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起义为什么会失败,陈胜一手好牌为何打得如此稀烂?

#历史开讲#

秦末农民起义为什么会失败,陈胜一手好牌为什么会打的稀巴烂呢?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整体上讲没有成功的,我们经常性认为这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致,用现代比较流行的话来讲就是认知和格局的狭隘。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阶级领导的起义运动,比较具有代表性,也开启了一个先河,无论是西汉末年的赤眉军、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隋朝末年的的瓦岗寨起义,还是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明朝末年的李自成起义,均以失败告终,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是农民领导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取得了一定性的成功,对清廷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加速了封建王朝的灭亡,但整体还是失败的。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形势对于起义运动是有利的,一句“天下苦于秦久矣”就足以支撑起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但最终陈胜身死于车夫之手,只留下了为后人所称道的两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苟富贵,勿相忘”。

本篇文章将回归当时的社会背景,着重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战略失误、陈胜本人的性格三方面分析失败的缘由。

<1> 秦朝末年的社会环境

在前面的文章中分析过,秦朝的统治者并没有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商鞅制定的严苛律法一直沿用和丰富,“法治”和“重刑”是法家的基本主张。秦始皇执政后,把法律、法令推到治国的最高位置,长期的法治使法律、法令在秦朝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权威性。在推崇“以法为本”的同时,亲统治者也把“重刑”原则推向极端,对全国实行空前严酷的刑罚统治,俱五刑、枭首、弃市、肉刑、连坐等等。

严苛的法律让整个秦国蒙上了恐怖的阴影,再加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没有采取休养生息之策,而是大兴土木,这势必导致国库空虚,苛捐杂税繁重、劳役众多的连锁反应出现。

秦始皇执政后,在经济政策方面并非重农抑工商,而是农工商并重。琅琊刻石上说:“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这说明秦朝是重视农业的。《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因乌氏倮以经营畜牧业而成巨富为秦始皇所尊重;巴蜀寡妇清因丹穴而致富,始皇尊敬之而为其筑女怀清台”,这也说明秦始皇是重视工商业上发展的。政策上统一文字、度量衡,这些举措均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秦朝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惠及百姓,苛捐重役是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大兴土木,役使民力过多过急。根据史料记载,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劳役了70多万人,戍守五岭役使50万人,戍守长城役使30万人,加上堕城郭、决川防、夷险阻以及筑驰道的劳役,征用百姓多大200万之上。秦朝执政当局征用如此庞大的劳动力,粮饷物质必然会增多,这就会导致苛捐杂税的增多,原来征收十分之一的田租,可能会增加到十分之五,甚至更多。

《汉书.食货志》说:“或耕豪民之田,见稅身五”,又说:“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当时还要缴纳供军事费用的人头税。人民在苛捐重役之下,秦人对东方六国人民依然以战胜虏对待,指挥鞭挞,毫不体恤。

秦始皇在沙丘驾崩之后,赵高弄权,全国百姓更是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人民之怨恨达到了鼎沸,发配渔阳戍边的陈胜、吴广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揭竿而起。

<2> 战略失误

陈胜在大泽乡自立为将军,接连攻下了大泽乡和蕲县。此时的陈胜制定的战略是派符离人葛婴率兵沿着蕲县以东攻下了铚、酇、苦、柘、谯,现在的安徽宿州西南、河南省永城、鹿邑、柘城、安徽省亳州,在当时,这几个地方隶属沛郡。等到达陈(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这个地方时,陈胜的队伍已经拥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兵卒数万人,势力迅速扩大。

攻下陈地之后,陈胜据陈而守,在陈地,陈胜不听张耳、陈馀的建议,过早称王,建立张楚国。张耳、陈馀建议陈胜:“秦国无道,消灭了别人的国家,对百姓残忍,将军不惧生死,为天下人抗击暴秦,如今,刚到陈地就称王,这不是让天下人认为你有私心吗。我们建议将军先不要称王,而应该立刻率军西进,再派人寻访六国后裔而立之,这样做可以为暴秦树立更多的敌人,为自己树立党羽,这样就不必发动过多的战争,郡县也不必防守,就可以推翻残暴的秦国了,然后进驻咸阳,号令诸侯,以德服之,则帝业可成”。

张耳、陈馀的建议可以暂称为“陈地对”,其基本战略思想就是“缓称王、广结盟、进咸阳”。在当时的形势下,这种战略思想具备可操作性,但并非上上策,优势在于可以快速亡秦,进驻咸阳,至于能不能号令六国诸侯,也存在很大的变数;劣势在于一旦遇到亲兵的反击,前进受阻,则无退守之地。

但“缓称王”的思想是符合时势的,但陈胜未听,这是陈胜招致起义军内部人心向背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陈胜犯下的第一个战略性失误。

第二个战略性失误就是斩杀了东征军统帅葛婴。葛婴作为东征军统帅,在东部战线战功赫赫,在东城(今安徽定远县)立襄强为楚王,听说陈胜自立为王之后,立即杀掉了襄强,并把这件事报告给了陈胜,陈胜大为不悦,遂杀掉了葛婴。葛婴虽有自作主张之嫌,但确实也能够如实汇报,也并非自立为楚王,应该判断为有自己的想法但还算忠心,但陈胜的心胸确实没有刘邦开阔,韩信请封“齐假王”,刘邦能够顺水推舟,当时的局面,攻伐征战还需要依靠葛婴这样的将帅,斩杀葛婴也会寒了其他将士的心,陈胜自己的狭隘也会进一步暴露在天下人面前。

陈胜第三个战略失误就是听信谗言,对有功之臣大开杀戒,导致起义军内部分裂。陈胜派周章为西征将军,直接向西进攻秦王朝本土。此时向北,有征北将军武臣攻占赵地、燕地,向南有邓宗攻占九江郡,张楚国以陈地为中心,四面开花,陈胜内心油然而生轻蔑之意,不听博士孔鲋的建议,未对西征军可能面临的失败作出应对部署。秦军将领章邯迎战周章率领的西征军,周章大败,向东撤退。西征失败后,陈胜因听信谗言,返回陈地的将领多数都被处死。

陈胜陈地称王,派兵四处攻城略地

在这种形式下,北证将军武臣在张耳、陈馀的怂恿下,自立为赵王,陈胜听从上柱国蔡赐的建议,顺水推舟,送了个人情,封武臣为赵王,并命令武臣西征。本来也是打算杀武臣全家的,最终将武臣全家接到皇宫居住作为人质。张耳、陈馀两人对天下的形势做了分析,建议武臣不西征,而是向北扩大地盘,这样能够做到进可攻、退可守,至此,张楚国内部产生了分裂,大大削弱了陈胜自身的实力。

张楚大将周章西进失败

西征将军周章兵败章邯之后,退出函谷关,章邯乘势追击,在曹阳(河南省三门峡西南)大败周章,周章自杀,张楚军瓦解。假王吴广率兵攻击荥阳,被部下田臧所杀,把首级割下呈现陈胜,陈胜非但没有追责,反而任命田臧为上将,继续围攻荥阳。吴广被杀,史料记载的原因是吴广与田臧意见不合,田臧假传陈胜的命令,袭杀吴广,但从呈现首级以及陈胜的做法上看,吴广被杀应该是陈胜默许的。

不久,荥阳被章邯军所破,不久又攻下了许县(今河南许昌),直逼陈县,形势危急,此时的陈胜开始亲自督战,但对于张楚军,自周章西征失败阵亡、武臣自立赵王之后,张楚国的大势已去。

公元前二百零八年十二月,陈胜前往汝阴(今安徽阜阳),归途经过下城父(今安徽涡阳县),被车夫庄贾刺杀,向秦投降,张楚灭亡。

<3> 陈胜的性格分析

陈胜在年轻的时候就能够在田间地头说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也是一个有志青年。但在起势后的行为表现,完全表现出了一个心胸狭隘、刚愎自用、不识大体、不听劝诫的能力撑不起志向的人。

在陈胜刚自立为王时,亲朋好友,纷纷前来投靠,他的岳父也一同前往,这大体是因为年轻时说过的那句“苟富贵、勿相忘”,大家伙都记在心里了吧。关键是陈胜对待其泰山老丈人不再像以前下跪叩拜,而只是像对待普通人一样作揖而已,岳父对其说:领导叛乱,冒称王号,又对长辈傲慢无礼,绝不能长久。有人对陈胜说:“大王那些亲朋好友,愚昧无知,喜欢乱说话,恐怕会影响您的形象,降低您的威望”,于是陈胜就找了个借口,把亲朋好友一一诛杀,此事之后,身边人逐渐远离,没有人再与他亲近。

这两件事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虚荣心极强而又缺乏主见、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人,好的意见听不进去,坏的意见到是执行的很彻底,张耳、陈馀建议不要称王听不进去,博士孔鲋建议做好秦军反击的防范不听,偏偏这种涉及形象与威望的意见很受用,可以看出出身底层的陈胜极度虚荣且刚愎自用。

陈胜的性格也直接导致了战略上不断的出现失误,同为农民出身,刘邦与陈胜确存在巨大的不同,项羽虽刚愎自用,但是楚国将门之后,血统好,个人能力极强,在当时具备号召力,所以秦朝末年,陈胜造势,项羽称霸,刘邦称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农民起义   周章   秦国   荥阳   楚国   秦朝   自立   将军   战略   建议   陈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