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艘军舰30年败光-世界第三海军强国乌克兰海军覆灭记 第②集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上集我们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从原先的黑海舰队中分到了18.3%的舰艇约160艘,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后来的乌克兰海军。按照当时的水面舰艇吨位数排名,实力非常强悍,排在世界第三。而短短几年间,乌克兰的三艘航空母舰,分别被世界上三个最强大的国家瓜分完毕(具体参看第①集)。

强大的苏联黑海舰队

不过不要紧,没了航母,乌克兰海军仍然有众多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并且补给船只充足,仍是世界海军第三强。万万没想到,乌克兰败家速度超乎想象,下面请随作者来看看乌克兰海军是如何继续败家的。

接第①集

2.2令人闻风丧胆的巡洋舰

光荣级巡洋舰设计图

很遗憾,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只继承到一艘巡洋舰,而且还是建造进度为95%,仍泡在水中的巡洋舰。很多人有疑问,前苏联解体时,黑海舰队共有大小舰只833艘,其中大型水面舰只45艘、潜艇28艘,另有飞机150余架、舰载直升机85架及大量岸防和空防设备,总兵力约8万人,其中巡洋舰十几艘,乌克兰为何只继承到一艘?这就不得不提到中间的小插曲。

苏联解体之后,黑海舰队自然成了俄乌两国嘴边的一块肥肉,双方都想将这一巨大的遗产纳入到自己的作战力量之中。从地理位置来说,黑海舰队在乌克兰境内,本应该全部归属乌克兰。但重点来了,黑海舰队的基地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对!没错!就是那个俄罗斯从乌克兰手中夺走的克里米亚,关于克里米亚的争夺,笔者会专稿分析讲述其历史,不在本文赘述。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黑海舰队的归属问题一直是困扰俄乌关系发展的难题。1991年10月,乌克兰最高苏维埃通过决定,将黑海舰队划归乌克兰。1992年4月5日,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签署了“关于将黑海舰队划归乌克兰国防部行政管辖”的命令。同年4月7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布了“关于将黑海舰舰队划归俄罗斯联邦管辖”的命令。6月23日,叶利钦和克拉夫丘克在达戈梅斯会晤,结束了这场“命令大战”,双方签署了一项进一步发展国家关系的协定。8月3日,两国总统在穆哈拉特卡签署了在黑海舰队建立俄罗斯海军和乌克兰海军的原则协定。根据这项协定,黑海舰队成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联合舰队,由两国联合指挥。

克里米亚争夺战

1993年9月3日,俄乌总统在克里米亚的马桑得拉举行工作会晤并签署了一项备忘录,黑海舰队连同它在克里米亚的全部基础设施都由俄罗斯使用。

1994年4月3日,俄乌双方经过艰苦谈判,两国总统在莫斯科签署了一项分阶段解决黑海舰队问题的协定。根据这项协定,乌克兰海军和俄联邦黑海舰队分开驻泊,俄方分得占黑海舰队80%的669艘舰只,乌方分得其余的164艘舰只。

俄罗斯与乌克兰围绕黑海舰队发生争执的不断升级,实际上是自苏联解体以来两国在领土、债务和双重国籍等诸多难题困扰之下,双边关系一直难以顺利发展的集中体现。舰队之争本身就直接涉及到原苏联遗留财产的分割、领土纷争、两国的军事战略利益和在乌俄罗斯族人前途等问题。

黑海舰队被分割

1994年7月库奇马当选乌克兰总统后,俄乌关系曾一度趋于好转。双方着手准备签署两国《友好合作条约》。但是,由于乌克兰反对俄提出的互相给本国国民以双重国籍的主张,两国在黑海舰队和乌欠俄债务等问题上难有实质进展,叶利钦访乌计划一拖再拖,两国《友好合作条约》于1995年2月才草签。

1995年6月,俄乌两国正式决定将舰队一分为二。因舰队多数年久失修,乌克兰只接受18.3%的舰只,其余归属乌克兰的部分折价售给俄罗斯。至此,本应继承833艘黑海舰队的乌克兰,只获得了几十艘军舰,其中仅有一艘巡洋舰,即是大名鼎鼎的光荣级巡洋舰"乌克兰"号。

乌克兰号导弹巡洋舰属“光荣”级第四艘,建于1986年,后因苏联解体而停工。此后断断续续的建造,已经完成了总体工程的96%。该级舰为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简化的常规动力版本,拥有完备的远、中、近防空火力,并装备有射程达550千米的SS-N-12“沙箱”反舰导弹,是苏联红海军战斗序列里的核心战舰之一。

提到光荣级巡洋舰,就不得不提到苏联海军巡洋舰序列,请跟随笔者一探究竟。

苏联第一代巡洋舰:肯达级

肯达级巡洋舰

肯达级导弹巡洋舰,是苏联的第一代反舰导弹巡洋舰,项目代号为58型火箭巡洋舰(俄语里习惯把导弹叫做“火箭”)。其满载排水量5,330吨、全长142.3米;配备官兵339人;最高速度34.5节、续航距离18节3610海里(34节2000海里);主要武器是2座四联SS-N-3b“柚子”反舰导弹、1座双联SA-N-1“果阿”防空导弹等;配有直升机平台。

从1960年至1961年开工,全部4艘都由列宁格勒的日丹诺夫造船厂制造。起初,肯达级是作为驱逐舰服役并按照驱逐舰命名的。1962年9月,为纪念苏德战争时期的北方舰队司令员、1961年10月30日在新地岛核试验中得急性放射病病逝的苏联海军第一副司令员阿尔谢尼·戈洛夫科,58型舰改为导弹巡洋舰,并按照巡洋舰的传统用海军上将来命名。

肯达级原定建造10艘,但实际制造了4艘,其它改由克里斯塔I级巡洋舰接替,在2002年已全部退役。首舰“威严”号(或译“格罗兹尼”号),1963年1月入役北方舰队,1993年拆解;“福金海军上将”号,1964年11月入役太平洋舰队,1993年6月除役拆解;“戈洛夫科海军上将”号,1964年入役北方舰队,1968年3月调入黑海舰队,于1995年至1997年间是黑海舰队旗舰,2002年除役;瓦良格”号,1965年9月入役太平洋舰队,1990年4月除役。


苏联第二代巡洋舰:克里斯塔级

克里斯塔I级巡洋舰

克里斯塔I级巡洋舰,项目代号 1134型“金雕”,是苏联海军第二种导弹巡洋舰,从这一代起,开始强调战舰远洋操作的航行稳定性。其满载排水量7,500吨、全长159米;配备官兵343-360人;最高速度34.3节、续航距离10,500海里/14节(5,000海里/18节);武器装备有2部双联SA-N-1舰对空导弹、2具双连装P-35反舰导弹等;

本级舰在1966至1977年前为导弹巡洋舰,同时担负防空及反潜任务。在1977年后,苏联海军将其舰艇属性编列在大型反潜舰(BPK),意味着将主要用作反潜作战。之后,随着在反潜作战领域有更大技术进步的克列斯塔II级巡洋舰完成研发,此级舰仅生产4艘,并全数在1989-1994年间退役。

克里斯塔I级首舰“佐祖利亚海军上将”号1967年10月服役,1994年9月除役;“罗斯海军中将”1968年12月服役,1990年7月除役;“符拉迪沃斯托克”号1970年2月服役,1991年1月除役;“塞瓦斯托波尔”号1969年9月服役,1989年12月除役。

克列斯塔II级巡洋舰

作为克里斯塔I级巡洋舰的反潜改进型,克列斯塔II级巡洋舰是苏联海军冷战期间的一级导弹巡洋舰,苏联编号为1134A(“金雕”A级)。其满载排水量7,535吨、全长159米;配备官兵380人;最高速度34 节、续航距离10,500海里/14节(5200海里/18节);装备新的2座四联装RPK-3“风雪”(SS-N-1“火石”反潜导弹)、2座双联装SA-N-3区域防空导弹(备弹72枚)及新的Bull Nose声纳系统,搭载舰载直升机1架卡-25“激素-A”。

克里斯塔II级10艘舰由圣彼得堡的日丹诺夫造船厂建造,于1960年代晚期服役,冷战结束后全部快速退役。

苏联第三代巡洋舰:卡拉级

卡拉级巡洋舰

卡拉级在苏联内部的编号为1134B计划(“金鹰”B型),是苏联海军于1969年下水、1971年起投入服役的大型反潜舰。它在技术装备没有什么改良,总体是一款放大的克里斯塔II型。

苏联海军本来设想分设1134A和1134B两型反潜舰,也曾考虑将反潜任务都交给1124型小型反潜舰,但在现实里却发现小型战舰适应不了远海任务,于是还是发展了大型反潜舰。不过在整个冷战时期,除了举行大规模海上演习,很少见到一艘以上的卡拉级出现。

卡拉级7艘舰都由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市的“61名公社社员”造船厂建造。值得一提的是,在克里米亚半岛危机中,俄国黑海舰队为阻止驻扎在克里米亚的乌国海军战舰出港,于2014年3月6日炸沉了卡拉级巡洋舰“奥恰科夫”号,以阻塞塞多努兹拉夫湖的乌克兰南部海军基地航道。

卡拉级设计图

卡拉级满载排水量9, 900吨、全长173.2米;配备官兵425人;最高速度34节、续航距离7100海里/18节,自持力30昼夜;武器装备有两座四联装RPK-3“风雪”(SS-N-1“火石”反潜导弹)、两座双联装SA-N-3 Goblet防空导弹发射系统等;搭载1架卡-25“激素-A” 舰载直升机。

卡拉级巡洋舰首舰“尼古拉耶夫号”,1971年12月入役,1994年拆解;“奥恰科夫”号,1973年11月服役,2014年3月6日自沉; “刻赤”号,1974年12月入役,尚在俄海军黑海舰队服役;“亚速号”,1975年12月入役,1999-2000年拆除;“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号,1976年12月入役,1996由俄太平洋舰队出售给拆船厂;“符拉迪沃斯托克”号,1979年12月入役,1994年由黑海舰队售给拆船厂。

苏联第四代巡洋舰:基洛夫级

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

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1144型“海鹰”),是苏联(俄罗斯)乃至全球仅次于航空母舰的最大型军舰,也是当今世界唯一排水量超过两万吨及使用核动力的现役巡洋舰。基洛夫级可装载超过500枚导弹,因此有“武库舰”的称号。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满载排水量25,860吨、全长250.1米;使用2座KN-3压水反应堆,以铀(重油,供燃油辅助推进系统)作燃料;配备官兵759人;最高速度31节。

基洛夫级采取核动力与柴油蒸汽涡轮机主机(CONAD)相结合,以压力式核反应堆提供主要动力,能驱动该舰以航速20节以上航行。同时,为因应反应堆出现故障时有备份动力,舰上安装了两台柴油蒸汽锅炉,在高速行进时向涡轮追加饱和蒸气,以增加轴马力使航速达到32节以上。基洛夫级巡洋舰上动力系统所提供的电力和热能可以供应一座10-15万人口的城市,其舰体设计也用在了苏联核动力指挥舰 “乌拉尔”号(SSV-33)的船体上。

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各式防空、反潜级反舰武器。并首次在苏联战舰上安装垂直发射(VLS)的反舰导弹,后来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苏联称大型航空巡洋舰)也有配备垂发反舰导弹。

基洛夫级设计图

本级舰共装备4种不同型号垂直发射系统总计188具垂直发射器:1座2联装RPK-3“风雪”(SS-N-14“火石”反潜导弹筒),(首舰“基洛夫”号);4座8联装转轮SA-N-9“长手套”中程防空导弹×192(备弹);12座8联装回转式SA-N-6“雷鸣”中远程防空导弹×96;12座8联装回转式SA-N-20“石像鬼”中远程防空导弹×96(4号舰“彼得大帝”号);20座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20;2座20联装SA-N-4“壁虎”近程防空导弹×40;2座5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及AK-130 DP多用途双管舰炮等。

基洛夫级巡洋舰具备完整的电子战力和极其强大的火力。其巨大的雷达组件安装在前桅杆,北约称为“顶对”(Top Pair)。该级舰主武器是分装在20座垂直发射器里的20枚P-700花岗岩(3M45)反舰导弹。据说,该型VLS拥有在20秒内2枚导弹齐射的能力,理论上可以瞬间击沉一艘大型水面战舰。

从作战功能来看,基洛夫级本质上是一艘战列巡洋舰,其排水量和武器火力虽然类似战列舰,但是任务与角色跟巡洋舰相同,因而苏联海军仍称之为 “重型核导弹巡洋舰”。在美国海军曾经操作过的舰只中,唯一与基洛夫级吨位及功能相近的,是“长堤”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但早已退役多年的该舰满载排水量只有17525吨,且设计和建造的年代要早得多。

基洛夫级核巡洋舰在苏联时代一共建造了4艘,当前全部隶属于俄罗斯海军。其中,现役1艘,1艘正接受现代化升级改装中,2艘准备于2021年拆解。

首舰基洛夫号:苏联解体后改名成“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于1973年7月在列宁格勒波罗的海造船厂下水起造,,1977年12月26日首航,1980年12月30日服役。

当“基洛夫”号于1981年第一次公开亮相时,给全世界海军带来的感觉应当说是相当震撼的。当时,北约观察家称其为“波罗地海战士I”号(BALCOM I)。

与苏联海军对常规动力巡洋舰的作战需求一样,“基洛夫”号主要设计还是以反潜任务为主,用来反制美军核潜艇在北大西洋至北冰洋水域之前进部署。

“基洛夫”号1990年在地中海上发生反应堆事故,又由于苏联濒临解体的财务困境一直没有被修复。后来,该舰被当成零件船从上面拆解零件用于维护其它同级舰,2015年4月25日,俄国海军为“基洛夫”号核动力巡洋舰举行降旗仪式,计划于2021年拆解。

二号舰“伏龙芝”号:1984年完工,编入太平洋舰队。1991年,改现名“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自从1994年启用,4年后改为储备舰,2014年,在船坞通过了坞修。2015年5月15日,“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完成了船体重新上漆的工作,并在太平洋舰队的PD-41号浮船坞待命。但该舰进一步维修和升级计划似乎已放弃,拟于2021拆解。

三号舰“加里宁”号:于1988年投入现役,加入北方舰队,后更名为“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本舰在1997年航行中发生严重的核反应堆和主机机械故障,被拖船拖回北德文斯克北方机器制造厂港口,但此后出于财政和技术原因,无力修复,直到1999年除役封存,2005年重新启用。

俄国海军决定在2012年对“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进行现代化升级改装,2014年1月进入实质性操作,现正在北方造船厂实施升级,预计2022年才能完成改装重回现役。

“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将会换装正在俄国海军最新型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级(22350型)护卫舰上应用的“5P-20K”四面固定阵列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3K14通用垂直发射装置来取代原先20枚硕大的P-700“花岗岩”发射筒。

“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一共安装了10部8联装共计80单元,可装填“口径”(3M-54、射程达2,500公里)系列、“俱乐部”系列、“缟玛瑙”等多种新式远程对陆、反舰巡航导弹。

但其防空系统仍然是旧式的“转轮”发射筒,发射S-300家族的最新改进型“48H6E2”中远程防空导弹,最大射程150公里,数量上也仍为12套“转轮”装填96枚;在武器区最前方可能会安装4组8联装“鲁道特”,装填9M96中程防空导弹和以“一坑四弹”的形式装填9M100近程防空导弹,以及更换已老化的无线电电子战设备,指挥与通讯系统,雷达等。

四号舰“尤里·安德罗波夫”号:该舰建造过程遇到多次延迟,其开建工作始于1986年,但直到1996年被重新命名为“彼得大帝”号(舷号099)时才完工。

“彼得大帝”号

“彼得大帝”号当前是俄国海军北方舰队旗舰,亦为基洛夫级中,第一艘具备多方面防护能力的舰只。它能够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防御支援,并可展开反潜与反水面作战。“彼得大帝准备”于2022年后,在三号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完成改装后,再作现代化改造。

五号舰“捷尔任斯基”号:基洛夫级巡洋舰第五舰“捷尔任斯基”号的建造也遭遇延宕。其舰名先后被改为“十月革命”号、“库兹涅佐夫苏联海军元帅”号,但是最终未能建成而被废弃。

苏联第五代巡洋舰:光荣级

光荣级巡洋舰

在基洛夫级之后,苏联海军再也没有次舰级的后续舰种方案,而是重回常规动力巡洋舰,也就是光荣级。而本级舰也如同基洛夫级一般追求致命火力,在其船舷两侧装备了四组导弹发射装置,每组两具,共16枚,这使得光荣级拥有了世界上仅次于基洛夫级巡洋舰(20枚)的远程对舰投送火力。

光荣级排水量11,490吨、全长186.4 米;配备官兵529人;最高速度32节、续航距离7,500海里;武器有16 x P-1000“火山岩”导弹(SS-N-12“沙箱”反舰导弹)、64 x S-300PMU(SA-N-6“雷鸣”)防空导弹等。

本级舰自1960年代末期便投入设计,但为安装大量P-500“玄武岩”反舰导弹,并降低传统巡洋舰的建造成本,及能取代制造昂贵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光荣级专案因此拖延了很长时间。后又因武器系统出了问题,光荣级被苏联海军规划成多用途舰。

光荣级是在卡拉级巡洋舰以后建造的,后者的作用则是弥补在光荣级下水前的战力空窗,但光荣级舰上的SS-N-12导弹发射架改成8°度仰角朝前方设置,所以不能在海上装填导弹。该级舰直升机平台是一个撑起的平台,比舰宽窄一半再用一个更窄的小平台和机库连结。该设计被评论是“用大量易燃物建造的过度设计品,损管能力很差。”

西方观察家认为光荣级没有任何革新,远不如基洛夫级当初给北约造成的震惊,它基本上可以看成是拉长版的卡拉级。

光荣级前后设计7艘,都由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61名公社社员”造船厂建造。

莫斯科号巡洋舰

首舰“光荣”号于1982年12月服役,后更名为“莫斯科”号(舷号121),于1990年-2000年大修,黑海舰队旗舰。于2022 年 4 月 13 日被乌克兰击沉。

被击沉的莫斯科号

二号舰“洛博夫海军元帅”号,现名“乌斯季诺夫元帅”号(舷号055) ,2016年12月24日完成改装测试,在北方舰队服役。

三号舰“红色乌克兰”号,现名“瓦良格”号(舷号011),1989年12月服役,2008年完成翻修,现为太平洋舰队旗舰。

四号舰“共青团员号”,现名“乌克兰”号,1984年8月29日开工,1990年8月11日下水,可以浮航。在完成近95%后停工,闲置在乌克兰至今。

五号舰“俄罗斯”号,后改名“十月革命”号,1988年开建,冷战结束后取消建造。

六号舰“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及其后的也相应取消。


四号舰“乌克兰”号悲惨结局:


由于当时乌克兰号的建造进度已经到达96%,中国买完之后,可以不费什么力气完成其剩余的建造工作,可以有效弥补当时我国海军的防空、反潜力量薄弱的缺点。尤其是上面的SA-N-6防空系统,对当时的中国来说简直就是无法拒绝的诱惑,而乌克兰方面此时开出的价码是5亿美元。

《简氏防务周刊》当年还专门出了一份报道,论证了如果我国购得乌克兰号,该艘巡洋舰在2004年就可能加入中国海军,并与我国的“现代”级驱逐舰组成一支“具有中远程防空能力、强大反舰能力的”强大舰队,给美国航母舰队带去“很大威胁”。

然而最后,这笔交易最终没能达成。原因和简单,被美国人和俄罗斯人一起搅黄了。美国人觉得如果中国有了这款巡洋舰,那么未来自己就很难在台海问题上,通过军事威压的方式胁迫中国了,而俄罗斯方面则是因为担心这款巡洋舰进入中国之后,中国会停止购买从俄罗斯买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

于是两家决定联手阻止中国购买这款武器。

美国人提出了比中国的出价还要高的价格,从乌克兰手中购买。而俄罗斯方面则表示如果中国不购买这款巡洋舰,自己愿意把S-300导弹卖给中国。

而乌克兰似乎也忘了之前在核弹和航母上,美国是怎么坑自己的,毫不犹豫答应了美国人的要求,停止了和中国的贸易。不得已,中国只能转身购买俄罗斯的S-300导弹。

只不过中国好歹最后还买到了自己需要的武器,乌克兰人是真的直接被坑惨了。当乌克兰决定取消和中国的洽谈之后,美国又说他们“不买了”。

然而以乌克兰的实力,他们也已经无力再完成这艘战舰的建造工作了,就算能完成,乌克兰也没有足够的海上力量为乌克兰号战舰提供一支舰队。毕竟光荣级导弹巡洋舰,说到底是为了反美国航母而造的,现在乌克兰自己都投靠美国了,就算装备了这款巡洋舰,也没有目标给它打。后来乌克兰又找了其他的下家,比如俄罗斯,但两国扯皮数年,最终也没撤清楚到底要不要买。

得益于改战舰本身工程质量过硬,虽然乌克兰号的甲板、船体已经布满铁锈,可它的内部设施仍然崭新锃亮,除了设施设备已经有些落后之外,几乎就跟全新的一样。2019年的时候,泽连斯基甚至还亲自登船查看了这艘战舰的情况。

但是最终由于乌克兰财政问题,以及实在没有人愿意从乌克兰手中买这艘战舰,或者说不敢买这艘战舰。毕竟乌克兰人已经不止一次在军售上违约了,泽连斯基最终还是签署了总统令,选择将其拆解成废铁,以一千万美元的价格回收掉。

乌克兰号成为废铁

然而即便回收也不是那么顺利的。由于乌克兰造船厂的工作水平一再下降,拆船速度也非常慢。根据原计划,应该是到2024年的时候拆完。结果船还没拆完,俄乌冲突又爆发了。现在拆到一半的船又拆不下去了,只能以半成品的姿态彻底生锈发霉,继续泡在水中。悲惨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它的命运可能要等到俄乌冲突结束后才可知。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作者

160艘军舰30年败光——世界第三海军强国乌克兰海军覆灭记 第③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乌克兰   黑海   卡拉   海军   基洛夫   苏联   巡洋舰   俄罗斯   军舰   舰队   强国   导弹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