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要用两种手段在收割人才,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美国硅谷收割了20000清华大学毕业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美国主要用两种手段在收割人才,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无论是什么年代,无论什么国家,无法忽略的是“治国之邦,人才为基”的理念,一个国家只有聚集各行各业的人才,才能更好推进经济发展,经济进步。

如今我国存在“人才易得而易失”的情况。复旦大学教授金灿荣就指出目前的一个状况:我国人才流失极其严重,但是美国硅谷却有将近2万名从中国高等学府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

金灿荣的警示

在了解我国高等学府人才流失的问题前,自然避不开要谈到金灿荣教授。

金灿荣出生于湖北武汉,1980年以武汉市文科状元的身份收到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大学四年对中国和西方发展史非常感兴趣,花了大量时间进行研究。

后来,他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美国社会问题。从1987年开始,金灿荣就专注于美国问题,之后在1992年美国大选开始时就开始观察美国大选情况,也是在这时开始将重心放在美国总统选举和美国政治上。

自2000年后,金灿荣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担任教授,主讲中美外交,分析国际形势。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支持下,金灿荣已经为国家培养了31名博士、55名硕士。

从事多年的国际关系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金灿荣,从研究数据基础上,指出中国人才流失问题颇为显著,特别是中国的主要大学,如清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学生毕业后基本都会出国寻求发展机会。

金灿荣指出我国人才流失严重,仅美国硅谷却有近2万名清华毕业生,其实也是给出了警示。

美国硅谷

作为世界高科技企业云集的硅谷,一直是各界人才争相前往的地方。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目前流通市场的高科技产品主要来自这里,是电子产业和计算机产业的研发之地,尽管如今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在自主研发高新技术上都有了重要突破,但硅谷在此方面依旧是世界研发中心。

其中先后出现了英特尔、苹果等众多高科技公司,也让硅谷的人气居高不下,而较为著名的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都在附近,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从硅谷走出去的科技富翁不在少数,从美国科学院毕业后基本都会在硅谷寻找工作机会,而在这里出现的诺贝尔奖科学奖获得者达到了30多人,无论是美国当地的青年才俊,还是其他国家的人才都聚集在这里,渴望出人头地。

我国的深圳被称为“中国硅谷”,这里也有许多著名科技公司,如华为、腾讯、中兴等,其次就是北京中关村,附近就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国内一半以上的IT行业都在此落户。

这不仅令人好奇,中国也不缺少“硅谷”,为何大多数毕业生依旧不远万里前往美国硅谷呢?

国内外原因

中国在近几年高科技产业上已经远超多数国家,比较成功的自然是国产之光华为,自主研发了手机系统鸿蒙,不再是苹果系统在中国独占鳌头。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近几年飞速发展,作为2019年中国品牌强国盛典荣耀品牌的获得者,华为当之无愧,而华为之所以发展到如今的高度,离不开公司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培养。

对于国内不能留住人才方面,用金灿荣教授的话来说,国内薪资待遇一直是一个问题,中国大学的毕业生,以实习生身份公司上班,薪资随着在公司的地位等级提高才慢慢提高。

美国硅谷尽管也避免不了各种公司制度,但环境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主要以鼓励创新型人才为主,在科技研究上也比较单纯。在硅谷工作的虽然也存在某种歧视,但总体来说,还是只要你有能力,努力上进,机会基本均等。

世界局势千变万化,中国近几年的迅速壮大,也让西方国家感到了威胁,而想要在世界之林屹立不倒,在如今的时代,科技技术的发达是至关重要的软实力。

从相关资料表明,全世界科技百分之四十的人才都去往美国,中国超过十万的科技人才留在硅谷地区,无论是清华大学还是其他选择出国的中国学生,毕业后选择去往美国寻求机会,甚至在美国定居,无论在哪一方面对于我国都是不小的损失。

目前关于人才流失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个人来说,应该加强个人的民族自信心以及爱国情怀,避免更多出去就不再回来的情况发生,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加强合作,这样科技人才在国内就有更多发展机会。

国家应该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大力支持其进行专业研究,给予充分机会,良好的基础研究设备,研究环境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总结

孙中山曾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人才固然重要,但也需要把握和培养,只有善于把握才能留住人才,也只有后期的培养才能更大发挥人才的作用。

现在,正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时候,要想赢得未来国际上的竞争,就必须大力发展高科技,发展基础科学,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只有顶级科技人才,才能担负起从源头上赶超国外科技的重任,并且逐步取得领先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美国   华为   硅谷   清华大学   人才   清华   高科技   科技人才   中国   手段   人才流失   我国   机会   国家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