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开始,土葬、火葬一刀切?中央一号文件:推行农村丧葬改革!

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是“落叶归根,入土为安”,中国人对于土葬有一种执念,特别是老一辈的农村人。中国殡葬业改革这么多年以来,传统的土葬仍然存在,也是有原因的。

可是随着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推行,传统的土葬是否会成为历史呢?土葬真的不被允许了吗?今天为你解答疑问。

一、 土葬的传统

土葬起于原始社会,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这种传统思维的影响下,国人一直觉得人死要“回归”。而国人的祖祖辈辈都是采取土葬的方式,后辈当然要遵守这样的传统。在殡葬改革之前,都没有人对土葬的存在产生过质疑。

可是这种传统的土葬虽然传承了文化,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种弊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发的显现出来。比如疾病的传播,大量土地的占用,殡葬成本的增加,等等。而土葬之后,问题还不止于土葬本身,后续的焚烧祭拜所产生的污染或火灾问题,以及土地规划与开发问题等也逐一曝露。

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尤其是人口的逐渐增加,国家有关部门也开始将改革殡葬方式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才有了土葬变火葬的改革。那么,火葬提倡了这么多年,就没有土葬了吗?当然不是,有些地方,因条件不成熟,还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同时,2023年起,殡葬方式将进一步改革。

二、为何要火葬

放眼全世界,殡葬的方式有许多。除了国人熟悉的土葬和火葬,还有海葬,甚至有采用化学方式的。我国之所以推行火葬,主要还是考虑到成本低的特点。一方面是火葬的费用成本低,能够有效减少家属负担。另一方面是火葬也节省面积,还方便统一管理,从经济大账的角度来说,也是节省成本的。

最早用火葬代替土葬的也是城市,因为城市里寸土寸金,而且也的确不方便在城市中进行土葬。相对集中的公墓,不仅方便城市里的人们,也有专门人员进行看护管理,便于土地规划的同时,也做强了服务属性。火葬推行后,在城市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可是,当火葬的方式推向农村,还是受到了许多阻力的。一方面是大家思想观念难于扭转,另一方面是农村地广人稀也的确不好监管。不过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和一号文件的推出,传统土葬的方式势必要进行改革。

三、改革什么?

随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我们可以看出,改革的不仅是土葬方式,还有许多农村殡葬习俗。首先就是整治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以往的红白喜事在农村被看成是大事,不仅要大办三天,人们还要随上份子。为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日后红白喜事要严格管理了。

其次是整治厚葬薄养。农村很讲究人走后要办得风风光光,以此来体现子孙的孝顺。其实人死不能复生,身后事办得再风光、再体面,也是给活着的人看的。对于逝者来说,根本感受不到任何所谓的风光或体面。与其厚葬不如厚孝,这点确实该好好整治了。

最后是整治活人墓、豪华墓现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条件也的确改善了不少。但是生活条件上来了,土地却不能增加,于是不少人开始打起了墓地的主意。人还活着就开始圈地占地,有点钱的就开始修建祖坟。此风不刹,只会跟风严重,耕地将越来越少。所以必须重拳出击,严加整治。

从以上的三个方面的整治内容来看,其实对于农村的土葬是没有一刀切的。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提高,特别是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即使政策不一刀切,土葬这种形式也会慢慢减少。毕竟传统还是会被现代化、简捷化所取代。

结语

中央的一号文件是重中之重,其中的“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也并不仅仅指代了土葬的改革,而是从宏观到微观,侧重解决农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严打丧葬习俗中的歪风邪气,还农村一个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你对以上这些农村殡葬习俗的改革是否满意呢?关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你还对哪些内容比较感兴趣呢?欢迎留言与我们一同参与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土葬   丧葬   红白喜事   农村   体面   弊端   殡葬   习俗   国人   土地   条件   传统   农民   方式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