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的指挥者是黄开湘还是彭雪枫?为何会有两种说法

大家都知道,1935年5月,红四团的勇士们在黄开湘、杨成武的指挥下,一日急行军120公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泸定桥,打了守桥川军一个措手不及,为中央红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这是大家都熟知的版本,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飞夺泸定桥还有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版本。参加过百色起义,曾经担任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覃应机同志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硝烟岁月》,在书中,老将军回忆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覃应机同志在书中写道:1935年,英雄的红三军团第十三团,在彭雪枫团长的指挥下,由1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飞夺泸定桥,为大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道路。

为什么飞夺泸定桥会出现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呢?飞夺泸定桥的指挥者,到底是黄开湘、杨成武还是彭雪枫?或者说飞夺泸定桥的壮举,我军先后进行了两次?

笔者带着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最后恍然大悟。我们先来看看有关飞夺泸定桥的原始资料吧。

有一封红一军团发给朱老总的电文,里面写道:我第四团于今晨6时赶到泸定桥附近,于17时攻占泸定桥,敌人全退去,余令告。

有此电报做证明,说明杨成武、黄开湘率领红四团飞夺泸定桥是准确无误的。而且,在伍修权、张震、黄克诚、张宗逊等人的回忆录中,都提到了红四团飞夺泸定桥之事,所以,杨成武、黄开湘指挥红四团飞夺泸定桥,肯定是准确无误的。

那么,为什么覃应机却说是彭雪枫指挥的飞夺泸定桥呢?此事说来也简单,其实,这是因为覃应机把一个地名记错了。

朱老总当时有封电报说道:三军团有夺取天全之龙衣、沙坝头两铁索桥,并相机袭占天全的任务。(彭)雪枫率先头两个团由现驻地经思金坝,以一部夺取沙坝头,主力夺取龙衣。成功则相机袭占天全,不成则进行下游架桥。

根据朱老总在电报中所说,彭雪枫指挥两个团夺取了沙坝头、龙衣。笔者查了下,这两个地方有两座铁索桥,桥名与地名相同。

红十三团兵分两路,夺取了这两座铁索桥,担任其中一路突击队长的,正是覃应机。可见,覃应机在回忆录中所说的夺桥行动,也是千真万确的。

但是,覃应机同志撰写回忆录时已经是76岁高龄了,距离夺桥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足足56年了,一个76岁的老年人,回忆一座56年前的铁索桥的名字,记错是很正常的。

飞夺泸定桥的壮举,宣传的很多,大家也都比较了解了,以廖大珠为首的飞夺泸定桥22勇士,至今仍被我们所传颂。杨成武、黄开湘出神入化的指挥,也为人们津津乐道。

遗憾的是,当年指挥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团长黄开湘。他之后还与杨成武一起指挥了腊子口的战斗,作为长征中的开路先锋之一,黄开湘与杨成武一起指挥红四团斩关夺隘,立下了赫赫战功。

1935年11月,黄开湘和杨成武一起参加一场会议,归途中淋了雨,之后两人就病倒了。杨成武病的较轻,很快便康复了,但黄开湘却病的越来越重。

病重卧床期间,黄开湘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误触了枕头底下手枪的扳机,令人遗憾地去世了,成了革命烈士。如果能活到五五授衔时的话,以黄开湘的赫赫战功和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他很可能获授上将军衔。

杨成武将军在回忆录中高度赞扬了战友黄开湘,称其为“我的好搭档王开湘”。杨成武为什么会称呼他为王开湘呢?

这是因为,黄开湘是江西弋阳人,按照当地方言,王和黄发音相同。大家一直认为黄开湘叫王开湘,所以黄开湘去世后,杨成武和战友们给他立的墓碑上,也是写着“王开湘之墓”。

直到杨成武的回忆录出版后,弋阳当地有关部门查询烈士资料,发现了杨成武在回忆录中所说的“好搭档王开湘”,经历与弋阳当地参加红军的黄开湘相似,便前往北京拜访了杨成武将军。

老将军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经过杨成武将军亲口证实,王开湘与黄开湘确实是同一人。

除了杨成武、黄开湘率领的泸定桥22勇士之外,红十三团的覃应机率领12勇士夺桥,同样是一个军事壮举,同样值得我们称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泸定桥   弋阳   天全   铁索桥   沙坝   指挥者   壮举   电报   回忆录   勇士   将军   说法   彭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