼雷艇给奉军壮胆。虽然各帝国主义并未直接投入战斗,但仍是直奉之间力量对比的一种表现。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军队气焰日盛,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扩军,至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夕,仅在直隶一省,就有冯玉祥、董国政等人的中央军第9、第11、第15、第23、第26师和9个混成旅又2个混成团,外加陕军暂编第1师,共计约十万人,加上直系控制的河南、山东、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的兵力,曹锟、吴佩孚可以直接控制的部队达到25万,加上同盟军、游击队和巡防营,人数已超过30万。

吴佩孚

除陆军外,直系还拥有了空军、海军兵种,实力强悍。海军方面,第一次直奉战争时,直系就有三艘战舰助阵,到第二次直奉战争,吴佩孚出动“渤海舰队”大小共8艘战舰。空军方面,段祺瑞执政时期政府向英国订购了大小飞机120余架,直皖战后,战机被直系和奉系瓜分,直奉第一次战争便动用了飞机进行空战,这是我国战争史上第一次动用空军作战。战后曹锟大力扩展航空兵种,至直系鼎盛时期,共拥有飞机89架,多分布于华北地区,仅北京和保定两地就有80架。第二次直奉战争时,直军出动飞机70余架。

武器方面,在数量上,曹锟、吴佩孚接掌直系之后,控制了几家大型兵工厂,并逐渐增加产出,武器的数量有了保证;在武器的质量上,直系从欧美购得大量武器,如1921年,曹锟从意大利购买的4011吨军火,除常规炮弹外,还有菲亚特机关炮等新式武器,再如1922年从法国、德国购进飞机、迫击炮等,武器的质量也得到相当保证。

后起之秀的奉系

奉军在民国初年即1912至1916年间,并未统一东北,只有三万人左右,黑龙江、吉林兵力更少。在1917到1919这两年统一东北的过程中,奉军开始扩军,1918年2月在秦皇岛劫持的军械更使奉军如虎添翼,至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前,奉系已拥有5个师、23个混成旅和3个骑兵旅,总兵力逾20万人。

第一次直奉大战时,奉军溃不成军,十万大军逃回关外的只有区区两万余人,这一仗使张作霖看到了奉军的缺陷。战后,张作霖便开始“整军经武”,提高军队质量,并在日本的支持下扩建军队。

张作霖

首先,张作霖裁撤了一部分不堪作战的军队冗员,开设“东北讲武堂”提高军官军事素质,改善军制,增加了辎重、通讯、侦查还有摩托兵等兵种。在装备上,一方面大力扩建兵工厂,聘请外国技术人员,引进先进设备和军工材料,提高自制武器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也花重金直接购买外国军火,并在此基础上扩建军队。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奉军陆军已达到27个步兵旅, 5个骑兵旅,2个炮兵旅,总兵力约25万人。

张作霖也积极筹建海军、空军。海军建设方面,从接管黑、吉江防舰队开始,张作霖通过设学校培养海军人才,购买外国军舰,收编渤海舰队,组建海军陆战队等措施扩建海军。东北海军全盛时期共拥有战舰20余艘,包括巡洋舰、炮舰、鱼雷艇等各类战舰,共计32200吨,海军官兵3300人,占当时全国海军战舰总吨位和官兵总人数的半数以上。空军建设方面,张作霖一面设立航空学校培养航空人才,一面从美、法、德购进飞机,这些飞机加上直皖战后瓜分的战机,至战前,奉军已拥有各式战机近300架,共编了4个航空队。.

张作相

经过此番建设,至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庞大的军队加上充足优良的武器装备使奉军在当时的国内无可匹敌。

第二次直奉大战后,直系大败,奉系掌握了中央政权,控制了东北、华北、西北等广大地区,并将势力向南方扩展。随着地盘扩大和势力延伸,到1925年9月,鼎盛时期的奉系陆海空军队竟达到了36万余人,也正因如此,张作霖到后期逐渐无法控制全局,奉系内部出现了矛盾和冲突,军队开始分化,奉军的力量遭到削弱。


1916到1926年十年间,从段祺瑞上台到曹、吴掌权,再到张作霖称霸,从直皖战争到两次直奉战争,其过程诠释了直、皖、奉三大派系力量的此消彼长。争斗虽然在某一方面刺激和鞭策了中国军队的成长,但军阀的分裂和大肆扩军却加剧了内耗,更给广大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是弊大于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北洋军阀   嫡系   派系   战舰   日本   兵力   战后   空军   海军   军队   武器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