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邮驿制度考:2000年前我国的快递事业有多发达?

文 / 皇甫喵

图 / 皇甫喵


引 言

秦王朝是我国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时代的开始。秦始皇所制定的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道路等制度,对我国后代有深远影响。

在开创统一的邮驿制度方面,秦朝也有不世之功。

本文将从驿站制度的历史背景、制度构成、运行情况、现实意义等方面展开探讨,深度揭示秦朝邮驿制度的历史面纱。



一、驿站制度的历史背景

驿站制度是源自于古代西域的邮驿制度,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逐渐形成,秦朝时期将其发扬光大。

秦朝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加速信息的传递,决定全国建立驿站制度。这一制度的出现,为秦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统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虽然秦王朝仅仅存在14 年,但以惊人的努力完成了全国范围的交通和通信网络

驰道是秦朝道路网的主干。它以首都咸阳为中心,“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汉书·贾山传》)。

秦朝驰道十分壮观:“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一步为5 尺,50 步合今25 丈(约80 米),10 米左右就栽一棵青松。一路绿影婆娑,十分美观。这样的大道遍布全国。

另有一条专为抵御北方匈奴的“直道”,从咸阳北的云阳开始,途经黄河,直抵今包头市的秦九原郡。

这是由名将蒙恬指挥修筑的,全长1800 余里。此外,在南方还修了到两广和西南的“新道”。这样,就在全国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网。

这些大道,路平道宽,沿路驿站、离宫、馆舍和军事设施遍布。

考古工作者近年曾在陕西旬邑县子午岭发现一处秦朝直道建筑遗址,是一座约40 亩左右的大平台。专家们认为这可能是当时既作防卫又作信息传递站的驿站。有的专家则戏称为“一号兵站”

秦朝修筑的大道至今也还有遗迹可寻。

考古学家在直道遗址进行了勘测,测出当年直道最宽处为50 米,转弯处更宽到60 米。路基全是夯打结实的坚硬层面。

据历史记载,当年秦始皇曾出动大小华贵车辆80 余辆,官员兵丁1000 余人,在此大道上浩浩荡荡前进,足见路面的宽阔平坦。

秦朝的邮驿统一了称呼。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对邮驿通信的称呼都不一样,秦朝把“遽”、“驲”、“置”等不同名目一概统一称呼为“邮”

从此,“邮”便成为通信系统的专有名词。在秦朝,“邮”负责长途公文书信的传递任务,近距离的另用“步传”,即派人步行送递。

在邮传方式上,秦时大都采用接力传送文书的办法,沿政府规定固定的路线,由负责邮递的人员一站一站接力传达下去。


二、驿站制度的构成

秦朝驿站制度主要由驿站驿道两部分组成。

驿站是指供官方使用的邮局,分为大驿小驿两种。

大驿一般设在重要的交通要道上,主要是为高级官员和军队提供驿站服务

小驿则是分布在各地方,主要为普通百姓提供邮件寄送服务驿道是连接各个驿站的交通要道,是保证驿站制度正常运转的基础。

此外秦朝的邮驿制度还包括驿卒、驿马和驿传三个方面:

驿卒:驿卒是驿站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驿传公文和物资、更换驿马、保持驿站的安全等。驿卒在官道上行驶时,要带着官方印章和驿传文书,以保证驿传的安全和可靠性。

驿马:驿马是用于驿传的马匹,秦朝驿马普遍选用轻便、耐力强的马种。为了确保驿马的质量和数量,秦朝政府采取了种马、征召等措施,以满足驿传需要。

驿传:驿传是指通过驿站进行的公文、信件和物资的传递。驿传速度较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信息传递到各地,以保证中央政府对各地政务的及时掌握和处理。

古文原文记载: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令天下吏各以一七十里为程,三日达者为上郡,四日达者为中郡,五日达者为下郡。及度六日以上,皆罢役,更送使者,奏闻其事。”

这段文字中提到了秦朝驿传的速度和时间限制,规定了各地政务的处理时间。同时还可以看出,秦朝政府实行了一种将驿传作为一项官方制度来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另据史书记载,在秦朝建立的驿站中,每隔三十至五十里就设立了一个驿站,驿站之间相互联系,互相配合,形成了一条驿道。

驿站中设置了驿房、驿亭、马厩、仓库、医院等基础设施,为旅行者和驿卒提供休息和补给。同时,秦朝还设置了驿卒和驿马的补给制度,确保了驿传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秦朝驿站制度的运行情况

秦朝驿站制度的运行十分高效。

秦始皇时期,全国共有大小驿站累计达到4000多个,驿道总长达到了数千里,运输范围涵盖了全国各地

为了保证驿站的正常运转,秦朝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郡国驿丞,对各个驿站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同时,驿站制度的建立也为秦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统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例如,在战争时期,驿站制度可以快速传递军令,使秦朝军队能够更快地接收命令,快速部署。

在秦朝驿站制度的运行中,驿站之间的距离通常为三十至五十里,驿卒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驿传传递到下一站,以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

同时,驿卒和驿马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了秦朝政府的高度重视。

此外,秦朝驿站制度还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秦朝攻打赵国时,王翦率领秦军利用驿传传递虚假信息,成功地迷惑了赵军的判断,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表明,秦朝驿站制度在军事方面的运用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古籍原文记载: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驿道通达天下,使四方之民不得相通问,而成为一家。”


四、秦朝驿站制度的影响及评价

在秦朝之前,中国历史上的诸侯国时期,交通运输十分不便。为了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和加强军事防御,秦始皇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发展交通运输和邮政体系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驿站制度的建立。驿站制度是指在主要道路上设立驿站,用以驿传快信、交通运输、兵马调遣等活动。

这一制度对于加强秦朝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统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始皇十二年,命修官道,直通关内,收敛山阜,便为车马。令天下吏各以一七十里为程,三日达者为上郡,四日达者为中郡,五日达者为下郡。及度六日以上,皆罢役,更送使者,奏闻其事。”

这段文字说明了秦朝驿站制度的实施情况,规定了官道的修筑标准和驿站的设置标准,以及邮递信件的速度和时限等。

驿站制度是秦朝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发明和成就之一。它为秦朝政治、经济和军事统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首先驿站制度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促进了秦朝各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加强统一和中央集权。

其次驿站制度为商贸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最后驿站制度为秦朝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和应对外来威胁。

举例来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面对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管辖广阔的国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设立了一套行政区划,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这些郡之间的联系需要一个可靠的渠道来进行沟通。

秦朝驿站制度的建立,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各个地方与中央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其次驿站制度对于秦朝经济发展的推动也是非常重要的。驿站建立在关键的交通路线上,能够方便商贸活动的开展。随着驿站数量的增加,交通也变得更加便捷,使得商品的流通和交换更加容易

同时,由于驿站是一种公共设施,各地商人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加容易地联系到其他地区的客商和买家,这也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繁荣

最后,驿站制度还对秦朝的军事行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军在军事方面,驿站制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秦朝的战争中,驿站是军队进行行动和物资运输的必要设施。通过建立驿站,秦朝的军队可以在长途行军中快速换马、更换物资、补给士兵,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同时,驿站的建立也保证了军队之间的联系,使得各支军队之间可以进行更加紧密的协作和配合。

《史记》中,有关于驿站在军事行动中的使用的记载。例如,在秦始皇攻打楚国的战争中,驿站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驿站可以迅速将军令和战报送达各地,保证了秦军的指挥、调度和物资补给。另外,在战争中,驿站还可以作为秦军战略部署的基础设施,建立在关键路线上的驿站可以为秦军提供战略位置,控制重要的军事资源

综上所述,秦朝驿站制度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军队机动性、配合和协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驿站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驿站制度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对于社会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另一方面,由于驿站制度在负责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存在着信息泄漏、滞留等问题。


笔者观点:

历朝历代,信息的传递尤为重要。自秦朝开始,我们的老祖宗就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如今四通八达的快递业早在秦朝时就已实现。而秦朝邮驿系统的完善,对现代邮政通讯的影响不可为不大:

秦朝驿站制度为邮政通讯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奠定了基础。后来的历史上,这种制度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并成为了邮政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朝驿站制度的管理经验对于国家治理和政府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对于现代政府管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驿站制度的建设和管理对于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的影响,在历史长河中也得到了深远的体现和延续。

综上所述,秦朝驿站制度在当时和后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它为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后世的交通运输和邮政通讯等领域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司马迁. 史记. 北京:中华书局,2000.

李开周. 商君书. 北京:中华书局,2013

《史记》卷一,秦始皇本纪第一

《史记》卷四十五,商君列传第十五

#历史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秦朝   驿卒   史记   驿马   驿道   制度   驿站   军队   快递   交通运输   年前   事业   我国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