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出征带了一个老头,诸葛亮得知此人是谁后长叹:吾命休矣!

阃外谁专司马谋,军中须仗辛毗节。

熟悉三国故事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最后一次大举伐魏,因长线和异地作战,他力求速战,给司马懿送去战书,并附带:“艳服以侮辱其守城不战的行为”。

而在魏军准备出战之际,曹丕派遣了一位使者。

“为大将军军师”,持节制止了司马懿军队的行为。

诸葛亮得知,对手因拿黄钺老者站立在营门口,而不敢应战后,立刻猜到此人是辛毗,并长叹:吾命休矣。

辛毗是谁?诸葛亮为什么会“畏惧”此人?这还得从他做过的事情说起。

冒死劝谏魏文帝

辛毗的先祖,在东汉建武年间,从陇西东迁到汝颍地区。该地区是汉晋时期,人才聚集之地,而且其经济和文化水平都较高。

汝颍人士通过交游、人物品评等方式,被世人所知。

他们多数人因辅佐当时的统治者,对汉末和三国时期的政局产生影响。

受此风气影响,辛毗的人生历程亦是如此。他刚开始跟随袁绍,在其死后,因袁氏兄弟内讧,他建议并说服曹操先平河北。

翌年,曹操攻克邺后,为表彰辛毗的功劳,任命他为议郎。

从此之后,开启了辛毗跟随曹氏家族征伐的历程。在跟随曹魏统治者期间,他历任议郎、丞相长史、侍中、广平亭侯、颍乡侯、卫尉等职。

辛毗性格方面偏向直率,敢于进谏。

《资治通鉴》中曾记载,他向魏文帝劝谏的故事。

有一次,文帝心血来潮,计划将冀州的数十万士兵家属,迁移到河南境内。

要知道,当时的河南各地,因天旱和蝗灾,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怨声载道。此种境况下,实施搬迁行为,非常不合适。群臣都反对文帝的搬迁想法,可文帝坚持己见。

这时,辛毗就站出来了,并以谋士的身份进谏文帝。魏文帝一再摆脸色,也不回应他的话语,还有意避开。

辛毗紧追文帝并抓住他的衣襟,诉说移民的弊端。

魏文帝最终被其忠诚感动,最终只迁徙了五万人。

如果将辛毗的行为放在当下来看,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不就是引火烧身嘛,伴君如伴虎,曹丕一个不高兴,他的脑袋就保不住了。

可大家忽略了他是谋士,劝谏是其本职工作内容。

他这么做,是在履行职责。不管面对何种困难,由于其心怀坦荡,所言又是为国为民,心底无私,他的大无畏精神和胆识勇气,令人可敬。

得到司马懿的赞赏

其实,说起来司马懿对辛毗的赏识,还得从诸葛亮的“巾帼女衣”说起。

在五丈原,诸葛亮自知时日不多,蜀军如果不通过速战取胜,就意味着再次出岐山又会无果而终。

他只能不断对魏军进行挑衅,谁知司马懿对他的挑战置之不理。

这对处于焦虑状态的诸葛亮来说,也算是一种羞辱。

人家不理睬蜀军,不就是无视和轻蔑,如果非要解读为害怕,也无可厚非。可按照他对司马懿这个人的了解,对方的意思是前者。

这才有了蜀军送女装给司马懿的事情。他在刺激司马懿的同时,也是在拿自己的名声对赌。

魏将皆知孔明送女装,就是为羞辱司马懿,而他本人却“受之不战”。众将领非常愤怒,纷纷要求出战。

自古以来,士可杀不可辱,更何况武将在受辱后,竟然不反驳,这是“怂”的表现。

将领们肯定不能认怂,不管出战后的输赢,态度上一定要表现出对蜀军的强硬。

可司马懿不出战就算了,还不解释自己的行为,而是上书魏明帝,询问是否要出战。明帝对此也是大感不惑:司马懿既然坚持不出战,那为何要上奏天子,意欲何为?

辛毗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点,那就是司马懿本来就无心对战诸葛亮,但对方的做法太令人气愤,众怒之下,需要安抚军心。

他只能上书祈求天子的旨意,这样才能名正言顺,让众将领听令。

魏文帝明白了司马懿的真正用意后,派遣辛毗“持节至渭北寨传谕”,告知魏军不要出战。有了天子的旨意,将领们再怎么忍气吞声,也怪不到司马懿的身上。

毕竟,他也是听命行事,在自己受辱和听命之间,军人服从命令是首责。

司马懿既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又不需承担骂名,说服曹叡的工作还是群臣去做的,一举多赢,何乐不为。

事后,司马懿得知自己的心思被辛毗看穿,不得不佩服地跟他说:“公真知我心也”。

这可以说是辛毗人生的高光时刻。此事也让司马懿收获颇丰,让诸葛亮发出感叹,吾命休矣,老天都不帮助他。

人脉关系网促仕途顺利

众所周知,在三国、魏晋时期,谋士和能臣不断更换跟随者,实属平常之事。但辛毗跟随曹操后,从曹操到齐王,他的仕途一直比较平稳

司马懿跟他相比,那可以说是“历经磨难”。

梳理辛毗的身边关系网络,他属于世袭的大姓名士,门第是其敲开仕途的重要依据,也因门第让其拥有了较高的社会名望和地位,再加上自身的能力,故而可进入曹魏政权。

从其历任职位来看,他不仅参政议政,还当过军师,参与过曹魏的军事活动。起始原因在于,他是被颍川的荀彧举荐入仕。

荀氏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是超然的,这让辛毗有了强大的靠山。

辛毗之女辛宪英,嫁给了泰山羊耽。两大名门大姓结合,不仅显示了辛家地位显赫,更有利于巩固辛氏在曹魏政权集团中的地位。

正是因为这种相邻、姻亲关系,辛毗的儿子辛敞在曹爽被诛后,并未受到牵连。

不知千万里,谁复识辛毗。

当然,辛毗的仕途顺遂,也和其品性良好有关。他亦很重视气节,对待奸佞小人,总是大义凛然,不会卑躬屈膝。

总体而言,辛毗因其门第而入仕,自身的才智和本领使其不断升迁,在曹魏政权的各个方面,都有发挥作用,这些作为都是有益于社会进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劝谏   大姓   门第   谋士   群臣   仕途   旨意   天子   政权   老头   地位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