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4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你都知道吗?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奥运之城张家口等你来#

张家口市是河北省下辖地级市,又称“张垣”“武城”,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嘉靖八年(1529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一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所以称“张家口”。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

1、宣化古城(清远楼、镇朔楼):清远楼是宣化古城的钟楼,位于古城正中,是一座气势雄伟、结构精巧的高大古楼。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与清远楼同在一条街上,南北呼应的是镇朔楼,始建于明正统年间,为重檐歇山顶,两层通高15米,十分雄伟壮观。两座楼相距仅200米,但造型不同,功能也不同。清远楼是钟楼,镇朔楼则是鼓楼,楼上原置有报时漏刻鼓角,通报十二时辰,今已不存。

2、蔚县玉皇阁: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坐落于蔚县古城北城墙上。玉皇阁高峻而雄伟,整个楼阁分前后两院,前院由天王殿和15间禅房组成。后院正面为玉皇阁大殿,殿内正面为玉皇大帝塑像,两侧墙壁上为洞神壁画,大殿用柱36根,柱上有精美的斗拱。玉皇阁名为敬奉玉皇大帝,实则为防备外来之敌。

3、昭化寺:始建于明代,坐落在怀安县怀安城镇西大街路北。整个寺院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偏殿以及钟楼、鼓楼、碑楼等形成,是一处以传播佛教为主的大型古刹。其大雄宝殿内壁画相传为民间画师任朝所作,面积达一百多平方米,所画人物五百多个,几乎包揽了儒、释、道三教中的主要神、佛、仙。

4、鸡鸣驿城:位于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是一处建于明代(1368年-1644年)的驿站遗存。城内的五条道路纵横交错,将城区分成大小不等的十二个区域。城内建筑分布有序,驿署区在城中心,西北区有马号,东北区为驿仓,城南的傍城有驿道东西向通过。城内还有古代遗留的商店和民居。 鸡鸣驿城是中国邮传、军驿的宝贵遗存,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5、南安寺塔:位于蔚县城南西侧,是一座始建于北魏佛教盛行时期,重修于辽代的8面13级实心密檐砖塔,塔高28米,塔基为石条叠砌面成,塔身置于莲花座之上。塔身第一层较高,各隅皆有塔柱,四周相间设拱形隔扇门与小窗,顶部雕盘龙,盘龙之上又有砖斗拱。二层以上变低。各层都悬有铁马,微风吹过,叮咚有声。

6、释迦寺:元代建筑,位于蔚县南城门外西侧,寺院主要建筑大部分都分布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另有东西配殿和部分禅房。大雄宝殿建于0.9米高的砖砌月台上。卧佛殿与大雄宝殿前后呼应,形成寺院空间处理的一个特点。大雄宝殿装饰华丽,各部件制作精美。

7、西古堡:明清古堡建筑。位于蔚县暖泉镇内,冀晋界东2公里。古堡集古城堡与古戏楼、寺院、宅院于一体。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一1566年),明末清初续建,是古蔚州“八百庄堡”中最独特、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堡瓮城形制结构别具一格,古式宅院,呈明清民居建筑风格。

8、时恩寺:坐落在宣化巍峨的鼓楼脚下,始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时恩寺的大殿,是宣化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为土木堡之变(1449年)后,明王朝整顿边防时期在宣化兴建的重要寺院之一。因大殿建筑风格独特,外观古朴庄重,气势宏伟。因此时恩寺有着较高的文物价值。

9、暖泉华严寺:位于蔚县暖泉镇,创建于明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清初顺治年间改为崇教寺,后多有重修。现占地3400平方米,自南向北有前、后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前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布瓦顶,檐下施五踩斗拱,梁架为五架梁,前、后各出单步梁,内施天花,绘有精美的龙凤图案。

10、蔚县真武庙:位于蔚州古城西北隅,建于明洪武年间。坐北朝南,坐落在高约3米的夯土包砖台基上,殿宇禅房相连,形成一个封闭式独立院落。占地面积2944平方米。正殿分布在南北一条中轴线上,东西配殿各两座,四面房转角垣墉环绕,院中东部建钟楼一座,西侧建鼓楼一座。

11、蔚县常平仓:位于蔚县鼓楼西侧,旧名丰豫仓,俗称北仓。始建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重修,保持了当年格局,盛时储粮3.5万石。 常平仓内原有仓廒单体建筑共计十一座,共计55间。今仅存四座,二仓(东仓、西仓);二廒(东廒、西廒),还有一座仓神庙和戏楼。

12、蔚县灵岩寺:位于蔚县城鼓楼西街,建于明正统年间,为太监王振上奏折请明英宗敕建,因而也是按照官式建筑规格所造,曾经规模宏大,雄踞全城。如今繁华落尽,仅剩天王殿、大雄宝殿和几所配殿,但大雄宝殿高大的屋顶气势犹然,令人心驰神往。

13、万全右卫城:位于张家口市万全区北约15公里的万全镇。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筑土城,明永乐二年(1404年)置万全右卫所于此。明正统三年(1438年)用砖包砌城墙,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重修并增筑南关。现城门及大部分城墙保存完好。

14、洗马林玉皇阁:位于万全区洗马林镇的一个明代宗教楼阁古建筑,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年),阁前有钟、鼓二楼。阁为歇山布瓦顶,三层楼阁式,高12米,面阔、进深各三间,周围加一步廊,二层檐下施三踩斗拱,阁内藏有明版经卷31箱687函7643卷。

15、察哈尔都统署旧址:始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是清代为巩固和维护其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所设置的。民国十七年,改设行省,又为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驻地。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成立了以蒙古贵族德穆楚克栋鲁普为首的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1年德王将其官邸迁至于此,以后都统署便俗称“德王府”。至清末共有61位都统在此任职,民国又经历8位都统、13任省政府主席。解放后,这里为察哈尔省人民政府驻地。

16、张家口堡:俗称堡子里,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中部,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和“根”,是张垣大地历经近600多年历史沧桑岁月,逐步成长繁荣的历史见证。据史料记载,张家口堡始建于明宣德四年 (1429年),至今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是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军事驻军城堡,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现存文物古迹达700余处,其中极具价值的重点院落93处,堪称“明清建筑博物馆”。

17、佛真猞猁(shē lì)迤逻尼塔:位于宣化区塔儿村西侧,建于辽天庆七年(1117年)。石条墩台高1.9米,周长33米,墩台呈八角形。塔基的南面有七级石阶通塔基面,有十三层六棱实体砖塔。塔体通高20米,在塔的南面靠下方镶嵌方砖一块,镌刻阳文:《佛真猞猁迤逻尼塔》和《维天庆七年岁次》字样,现基本保存完整。

18、澎鹫寺塔:位于阳原县县城西南 20千米处,东白家泉乡窑儿沟村西南方向1000米的恒山支脉鹫峰岭上,是桑干河流域最著名的佛教古建筑。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通体砖砌,实心,八角十三级,总高约25米。为高僧道远的墓塔。澍鹫寺塔不仅精巧、美观,而且风格独特,形式异趣。

19、金河寺悬空庵塔群:年代为元、明。位于蔚县小五台山金河口峪内,现存历世禅师之灵塔6座,均为砖仿木结构。建筑风格、形式及特点为辽代建筑。其中第4号塔是佛教教派“临济正宗廿四代传人资中政公灵塔”。

20、蔚县关帝庙:位于释迦寺外的蔚县第三中学内,始建于元至元五年(1399年),明、清重修,占地一千六百二十平方米。现存建筑均为明代风格

21、天齐庙:位于蔚县城东关外胜利路14号,座北南南,现存供厅和正殿两座,占地559平方米,初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天齐庙是道教建筑,主要供奉东岳大帝(类似东岳庙)。

22、蔚县古城墙: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现存城墙为明洪武十年重筑,蔚县城墙是国内现存城址中唯一的一座不是方圆建制的,而是依地势建造的不规则城墙,并且一反古城四门或九门的建制,而是在北方不建城门,这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政权入侵,以便预留更多的抵御时间,是京西保存最为完整的、形制最为特殊的古城。

23、故城寺:位于蔚县宋家庄镇大固城村东北,属明代建筑。该寺释迦殿内明代水陆壁画属县内一绝,布局形制特殊,弥勒宫位于佛殿之后,更属少见。

24、重光塔:位于张家口市赤城县龙关镇,重光塔塔型优美,塔身高峻,清秀挺拔,气势宏伟,被誉为“龙关八景”之一。塔为八角五层楼阁式砖塔,通高33.67米,占地126平方米,基座为六层条石砌成,各层设拱门两个,饰盲窗。四、五层各置26个瞭望孔,檐下雕仿木斗拱。塔刹为铁质覆钵式。塔内砌砖梯,可攀登至顶层。此塔是塞外惟一的军事性古塔。

25、卜北堡玉泉寺:位于蔚县涌泉庄乡卜北堡村南的一条古官道之北的一块台地上,属明代建筑。座北朝南,主要建筑公布在中轴线上,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两侧依次为钟鼓楼、阎王殿、禅院。占地面积7475平方米。

26、宣化柏林寺:又称石佛寺,位于宣化区崞村镇柏林寺村西南约1公里处的山坳之中,柏林寺主要建筑是三座石窟、一座多宝(石)佛塔、大雄宝殿和三官殿,还有玉皇庙、财神庙、龙王殿、孔庙、禅房等。

27、洗马林城墙:位于万全区洗马林镇洗马林村,修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年),隆庆五年(1571年)增修砖包,清乾隆六年(1741年)又进行了修缮。整个城堡由三个城门、城墙、城垛马面连统而成。据史料记载,洗马林堡是万全右卫城所辖五座军事城堡之一。

28、沙子坡老君观:坐落于蔚县古镇暖泉沙子坡村沙土丘上,属明、清建筑。道观座北朝南,主要建筑:戏楼、山门、前殿(三清殿)、后殿(被北极玄宫)以及东西配殿分布南北一条中轴线上。老君观山门为五架梁,悬山式。山门内有一木引壁,上画太极八卦乾坤图,山门东西各蹲一只石狮。道观内正殿保存有罕见精美的道教题材壁画,是研究道教文化的珍贵资料。

29、蔚县重泰寺:位于蔚县城西北部涌泉庄乡的高利寺,阎家寨、崔家寨三村中间的一块高丘之上,它是蔚县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主体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千年古刹,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30、察哈尔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宣化古城牌楼西街50号,是一座融汇中西建筑风格的四合院。这座三进四合院,原是1930年由天主教察、冀、晋、鲁四省五个教区联合在宣化城牌楼西街天主教堂(1902年用庚子赔款所建)东侧修建的一处 “若瑟总修院”。

31、下八里墓群: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城郊,,是一处辽代晚期至金代中期以辽代监察御史张世卿墓葬(建于1116年,辽天庆六年)为代表的张氏家族墓群(西区为韩姓墓地),该墓群最早发现于1972年,1973年起先后四次发掘了12座辽金时期的古墓葬,跨越时间长达100年。

32、梳妆楼元墓:位于沽源县南沟村,是一处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蒙古贵族墓。墓上享堂俗传为辽代萧太后的“梳妆楼”,坐北朝南,为青砖拱券无梁结构,通高9.1米,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南东西三墙辟拱券门,楼顶为拱券穹隆顶。楼内中央发现一座蒙古贵族墓葬,并清理出具有元代蒙古族特色的衣物、金饰等珍贵文物。

33、杨赟(yūn)家族墓地:位于蔚县麦子瞳村西北的杨家墓地。立石于元至治元年(1321年)。杨赟碑是由元代书画家赵孟頫进行篆额、撰文、书丹,碑文订记述了墓主杨赟的功德、政绩。碑南地表存石象生,从南玉此依次为石狮4,一残无益。石兽子、石武士2、均无首,石象生均为汉白玉石质。

34、侯家窑遗址:位于阳原县东井集镇侯家窑村西南1000米处,1976年正式发掘。发现人类化石16件,还有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发现石制品14041件,其中石球1079件,最大的超过1500克,最小的不足100克,是古人类打猎用的“飞索石”,举世罕见。

35、泥河湾遗址群:位于阳原县东部,桑干河北岸,化稍营镇泥河湾村境内,距今约177万年前,远古的人类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泥河湾标准地层记录了第三纪晚期至第四纪地球演化和生物、人类进化的历史,受到国内外地质、古生物、古人类及史前考古专家的极大关注。

36、代王城遗址:位于蔚县代王城镇。城廓筑于周朝(大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现有大约高2米,宽3米,周长9.7公里的城墙遗址。

37、元中都遗址:位于张北县馒头营乡,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与当时的元大都(即今北京)、元上都(今内蒙古正兰旗东)齐名。它的建造者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元武宗海山。

38、九连城城址:位于张家口市沽源县西部的九连城乡北3公里,城池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城墙基宽20多米,城垣四周及城角共有角楼和城台残墩28个,每隔百米左右有1个,从每个角度看都有9个,故名为九连城,曾是金代塞外三重镇之一 ,是“幕府”文化遗存。

39、小宏城遗址:是一座草原废城,又称小红城,亦名乌兰城,即元世祖忽必烈察罕淖儿行宫, 坐落于沽源县闪电河西岸,总体分为三期建筑,是元朝历代皇帝驻夏消暑、行围狩猎、宴请宗王、祭祀祖先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元朝政治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40、土城子城址:位于张家口市尚义县三工地镇土城子村,为北魏柔玄镇遗址,土城子城址城垣平面呈现不规则的六边形,城池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城墙残高0.5-1.5米,夯筑,呈东西向布局,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1006米,建筑布局属于北魏风格。

41、筛子绫罗遗址:位于蔚县下宫村乡筛子绫罗村东200米,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面积为100000平方米。1979年考古发现有石器、陶窖、夹砂灰陶等物品,是研究龙山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42、庄窠遗址:位于蔚县常宁乡北庄窠村,有仰韶、龙山、早商、夏家店下层、汉、辽各时期的遗存。文化层厚达5米,断崖处可见灰坑、墓葬遗迹。遗址龙山暑期的遗物有石斧、夹砂灰陶的细绳纹鬲、折沿素面盆、圜足豆等。

43、三关遗址:位于蔚县三关村的一个岗地上,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居住址,同时有龙山文化和夏代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十六世纪的文化遗存。

(张家口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张家口   蔚县   宣化   土城   张家口市   鼓楼   大雄宝殿   城墙   遗址   全国重点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