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文化遗址:诸葛武侯读书台

诸葛武侯读书台位于陕西省勉县旧城北卧龙岗。

据《忠武侯祠墓志》载:“卧龙岗,(武侯)祠北一里,有莲花池,旁建卧龙亭,云武侯读书处。”“沔阳八景有`书台晚翠`,相传为武侯读书处也。台榭萧然,旧址无考。邑令周公赓建屋三楹,题曰`水面文章`,以沔流适当其前也。谨补志于此,聊抒景仰之思”。

《续修陕西通志稿》载:“孔明读书处:(沔县)治东有莲花亭,相传武侯读书处。”

嘉庆《汉中府志》:“在卧龙山,上有莲花池,孔明读书处。莲不数开,开必并头,为沔士秋捷之兆。”

光绪《沔县新志》载:“卧龙山在县城北一里,有莲花池,传为卧龙所栽,岁放数花,间开并蒂,瑞应科名。旁有孔明读书台,其下西泉在焉。旧建卧龙亭及祠宇三楹,今废。”


清代时任汉中南郑知县崔龙见《再谒武侯祠,用放翁〈游诸葛书台〉韵》:

汉家两都歌黍离,

长陵坯土无人祠。

正统一线寄梁益,

忠义万古凛出师。

行役载瞻松柏路,

定军山表祁连墓。

早时见许崔州平,

肯负永安受遗顾?

三代以降斯人无,

指挥萧曹特绪余。

华歆荀彧亦名士,

可惜当年误读书。

清代时任沔县知县的周赓(周公赓)为读书台楹联:

竹风蕉雨闻天籁 鱼跃鸢飞见道机


读书台现存一座土台,高约丈许,周约数十步。北倚雷公山,东眺沔水,南俯阳平关,西峙走马岭。台上竖有两石碑,其一碑立于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五月,由段象武(时任国民党十七师五十旅旅长)题,杨忻斋立。

碑文:汉诸葛武侯读书台

武侯读书,曾于斯台。代远年湮,遗址草莱。发扬光大,生面独开。刊石道畔,表彰侯才。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五月,段象武题,杨忻斋立。

碑阴题序言一段及七绝诗一首:

武侯读书台为沔县八景之一,台北有莲花池,相传开花为秋捷之先兆。今则书台仅存,池水于涸,沧桑变幻,不胜今昔之感。余承乏斯邑,愧无建树,惟发扬古迹,责无旁贷。爰撰赞词,勒诸贞珉,庶骚人逸士,一望而知为武侯之读书台,瞻先贤之懿范,动思古之幽情。并将口占芜词,镌之碑阴,以留鸿爪云尔。

日照阳平四扇开,

宾朋携手访书台。

台旁池沼今犹在,

那有源头活水来。

西安绥靖公署军法官 沔县县长 桃林杨忻斋敬撰并书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七月上浣谷旦竖石


另一碑为一九八四年五月勉县人民政府重立。碑阴刻有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游诸葛亮武侯书台》诗:

沔阳道中草离离,

卧龙往矣空遗祠。

当时典午称猾贼,

气丧不敢当王师。

定军山前寒食路,

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

尚忆幡然答三顾。

出师一表千载无,

远比管乐盖有余。

世上俗锦宁办此,

高台当日读何书?


台下有一个面积约二亩的大水池,古称“莲花池”。传说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每当军务之暇常来此阅读兵书,运筹帷幄。


(图、文:勉县三国文化研究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南郑   汉家   先贤   祁连   嘉庆   高台   忠义   碑阴   卧龙   汉中   勉县   阳平   知县   国文   清代   遗址   民国   诸葛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