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南方地区,“十国”在混乱割据中政权的建立和兴亡

唐末,北方军阀混战并建立割据政权的同时,在南方,新旧藩镇之间也在进行着激烈的兼并战争,南方先后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荆南、楚、闽、南汉等割据政权。

一、前蜀

前蜀政权建立者王建,河南舞阳人,世为饼师,少时无赖。唐末,他应募投军,在唐大顺二年(891)依靠逐渐形成的实力而占据四川的绝大部分地区。

朱温灭唐建梁后,王建不听其号令而乘机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政权,史称“前蜀”。前蜀领有剑南、山南54州之地,物产丰富。

前蜀开国,对避难于蜀的“唐衣冠之族”礼而用之。韦庄是唐代名臣韦见素之孙,被王建任命为相,其余旧唐贵族也多被任用。由此,前蜀“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

在取得入川旧唐官僚士大夫以及四川本地官绅拥护的前提下,前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度稳定发展,但是政权内部仍然存在唐朝官僚旧习和宦官残余势力的影响。

王建的儿子王衍即位以后,政权日趋腐朽,卖官鬻爵成风,"自刺史以下每一官缺,必数人并争,而人钱多者得之"。

王衍将政事悉委于宦官,专事游娱。一次出游,“自阆州浮江而上,龙舟画舸,照耀江水,所在供亿,人不堪命”。

925年,后唐庄宗派遣大将郭崇韬及皇子李继岌率兵伐蜀,前蜀无力抵抗,上表投降。前蜀在四川统治前后34年,共传二主。

二、后蜀

后唐庄宗占领四川以后,派遣亲信孟知祥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使统治蜀地。孟知祥为邢州龙岗人,随其父孟道留仕李克用父子,李克用将其弟李克让之女嫁给孟知祥。

入蜀以后,孟知祥初无割据之心,及后唐庄宗死于乱兵而明宗即位,乃乘后唐内忧外患之际,积极扩充个人势力,招募士兵组建义胜、定远、骁锐、义宁等军。

后唐长兴三年(932),孟知祥出兵东川,尽得两川之地,势力愈加强盛。934年,孟知祥在成都建立蜀政权,史称"后蜀"。半年后,孟知祥死,其子孟昶立。

孟昶年幼嗣位,将相大臣多为先主旧人,骄恣不法,为所欲为。孟昶初欲整饬,终于无法根本改变。他自己流于奢侈怠惰,"至于溺器,皆以七宝为之"。

蜀中宗室贵戚、达官子弟,也都晏乐奢侈成风,"城内人生三十岁,有不识米麦之苗者。"965年,后蜀为北宋所灭。凡传二主,共经40年。

三、吴越

吴越王钱缪,杭州临安人,其家世代寒微,少时无赖,不喜事生产,贩盐为盗。后来他应募从军,渐由偏将而主一州之兵,成为唐末江浙一带的割据军阀。其后逐渐壮大实力,据有两浙。后梁建国,钱缪称臣,封为吴越王。

吴越政权地域狭小,极盛时不过13州。加以北面和西面临吴,南面临闽,三面亭敌,保全自身,实非易事。因此吴越一直称臣于北方政权。

北宋建国以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钱假上版籍于宋,自请归附。吴越在浙江统治达86年,凡传五主。

四、吴

吴国为杨行密所建。杨行密,庐州合肥人,少时孤贫,有膂力,为本州步行投递文牒。秦宗权扰江淮,杨行密应募从军,后杀都将,占据庐州。

其后,杨行密在与其他军阀相互争战的过程中,逐渐控制了江淮一带。天复二年(902),唐封杨行密为吴王。吴政权占据30州,都扬州。天祐二年(905),杨行密死,长子杨渥即位。

后梁开平二年(908),渥死,其弟杨隆演立,权臣徐温执政。后梁贞明五年(919)四月,徐温拥杨隆演建立吴国,置百官、宗庙、社稷、宫殿,皆行天子之制。

927年,徐温养子徐知诰执掌朝政,拥杨隆演之弟杨溥为大吴皇帝,改元乾贞。后晋天福二年(937),徐知诰废杨溥,吴亡,历时46年,凡传四主。

五、南唐

南唐徐知诰(本姓李,称帝以后改名李昪),徐州人,少时贫贱,后为徐温养子,更名徐知诰。徐温把持吴国朝政以后,自己出镇升州(今江苏南京),而以其子徐知训在扬州执掌国政。

徐知训骄纵,时常凌辱杨隆演,被大将朱瑾所杀。徐知诰率兵进入扬州,平定动乱,实际控制了朝政。他广泛拉拢朝内外人士,“宽刑法,推恩信,起延宾亭以待四方之十,引宋齐丘、骆知祥、王令谋等为谋客"。

后唐天成二年(927)徐温死,徐知诰继徐温主政,拥吴王杨溥为皇帝。

后晋天福二年(937)十月,徐知诰废除杨溥,自称皇帝,建都金陵(今南京),国号唐,史称南唐。不久,他又复原姓李,改名昪,为了以唐宗室为号召,自称唐朝宗室后裔。

李昪执政和在位期间,一贯执行"保境息民"的政策。他常说:"百姓皆父母所生,安用争城广地,使之肝脑异处,膏涂草野。"

李昪对内注意减轻赋役,发展生产,对外力求与邻国和好,减少战事,使江淮地区逐步兴旺起来。

南唐“内外寝兵,耕织岁滋,文物彬焕,渐有中朝之风"。成为当时中国经济文化的最先进地区。

李昪之子李璟即位以后,积极整顿内部,刷新政治,同时开始向外用兵。944年,南唐乘闽国内乱之际,派兵灭亡闽国,占据其大部分国土。951年,楚国内乱,南唐派兵灭亡楚国,占据其大部分领地。

由此,南唐所辖地区扩展到35州,势力达到福建和湖南,是十国中最强大的政权。

但是,“其后,闽土叛涣,竟成迁延之兵,湖湘既定而覆灭,地不加辟,财乏而不振”。国势从此一落千丈。958年,后周南征,南唐屡败,中宗李璟遣使求和,割让江北州县,岁输贡物。南唐局势进入不稳定阶段。

北宋建立,南唐势如累卵。975年,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期,南唐为北宋所灭。南唐统治江淮39年,共传三主。

六、荆南

荆南(也称南平)为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人高季兴所建,高季兴少为汴州富人家僮,后被朱温选作制胜军使。从朱温与李茂贞征战之际,以功被任命为荆南节度使,居江陵(今湖北江陵)。

此后,高季兴招集流民,恢复生产,同时,他还注意招揽人才,逐渐扩展自己的势力。后唐同光三年(925),高季兴被后唐封为南平王,建立南平政权。

荆南是十国中占地最少,势力最弱的一个政权。《新五代史·南平世家》曰:"荆南地狭兵弱,介于吴、楚,为小国。自吴称帝而南汉、闽、楚皆奉梁正朔,岁时贡奉,皆假道荆南。季兴、从诲(高季兴之子)常邀留其使者,掠取其物,而诸道以书责诮,或发兵加讨,即复还之而无愧。其后,南汉与闽、蜀皆称帝,从诲所向称臣,盖利其赐予。俚俗语谓夺攘苟得无愧耻者为赖子,犹言无赖也。故诸国皆目为‘高赖子’。”

高从诲在位期间,极少用兵,荆南保持了安定,至乾德元年(963),亡于北宋,统治凡57年,传五主。

七、楚

唐末,靠镇压民间反抗运动起家的许州人马殷,在与杨行密争夺淮南一带失败后,转入湖南,攻占了潭、澧、衡、道等20余州之地,向后梁称臣纳贡。

后梁亡,马殷又向后唐称臣纳贡,后唐天成二年(927),后唐封马殷为楚国王,马殷乃建国,立宫殿,置百官,皆如天子之制。

马殷占据湖南,留心保境息民,极少用兵。他听从谋士高郁的建议,奖励农桑,通商中原,促进了湖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社会经济得到相当的发展。

马殷死后,因诸子争夺权力,政局十分混乱,势力大为削弱。951年,南唐乘楚内乱,派兵进入湖南,楚国灭亡。历时56年,共传六主。

八、闽

闽政权由王潮、王审知兄弟建立。王潮出身农家,固始县(今河南固始县东)人。唐末,为本县佐,秦宗权部将王绪占据固始,王潮为军正,后杀王绪,率有其部。

他们乘农民起义军推翻唐东南诸道统治之机,率兵入闽,占领了泉、汀等五州之地。王潮被唐朝任命为福建观察使,其弟王审知为副使. 王潮在福建遣僚佐巡州县,劝农桑,定租税,交好邻道,保境息民,闽人安之。

唐乾宁四年(897),王潮病死,王审知代立。后梁建国,王审知受封为闽王,建立闽政权,领福建七州之地。

王审知在位时,恪守王潮成规,每以书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30年间,一境晏然。同时,又建立四门学,以教闽中人士,有宋一代,福建人才辈出,与此不无关系。

王审知还开辟商港,招徕四方商贾,促进闽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王审知时期,闽国曾经兴盛一时。王审知死后,诸子侄纷争,政局纷乱。945 年,南唐兵入福建,闽灭亡,立国凡53年。

九、南汉

南汉政权的建立者是刘隐。隐父刘谦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据有广州等地,成为岭南割据军阀之一。刘隐时期,受唐封为岭南节度使。后梁建国,刘隐称臣献礼,被封为南海王。

刘隐以文吏治州县,一扫武夫悍将恣行横暴之危害,境内少有兵戈之乱,同时,刘氏兄弟注意招徕海外商贾以收商利,延揽中原人士以安邦国,数十年中岭南基本保持安定。

贞明三年(917),其弟刘岩称帝建国。明年改国号为汉,领两广63州之地。南汉凡传五主,统治67 年,于开宝四年(971)为北宋所灭。

十、北汉

北汉建立者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原为后汉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后周灭后汉而立时,刘崇割据河东,于太原称帝建国,仍号汉,史称北汉,控制太原以北十余州的地区,是十国中唯一的北方割据政权。

北汉依附辽朝,称辽世宗为叔父,百般奉承,不断侵犯后周边界,北宋建立后,北汉又在辽的支持下与之抗衡。因为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役繁重,民不聊生,北汉于979年被北宋所灭,历时29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保境息民   楚国   政权   南平   南汉   后梁   后唐   南唐   兴亡   福建   北宋   混乱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