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乡60年,守护渔洋村,写下了《守望渔洋古村》一书,记安阳市殷都区安丰乡渔洋村“土博士”龙振山

他回乡60年,守护渔洋村,写下了《守望渔洋古村》一书,记安阳市殷都区安丰乡渔洋村“土博士”龙振山

河南日报农村版通讯员秦晓 张更明


一个知青,一头扎进家乡的土地上,六十年如一日,从事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考古工作,而今已是有57年党龄老共产党员,成为蜚声全国史学界的知名人物。他叫龙振山,安阳市殷都区安丰乡渔洋村人。

3月11日,一个艳阳高照,春暖花开的周末,记者从安阳市区驱车23公里,专程采访了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人。渔洋古镇古寨古民居已被纳入安阳市旅游线路。村边的路旁,“中国·渔洋”的石刻标志格外醒目。穿过干净整洁的街道,小巷深处,“渔洋文化博物馆”的牌子映入眼帘,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轩敞的四合院是主人精心布置的,典雅别致,不同的角落各种文物比比皆是。正当我们仔细打量的时,龙振山乐哈哈地迎面走来。他黑红脸膛,精神矍铄,话语憨诚,衣着朴素,标本的平凡老农模样。当我们说明来意,他兴致勃勃地带领我们参观了4个展室,把我们带入了遥远的历史岁月之中。听着他娓娓道来的介绍,欣赏着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我们不禁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

由于龙振山的突出贡献,他先后成为安阳市收藏学会理事、安阳市地方史志和古都学会理事、安阳渔洋文化遗址保护所所长。曾任县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荣获河南省优秀文物保护员、感动安阳人物、安阳市劳模、红旗渠精神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土博士惊动了真博士


龙振山初中毕业时,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回乡前,班主任牛广德语重心长地说:“你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农业,很光荣。但是你要切记不要忘了读书,不能丧失志向。”。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龙振山先在渔洋学校教书,又在生产队、生产大队当会计。不管干啥,他总是不忘读书,可以说凡是自己能够接触到的历史小说他都要认真看完,这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扎实基础。

他之所以对考古产生了兴趣,是因为他遇到了另一位老师。那是1973年底,爱好历史又教过几年历史的龙振山,在多年会计业务中喜欢上古钱币。一次,在安阳市博物馆看到“谢世平钱币展”。他求知若渴,一路打听,找到谢世平家拜师请教。

谢世平热情接待了他,临别送他一枚秦半两、两枚楚国蚁鼻钱,并且鼓励他:“世上的人,大多数为生计奔波,做学问的人少而又少。如果你瞄准了做学问这个目标,不要回头,一往无前,你就可以成功。”他听后眼前一亮,从此便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

第二年一打春,龙振山在西沟苹果园给果树剪枝,偶然一转身,沟沿一块陶坯吸引了他的眼光。他跑上前去,抠出来一看,上面有简单而特别的花纹。他喜从心来,便马上收藏起来。以后又在村外临漳河处,陆续发现一些相似的陶片。为了弄清楚这些陶片的来历,他专门进城到安阳市博物馆请教。专家仔细辨别,认定是距今3000年左右的商代遗物,龙振山更来了兴致。于是专程跑到市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工农考古基础知识》。凭着这本单薄而简要介绍的书,他走上业余收藏、考古、研证之路,开始迷上正史、地方志。他节衣缩食买考古书籍,订考古杂志。在他的努力下,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考古素质和研究水平。

在村民的眼里,龙振山成了一个怪人。下雨时候,别人从地里往家里跑,他却从家里往野地里跑,因为雨水可能冲出来地下的东西。平时谁家翻地、盖房挖地基露出的破瓦烂砖,别人往外扔,龙振山往家里拾。他常喜滋滋地说:“渔洋是块风水宝地,这些破砖烂瓦都是宝贝。”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坚持掇拾30载,日积月累,收藏文物达3000件之多。他对这些文物钟爱有加,后来,腾出自家3间房,把这些文物分门别类整理出来,办起渔洋文化博物馆,在当地产生了不小的轰动,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土博士”。

土博士惊动了真博士。时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考古工作站长的唐际根博士听说龙振山的事后,先是惊讶,后是感动,专门赴渔洋村查看。经过对一天的田野调查,唐博士与同行的地质学家、考古专家收获颇多。他们参观过龙振山渔洋文化博物馆后对他刮目相看,异口同声地惊叹:“老龙了不得,办了一件大事。渔洋文化博物馆虽然不大,但给人们呈现了一部活生生的6000年不断代的村落文明史,国内罕见!”

唐博士考察归来,很快写出了一篇《被感知的历史与被阅读的历史》论文,在一个高规格历史学术会议上引起轰动,龙振山和渔洋的名字不翼而飞;安阳师范学院《殷都学刊》开设“渔洋文化”专栏,发表师生调研论文20余篇;南开大学历史学院3人专程来渔洋村调研7天,发表调查报告与论文5篇;北京大学32名学子到这里进行考古调查;中科院院士、时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到龙振山博物馆参观,在渔洋村田野考察;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河南日报、安阳日报等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不久,渔洋文化遗址被公布为河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渔洋村被列入首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渔洋村声名鹊起,成为中华大地唯一的6000年不断代古村落,龙振山,成为首批感动安阳人物里的平凡而卓有成就的农民。


圈定曹操墓位置第一人


千百年来,曹操墓究竟在哪里?始终是一个谜。考古界的专家学者说:“龙振山是圈定曹操墓位置第一人。”龙振山创造的这一奇迹源自他发表在《华夏考古》2003年第2期上的论文《鲁潜墓志及相关问题》。

时光追溯到1998年暮春,渔洋东邻的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起土烧砖,从一个土孤堆里发现了鲁潜墓志石。龙振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马上托人求来了墓志拓片潜心研究。碑载“魏武帝高陵在邺城西三十里,西门豹祠西”,他想这符合西高穴的地理位置。而高穴,也就是高陵之意。他查阅《三国志》《魏书》《通鉴》等志书与地方志多方考证,都有这样的明确记载。

鲁潜何许人也?他是后赵大仆卿、驸马都尉正三品,且逝世于曹操寿终后120余年。当时的曹操墓虽然已被曹丕所毁,但遗址犹存。他断定鲁潜墓志记载应该准确无误。问题在于,由于历史久远,鲁潜墓也已荡然无存,墓志可能是盗墓贼盗出墓外,又随意丢弃。而且,这一片是后赵王族及官员墓葬群,鲁潜墓的位置扑朔迷离,难以确定。

怎么办?他迎难而上,“当年,我把鲁潜墓志的西行步数换算成1741.2米,南下步数换算成208.5米,再西行步数换算成53米,北行步数换算成306.6米,并且多次到墓志出土现场测量,反复求证,不知费了多大的劲儿,终于写出论文初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给《华夏考古》杂志编辑部。”谈起当时的情景,他陷入了沉思,充满了感慨。

这篇论文引起了编辑部的重视,不仅给了充分肯定,而且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他又查阅大量资料,多次考证,反复修改。就这样历时5年,几易其稿,方才发表。为了完成这篇论文,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这是关于曹操墓具体位置在西高穴村的第一篇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高度关注。

2006年1月28日,龙振山陪同河南省南水北调固岸墓地考古队潘伟斌队长实地查看。潘队长拽着大绳下洞,出来肯定地说:“这是一座东汉大墓,级别很高,至少是王侯级的。”不久,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这里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国家级专家两次到现场考察,严密论证,终于确定这就是世人追寻千年之久的曹操高陵,千古之谜终于水落石出,尘埃落定。

发现曹操墓,名列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央视10套科技教育频道“探索与发现”专题节目组,拍摄并连续播出4集专题片《发现曹操墓》,再次肯定了龙振山在发现与保护曹操墓中的功绩。2013年7月,龙振山赴长沙参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颁奖典礼,荣获第六届薪火相传年度贡献奖。


从这个老知青身上感到了鸿儒的厚重


龙振山是一位认准一条路就要坚决走到底的人。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长期以来,他除了收集大量的文物外,还精心研究,反复斟酌,笔耕不辍,时有新作。

他的《守望渔洋古村》一书,洋洋50万言,唐际根博士欣然作序:命题为《他守望了什么》;时任安阳市文联主席张坚即兴作跋:篇名是《不思收获思耕耘》。在这本书中的“渔洋文化”部分里,详实介绍了6000年渔洋的悠久历史、风光、人物等;“结缘曹操高陵”与“文苑杂谈”部分,包括他关于曹操墓、邺县、古钱币方面的20多篇考古论文。这是一部全面介绍渔洋文化以及龙振山考古研究成果,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兼有的汇编,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他的《明代彰德赵王府纪事》是一部填补安阳明代赵王府研究空白的著作。安阳师院教授、中文系主任、明史专家周国瑞与龙振山素不相识,在看了书稿后,却欣然为这部煌煌百万字的大部头作序。文中充满敬意:“土博士龙振山虽然是个农民,但我却从他这个老知青身上感到了鸿儒的厚重。”

在我们的采访中了解到,他的又一本书即将完成,书名为《中国钱币集锦百家谈札记》。他还主编过《安丰乡志》,参与编写过《文化安丰》。他对自己酷爱的写作一往情深,孜孜不倦,精神难能可贵。

他对文物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不知不觉,时已过午,我们不得不起身告别。他的老伴韩改花非要留我们吃饭不行,我们婉言谢绝。返回途中,我们对这位古稀老人的执着精神和斐然成就感慨不已。他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不同凡响的事业,而且使昔日的贫困村,因为文旅热的兴起造福了一方父老乡亲。他作为当年知识青年回乡60年,一如既往,锲而不舍,尝尽酸甜苦辣。耕且读,是他一生快乐的源泉;读且研,是他累累硕果的根基。

编辑:老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安阳市   安阳   高陵   博士   墓志   回乡   文物   博物馆   文化   论文   历史   龙振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