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隋炀帝的功与过

#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隋朝可谓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数不多的成功实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隋朝的建立标志着自西晋灭亡、南北近三百年战乱纷争时代的终结,南北方人民在经历几个世纪的对立状态后终于重新归于一统。

然而,取得如此成就的隋朝,却仅仅存在了三十七年,只传了两代,就被后来的唐朝所取代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短命王朝。

隋朝和秦朝一样,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也和秦朝一样,被随后的唐朝,黑到了天边,隋炀帝谥号炀,在唐朝官方历史上,成了弑父淫母,残暴昏庸的暴君,导致很多后世的史学家在研究隋朝的灭亡原因时普遍认为,隋炀帝杨广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他弑父淫母,忠奸不变善恶不分,正是他的昏庸无道,导致了王朝的灭亡

可是,隋炀帝真的如后世所描述的那样,只是个残忍的暴君吗?真实的隋炀帝又是什么样的呢?

征战四方屡立战功

俗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五胡乱华,南北对立以来,中华大地战争不断,百姓久受战乱之苦。渴望和平,盼望统一的意愿日益高涨。终于,这一重任落到了北周大将杨坚的身上。

杨坚是北周的世袭外戚贵族,和皇家有亲,曾被封为隋国公,最高时官至大司马,总领全国军务。这个位置已经可以说是不得了了,毕竟军权一向被视为可以决定王朝命运般的存在。而杨坚作为一个外戚,能够被如此重用,自然证明了他的能力出众。当然,这也为杨坚后来取代北周自立埋下了祸根。

公元五八一年,杨坚逼迫自己的小外孙,年仅九岁的周静帝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改国号为隋,改元开皇,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隋文帝。不久,隋文帝又将周静帝杀害。

成功夺取皇位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统一全国了。当时的局势是,北方有突厥,南方有南陈。隋文帝首先北攻突厥,对其造成了有效的打击,使其短时间内无法南下。在稳定了大后方后,于公元五八八年,任命自己的二儿子杨广为统帅,领五十一万大军,南下攻陈。

杨广骁勇善战,大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很快便打到了陈朝首都建康城下。直到此时陈朝皇帝陈叔宝才大梦初醒,奈何为时已晚。杨广一声令下,大军便一鼓作气,很快攻下了建康城,陈叔宝投降,陈朝灭亡。在隋灭陈之战中,杨广可谓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职位也随之不断上升。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杨广的能力出众,才让隋文帝面对不学无术、没有上进心的长太子杨勇时,有了重新废立的想法。

子虚乌有的“弑父夺位”

长期以来,人们都对杨广的印象停留在他弑父夺权、淫母戏妹当中,且不说这是后来唐代对杨广的抹黑,其中没有多少可信度,当今史学界普遍的看法是,这其中有些内容是诬陷。隋文帝属于自然死亡,而并非是杨广所害。

隋文帝早就有废掉太子杨勇,立二子杨广为太子的想法。因为这个长太子实在是太不争气了。真才实学没有多少,反而大兴奢靡之风,僭越礼法。而且杨勇才是真正的妻妾成群,后世对于杨广的一些抹黑应该放到杨勇身上才是正确的。

杨勇的不堪与杨广的能力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也是杨广伪装隐藏的好。杨广为了讨得父皇和母后欢心,经常在他们面前扮演贤能宽厚之人,久而久之,隋文帝难免不被其蒙蔽,再想到太子杨勇的那副模样,不免就心生废立之意。

也许是隋文帝感觉到了自己大限将至,不久,杨勇果然被废,贬为庶人,杨广被立为太子。公元六零四年,隋文帝杨坚驾崩,杨广继位,改元大业,隋朝的统治进入了隋炀帝时代。

而对于后世所说的杨广即位之后,霸占了宣华夫人和琼花公主,则纯属子虚乌有。首先,据史料记载,宣华夫人在隋文帝驾崩以后,就按照制度被送出了宫去,根本没有被杨广又立为妃子;其次,琼花公主其人乃是后世演义小说中杜撰出的人物,正史当中没有记载,所以说有关于杨广淫母戏妹的说法,完全就是唐朝史官对于他的丑化。

开凿运河,毁誉参半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晚唐诗人皮日休的这首卞河怀古,一针见血的道出了开凿大运河,对于后的意义和影响。同时也客观地评价了隋炀帝在这一工程中的功绩和过失。

公元六零五年,隋炀帝征调数百万民众开始修建大运河。为的是巩固对南方的统治和保证漕运畅通。然而,这一浩大的工程在实际实施后,可谓是困难重重。令老百姓苦不堪言。

大运河全长近两千七百多千米,横贯南北。面对如此繁重的工程,自然需要不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此,隋炀帝不惜征调数百万民工,耗费大量财物,昼夜不停的施工,为此许多人因为劳累过度而身患疾病,更有甚者,竟至被累死。据记载,修建运河的工程前后耗时五年,为此工程而失去生命的人竟达百万,导致运河两岸尸横遍野,百姓怨声载道。

而且在运河修成之后,隋炀帝又命人耗巨资打造龙舟,以便于他巡视江南。由于人手不足,隋炀帝便下令强征民工,不服者杀无赦。百姓们为了逃避摇役,可谓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更有甚者,为了能不被征走,不惜将自己的手足砍掉。而且为了能够早日南下江都,隋炀帝命人日夜兼程一刻不停的打造龙舟,许多人因常年被浸泡在水中而导致身体腐烂生蛆,其惨烈的景象简直令人不忍直视。

许多人对隋炀帝修运河,建龙舟的做法严厉批评,认为他是为了方便自己南下游玩。但还是要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应该说,不排除这个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巡视南方,巩固地方的统治,加强南北交流,维护国家统一,保障漕运的畅通。

设进士、兴科举

隋代以前,历代王朝的选拔人才的方法和途径都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世袭制、秦汉时期的察举制以及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都是根据其家族相传或别人举荐选拔和任命官员,这就造成了许多的不确定因素,真实性无法保证。

而隋炀帝更是看到了实行已久的门阀制度的缺点和弊端,为此,他又制定了一项相对客观的新的选拔人才制度。

公元六零五年,隋炀帝设立进士科。他下令允许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可以通过这种途径来参加考试,成绩优秀者可以入朝为官。不久后又增补明经科,使得途径更加完善。进士科和明经科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形成,朝廷通过分科考试的形式来选拔人才。

科举制的形成,标志着世袭制和门阀制度垄断用人渠道的局面被打破,我国选才和用人制度变得更加完善和进步,可以说是一场古代封建王朝在选选拔人才方面的自我革命,后代王朝纷纷效仿,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

三征高句丽

隋炀帝即位后,为了维护统治,保障地区稳定,曾三次远征高句丽。高句丽是北方半农耕民族政权,国力强大,而且桀骜不驯,对中原虎视眈眈,更是几乎雄霸辽东朝鲜半岛,隋朝视之为心腹大患。

隋朝和高句丽的积怨由来已久。早在隋文帝时代,高句丽就与突厥联盟,曾多次袭扰隋朝边境,隋文帝曾多次派使谴责,并命其归顺自己,高句丽于是表面假装归顺,实际仍暗中对抗隋朝,在边疆上寻衅滋事时有发生。后隋文帝起大军出征, 最后却以惨败告终。于是,高句丽对待中原王朝的态度更加嚣张 。

隋炀帝即位后,早就有对高丽征战的想法,只是当时正忙着修运河造龙舟,无暇他顾,此事便被暂时搁置。而在隋炀帝结束南游后,便立即开始着手准备讨伐高句丽的战争。为此隋炀帝又不惜征用数百万人,投入对高句丽的战争中去。

从公元六一二年至公元六一四年,短短两年间,隋炀帝三次亲征高句丽,虽然有效打击了高句丽,使其不敢再扰乱边境据,但同时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据统计,三次征战,隋炀帝共动用了不下五百万人。战争是个大熔炉,连年的战争,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大隋因此而陷入战争泥潭,无法自拔。而旷日持久的战争也慢慢拖垮了隋朝。

三征高句丽造成了隋朝军事力量严重损失,同时也彻底失去了民心,激化了社会矛盾,以至于在后来的农民大起义中,朝廷的军队屡战屡败,最终被亡国。

评价

隋炀帝在历史上的名声确实不好,他的一系列暴行导致并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以至于后世提到他时,都认为他是个昏君。但应该指出,隋炀帝有功也有过。他的一些做法,还是存有功绩的,对于后代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首先,运河的修建保障了京城漕运的畅通,成功连接了南北,从长远来看,稳固了地方统治,为后代提供了便利;而科举制的推行,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自隋朝开始,科举制在我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为历代王朝所纷纷效仿,足见其效果和影响。更重要的是,科举制度使得读书人自此有了地位,开始获得入朝为官掌握权力的机会。

其次,从长远来看,三次远征高丽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真不能说隋炀帝是穷兵黩武。因为高句丽政权的存在是真真切切对中原王朝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否则,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会像隋炀帝一样,也曾多次亲征高句丽。

三次征战在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的同时,也有效地威慑了高句丽,使其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再轻易侵犯边境,成功保障了边境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当然,前面讲到,有功就有过。隋炀帝的这些功绩并不能掩盖他的过失。由于连年大兴土木、不断征战,耗费了大量财物,朝廷横征暴敛,强征兵员,老百姓苦不堪言。加之自然灾害频发,统治者治理无效,激化了本就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农民大起义,最终葬送了隋朝。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抹黑丑化前朝的习惯,这是出于政治需要。而隋朝也自然未能幸免。唐太宗给隋炀帝的谥号为炀,这明显不是一个好的字眼,加之民间小说对于隋炀帝的歪曲描写,才使得他成为一个弑父淫母、人人口诛笔伐的形象。

而至于对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压榨百姓的批评,其实唐朝正是这些做法的最终受益者。唐朝与隋朝正如同汉朝与秦朝一样,唐朝也是承袭了隋制,而唐朝的辉煌,也正是建立在隋朝的基础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龙舟   王朝   隋朝   科举   运河   后世   唐朝   太子   公元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