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一年六大任务 海珠文商旅新玩法

与海珠湖相邻的广州文化馆新馆。

评选优秀文创企业和园区,发布数字文化产业“一平台两支撑”举措,发布首条数智文创空间精品示范带,透露江南文商旅融合圈发展规划,发布首批数字居民,3月13日,2023年海珠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大会十分精彩。

读懂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一连串重磅新举措、新消息、新玩法,要回顾到2021年12月6日,海珠区在工美港举办首届文商旅融合发展大会,正式发布《海珠区文化产业发展聚能计划》,提出了六大任务,吹响了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号角。蓄势一年多,海珠区积蓄好了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动能。

底气 文商旅融合发展要素俱全

摆辖区文化企业实力数据,评选一批优秀的文创企业和园区,海珠区在大会上大秀家底。海珠区的文化产业实力在GDP数据上有所体现。2021年,海珠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20.31亿元,占GDP比重13.32%。支撑起数据的是海珠区超万家文化企业,其中规上文化企业400多家。

大会上,一批辖区优秀企业代表登台领奖,其中不乏在业界颇有名气的佼佼者,例如在国内广告业界冠有“扛旗者”之称的广东省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塑造了广受儿童喜欢的猪猪侠动漫IP的广东咏声动漫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咏声动漫”)等。在3月9日的广州文化企业盛会——广州市文交会上,海珠区5家企业入选2022年广州文化企业30强,数量位居全市11区前列。

除了企业之外,海珠区还拥有能够容纳文化企业聚集发展的优质产业平台。广州市文交会上,B.I.G海珠湾艺术园区、海珠同创汇、T.I.T创意园、乐天智谷、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入选广州文化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优秀范例。此外,海珠区现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6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产业园区12个,数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文商旅融合发展除了指向壮大供给端的文化企业外,还指向需求端的“消费”。

2月25日,广州市印发《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下称《规划》)。消费空间格局规划提出“一带两区一轴”,即:依托珠江打造世界级消费服务业发展带、聚焦中央活力区和南沙滨海新城打造国际文化旅游消费地、拓展提升城市新中轴打造消费地标集聚地。其中,位于海珠区的阅江路、广州塔、琶洲、琶醍、环海珠湿地、海珠创新湾等被重点甚至反复提及。

能受到如此青睐,离不开海珠区独有的城央位置和珠江环绕的区位优势。这一区位优势,可谓是海珠区几近全部产业发展的优势,也包括了文化产业。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便顺势成为海珠区挖掘经济新增长点,将《规划》照进现实的有力途径。大会以“数智海珠 文创未来”为主题,凸显了海珠的“数字”优势,即拥有一批掌握新数字技术的琶洲企业和拥有前沿数字技术攻关科研能力的中山大学和琶洲实验室。

聚能 用活用好海珠家底

清晰了海珠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家底,那么如何用活用好它们便是发展的关键。海珠区的答案是:聚能。

3月13日的大会现场,海珠区正式宣告成立海珠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文化创意产业基金、数字创意产业基地,简称“一平台两支撑”。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旨在打造文化企业合作交流、共谋发展的组织平台,已吸引了辖区105家会员,多为文化投资、文化传播、数字创意等领域的领军文化企业,例如方所文化、粤传媒集团、咏声动漫、三七文娱等,其中“四上”企业有32家,2021年总营业收入约70亿元。

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由区属国有企业——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发起设立,公司成立仅1年。该基金目标规模达5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将通过“母基金+子基金”的运作模式,联合头部投资机构、产业龙头企业、知名科研院所等,发挥和放大国有资本的杠杆作用,培育孵化符合发展趋势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和品牌。

海珠区联合粤传媒集团在粤传媒大厦建立数字创意产业基地,吸引数字文创企业入驻,为数字文化企业在琶洲地区集聚发展提供产业空间。

“一平台两支撑”的作用简而言之便是为海珠区辖区文化企业解决交流、钱和空间的发展难题。它的发布是海珠区聚焦文化产业发展,低调蓄势两年的结果。

2021年12月6日,海珠区在工美港举办了首届文商旅融合发展大会,正式发布《海珠区文化产业发展聚能计划》,并提出了六大主要任务:搭建产业平台、设立产业基金、打造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人才、创作文艺精品和出台扶持政策。

至本届文商旅融合发展大会举办,六大任务已经逐步完成。如果说第一届大会是吹响了海珠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号角,那至本届大会便是已经积蓄好了发展的动能。

六大任务中的其他任务完成成果在大会上也有展示。去年10月,海珠区制定了全国首个区级版权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广州市海珠区促进版权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因其共10个条款,又称“海珠版权十条”。

大会现场,海珠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管霞表示,政策明确2023-2025年将安排财政配套资金1700万元用于政策兑现。“对于大家关心的人才扶持,我们鼓励企业将50%以上的奖励用于人才补助。”大会现场还发布了海珠区首条数智文创空间精品示范带,从海珠岛西岸向东延伸,串联起太古仓、十香园、咏声动画科技馆、广州塔、珠江琶醍等一众景点,并从大会举办日起推出系列门票优惠活动,低至5折。

规划 江南文商旅融合圈推“潮玩胜地”概念

广州多个区均有提出文商旅融合发展,主要以越秀、荔湾、海珠等老城区为代表。各区区情不同,发展方式亦有不同。海珠区在辖区西部片区规划了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在空间布局上承担了文商旅融合发展的主要任务。

江南文商旅融合圈便是位于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的核心位置。会上,海珠区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泰透露了江南文商旅融合圈二期项目的概念设计——江南潮玩胜地,以“书画瑶溪 潮玩江南”为主题。在古时,江南西素有“瑶溪”的美称。

按规划,江南文商旅融合圈将主打晓港花墟、十香探境、潮玩盒子三大IP。该商圈计划探索公园商业模式,以利用晓港公园闲置物业打造“花市博物馆”。“花市博物馆”已写入今年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推出十香园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将岭南画派的历史故事演绎为参与感强烈的互动体验。引导支持各动漫、游戏企业开设线下体验首店,结合元宇宙体验、粉丝节活动等多元消费场景打造,将千万级的线上粉丝引流至线下实地聚会潮玩。

朱泰希望将来江南文商旅融合圈能有更多国产原创的动漫游戏IP出现。他相信,随着Z世代(注:通常是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群)、α世代(注:Z世代之后出生的人群)的成长,文化自信的提升,这样的场景不会太久远。

数字 发布首批数字居民 嘉宾建议文化数字化

大会现场还有诸多数字化的玩法,体现出了传统与现代、数字与文创的融合,十分吸睛。坐拥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为主题的琶洲试验区,海珠区在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融合数字技术。这不仅发挥了海珠区数字经济产业集中的优势,也符合了海珠区头部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向,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动方向相同,适应了“数实融合”的时代新趋势。

会上揭晓了海珠区首批数字虚拟人,发布首批5位数字居民,分别是001号海珠区数字文创产业代言人G仔、002号咏声动漫数字虚拟人西汐、003号粤传媒数字虚拟人岳古今、004号三七互娱数字虚拟人葱妹、005号映宇宙集团数字虚拟人映映。

此外,大会选取了十香园纪念馆馆藏的岭南画派开山祖师居廉的4幅代表画作《花鸟图轴》《牡丹寿石图轴》《水仙奇石图轴》《水仙图团扇面》,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制作成海珠区首批公益数字藏品。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副秘书长张鹂分享时表示,海珠区具有产学研资源结构完整的优势,有以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为龙头的高校机构,在内容生产方面有南方传媒、珠影集团等传媒机构,在技术方面聚集了腾讯、阿里、小米、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加强产学研机构的交流,激发市场空间,会让海珠区在文化数字方面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海珠区供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商旅   江南   创意   广州   文化产业   大会   数字   产业   文化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