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你出使西域,就是想让我吃着葡萄背诗吗?

#大有学问#

纵观整个世界历史,能够以无上的勇气去探索人类认知边界的人并不多,我们的中学历史课本就这么一个铁打的钉子户:张骞。

这位有志青年奉汉武帝的命令,带着100多个热血男儿,从长安一路往西,穿越草原,戈壁,高山,湖泊,无人区,历经11年时间,终于来到了一片汉朝人从未踏足的西域。

这是中原人第一次穿越万里黄沙,来到这片充满无数想象的土地。

此后的两千年里,数不清的使节,商旅,军队沿着张骞走过的路线来到西域。商人们把中原的丝绸贩运到这里,跟当地甚至中亚人交易,以赚取巨额的利润。

使节们手捧中国皇帝的诏书,在西域宣示着主权和国家的强盛。军队骑骏马,跨长刀纵横驰骋,留下“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张骞走过的路,被世界称作“丝绸之路”。

张骞以一人之力在历史上书写了不朽的传奇,而他给后世带来的惊喜远不止这些。

如果没有张骞,我们的餐桌上可能会减少一些水果种类。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的一首《凉州词》不知赚了多少热血男儿的向往和青春少女的憧憬。可王翰在成名时至少应该向张骞交纳版权费的,因为葡萄的种子就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如果没有他的话,我们的先辈要很久才能吃到葡萄,也许会推迟到唐朝甚至更久。

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不仅仅是葡萄,还有核桃,石榴,大蒜,黄瓜,西瓜,如果没有张骞,我们就不能看热闹吃西瓜,做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寒窗苦读时,我们也无法去剥几个核桃补脑,电视上也会少一条相关广告。在吃火锅时,蒜泥肯定也没有了,这火锅怎么能征服吃货们的胃啊。甚至武媚娘给李治写的情诗《如意娘》也得改了。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石榴都没有,你穿哪门子石榴裙啊?

如果没有张骞,可能会少一些美好的诗篇。

西域夹在罗马和汉朝两大人类文明中间,普通一片“世外桃源”,向西距离罗马何止万里,向东距离汉朝只有河西走廊连通,在那里,土生土长的小麦经过7000年的时间才传入中原,中国老百姓终于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张骞,西域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概率将会大大降低。如果没有汉朝300年的移民治理,那么等到唐朝时,建立“安西,北亭都护府”的难度将会大大增加。

毕竟,历史的发展是递进的。到那时,王昌龄就没有机会写下《从军行》了,这样壮烈激昂的诗,我们恐怕永远也没有机会读到了。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吃亏的不只是王昌龄,还有岑参。他来到西域任职后,这片神奇的土地在他脑海中勾勒出最美的风景,他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呐喊:“写出来吧,肯定能火。”

可惜,火候还不到。直到有一天。岑参的同僚武判官要回长安。他站在三岔路口,看到判官渐行渐远的背影伤心欲绝。此情此景,一首好诗脱口而出。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还有高适,他也不会有“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的句子了。李白的《关山月》中,“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天山”就该改成“泰山”了吧?甚至是陆游在老年多病的时候也不会“尚思为国戍轮台”了吧,想想雁门关就好。

所以,张骞的一趟行程无形中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又给我们留下了多少个“背诵并默写全文”。

如果没有张骞,就少一个“夜郎自大”的成语。

一天张骞在西域逛街,看到有白皮肤的外国人穿的衣服是四川布料做的,一问外国人说这是在印度买的,既然四川的东西能到印度,那肯定不远,于是张骞就向汉武帝汇报想去印度,汉武帝本来就是个星辰大海的人,随即大手一挥:“去吧。”

公元前122年,张骞带着四支队伍向着印度出发,他们从四川的程度、宜宾开拔,打算分别穿过青海、西藏、云南,然后在印度开一个会师宴。我们知道,这些地方现在都是不发达的地区,更别说两千年前的汉朝了。所以四支队没走多远就被当地土生土长的糙汉子们拦下了,并命令他们:“立定,向后转,齐步走。”

但是向云南前进的那支队伍却受到了不一般的待遇,他们被夜郎国的国王客客气气地请到王宫,好吃好喝地招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使者们正看着台下那些土著女子跳舞呢,紧接着夜郎国王的一句话差点让他们岔气:“汉朝的疆域有我的夜郎国大吗?”

使者们想笑又不敢笑,硬憋着一口气,把脸涨得通红。其实这也不能怪夜郎国王没见识。毕竟客观条件摆在那里,就好像你不能指望一个非洲部落酋长能突然冒出“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觉悟吧。

就这样,张骞为我们的成语字典添砖加瓦。也难为夜郎国王做了两千年的背锅侠,并且还将继续背下去。

如果没有张骞,我们就少了一些热血的豪言壮语。

公园前60年,就在张骞出使西域60年后,经过了和匈奴、大宛、乌孙的无数次血战,汉朝终于成立了西域都护府,在西域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权。

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还没到来,旁边的老朋友北匈奴就开始磨刀霍霍,随时准备瞅准机会来一下子。

北匈奴的领袖叫郅支单于,他因为杀了汉朝的使节,就从蒙古高原上甩腿子跑到了西域。看着西域的弱小国家,郅支发出邪魅的笑声:“嘿嘿,你们拿什么和我斗。”

正好康居国跟乌孙在搞摩擦,康居王就把女儿许配给了郅支,并邀请他一起组队“打怪升级”。郅支也在哈萨克斯坦建了一座城,命名为郅支城,看看,这名字,多狂妄霸气。

但是郅支的狂妄成为了笑柄,他没想到乌孙请来的帮手是汉朝西域都护的甘延寿和陈汤。

于是甘陈二人合计出兵,但出兵要去长安禀报,路途太远,一个来回得几个月,根本等不了,到期后黄花菜都凉了。军情十万火急,陈汤就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矫诏。意思就是伪造朝廷的诏书,先办事,再回去请罪。

公园前36年,汉军翻越帕米尔高原直抵郅支城下,汉军大获全胜。之后甘陈二人就向朝廷写了一份报告,即《上疏斩送郅支首》,他们绝口不提矫诏的事情,而是把自己干的事说得热血沸腾,感天动地。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宜悬头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藁街是外国大使馆在长安的聚集地,他们要朝廷把郅支的头挂在那里,明明白白地告诉外国:敢冒犯我,这就是下场。

100年后,洛阳街头有个书生,在一个房间里抄抄写写,挣着当天的饭钱。写到手腕都酸了,还有一大半任务没有完成,想想就来气:“每天做着固定的工作,不变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啊?”他随手就把笔扔了:“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这个书生就是班超,从此他以张骞为人生偶像,他要到西域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他被任命为西域使节,传奇就此展开。

班超率领36个人,用了31年的时间,把早已不服管理的西域诸国重新纳入帝国的势力范围,而班超也被东汉朝廷封为“定远侯”。

张骞被人称为“张博望”,班超又被叫作“班定远”,时隔两百年,开创者和追随者都因西域而万古流芳。

如果没有张骞,我们的精神中会少一种勇气。

总有人认为,即便没有张骞,也会有别人去探索。可我们翻开史册就会发现,张骞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

在张骞这支队伍刚走到陇西的时候,就被匈奴俘虏,俘虏一当就是十年,这十年,队伍的人死的死,散的散,最后只剩下张骞和助手甘夫两人,甚至张骞都对人生不报希望了,就在胡地娶妻生子,打算了此一生。

谁了想命运的大门在十年后的一天打开了缝隙,张骞瞅准机会,就逃了出去。

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好不容易逃出来,还不赶紧回汉朝,反正人都死完了,任务没完成也怪不到我,可张骞做出的选择是继续完成任务,向着未知的前方出发。

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张骞在苍茫的草原、无垠的沙漠中迈着蹒跚的脚步,一步一步,离安全和稳定越来越远,离未知的恐惧越来越近。

都说时势造就英雄,可在开创人类历史的关键时刻,只有英雄才能造时势。

英雄用一生讲述的故事,其实就是三个字:走出去。永远不要故步自封,永远不要自我满足,永远不要沉溺过往。大胆地走出去,用勇气去征服世界,用诚意去迎接未来。万里黄沙没有挡住张骞的脚步,滔天碧浪成为郑和的星光大道。我们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却可以不断扩展生命的宽度。与其在旧世界里苟延残喘,何不轰轰烈烈地开创人生新纪元。即便倒在路上,也虽败犹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西域   轮台   定远   楼兰   使节   长安   汉武帝   汉朝   匈奴   朝廷   葡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