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黑人?

近几年美国黑人平权运动依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要求种族平等,制止警察过度使用暴力。大家有没有想过,黑人起源于非洲,如今他们怎么到了世界各地?

欧洲人长期奴役黑人,那我们中国人又和黑人有怎样的渊源呢?今天,我就按朝代把中国古代与黑人的渊源完整的梳理了一遍

最早中国史料对于黑色人种的记载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的地理志怪文献。

《山海经·海外南经》就提到,“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一曰在穿匈国东。”

在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官方史料中也开始出现对黑人的记载。《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有云:“婆利国,在林邑东南海中洲上。

其地延袤数千里,自交州南渡海,经林邑、扶南、赤土、丹丹数国乃至焉。其人皆黑色。”从“海中洲”一词中,我们可以推测:此处所述的“黑人”是指东南亚地区的占婆或暹罗原住民。

等等,难不成古人那时候就遇见过黑叔叔了?黑叔叔还莫名其妙跑到东南亚啦?

这事儿其实还挺复杂的。简单讲,一开始,中国史书里的黑人是东南亚土著叫小黑人,后来遇到的是如假包换的非洲黑人。

著名学者刘芝田先生认为中国早期史料中记载的小黑人起源于中国大陆。他指出中国史料中的黑人,是马来半岛的古代美拉尼西亚人(Melanesoid)的后裔。

他们曾分布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后来南迁至东南亚各国。在1933年至1934年期间,考古团队在当时的北京周口店的墓穴中发现了距今2万年到10万年前的3个完整的头盖骨。

德国人类学家Weidenreich分析后发现,三个头盖骨代表3个人种:(101号)为原始蒙古人种,(102号)为美拉尼西亚人种(学者亦称其为小黑人),(103号)一个是爱斯基摩人类型。

这侧面证实了刘芝田的观点,也说明了古代东亚地区可能长时间出现过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种相互混居,而远古时期,的确有大量黑色人种在中国境内大量活动。


他们长这样:

两汉时期,中国将黑色人种统称为“僬侥”或“僬侥氏”《后汉书·本纪·孝安帝纪》中关于朝贡大典的文献中就有记载,“己卯,永昌徼外僬侥种夷贡献内属。”

景振国先生在《中国古籍中有关老挝资料汇编》一书中明确指出僬侥可能是中南半岛上美拉尼西亚人种的后裔。”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汉朝时期,中国在东南亚已有较大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力。东汉时期已有多个“小黑人”属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文明对东南亚的黑色人种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南朝萧绎所绘

《职贡图》中,狼牙修国使者黑肤卷发,鼻阔唇红,腰裹红裙,赤足而行。画中所描绘的黑人“肤色黝黑、身材矮小、卷发阔口”大致符合尼格利陀人的基本体征。

而他们与非洲黑人无直接的文化或基因关联。如今我们甚至依然可以在马来半岛以南的部分海岛上找到散居的小黑人部族。

我们也由此可以确定小黑人和现代东南亚地区的种族区别极大,是完全不同的人种。

从唐朝开始,中国人第一次遇见了非洲的黑叔叔。

大家还记得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昆仑奴大哥吧?对,他是个黑人!!!!!

唐朝的长安城各种肤色的人满街走,大家见怪不怪。当时流传的一句行话,叫作"昆仑奴,新罗婢" 昆仑奴主要来源依然是朝贡。

唐宋时期,阿拉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少量非洲黑奴带入中国。同时爪哇国使节经常将非洲女性作为进贡礼品赠给中国

《旧唐书》中记载了东南亚属国上贡的黑人奴隶,“贞观十四年,遣使来朝。大历三年、四年皆遣使朝贡。元和十年,遣使献僧祗僮五人、鹦鹉、频伽鸟并异种名宝。”

僧祗是古代东非沿海的商业城邦群落。古阿拉伯地理学家将今索马里以南非洲东海岸居民称为僧祗。阿拉伯奴隶贩子会和东非地区因战争或天灾而流离失所的黑人签订卖身契。通过丝绸之路辗转多地,最后运到中国。因此当时可能沦为奴隶的非洲黑人也较为有限。

从宋朝,赵汝适的 《诸蕃志》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丝端倪, “海上杂国”条亦云: “昆仑层期国,在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连接大海岛...又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

诱以食而擒之,动以千万,卖为蕃奴。“层期是波斯文Zangī的音译,这里指非洲东岸。由此可见,直到宋代,仍有一部分黑人(昆仑奴)是从非洲东北部由阿拉伯商人带着经印度转卖入中国境内或从海路直接进入中国南方。

结合当时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推测出尽管有部分非洲黑人抵达中国,但当时的昆仑奴大都是前文所题的小黑人。

唐代诗人张籍在 《昆仑儿》一诗中有云: “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洲。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纬裘。” 诗中的“海中洲” 是古代对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区的泛称。因此可以推断出此时绝大多数昆仑奴依然来自于东南亚地区。

明清时期称呼黑奴的名称很多,《明史》多称乌鬼,《澳门记略》多称黑奴,《清史》记载多称黑番鬼,又有鬼奴等名称。

明末清初时期,随着葡萄牙殖民帝国的扩张,大量非洲黑奴被卖往中国或被送至在澳门充军。

15世纪末, 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并占领了东非沿海地区并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性的奴隶买卖。西方奴隶贩子不惜针对规模较大的东非黑人部族发动猎奴战争。

阿拉伯奴隶贩子受到葡萄牙奴隶贸易的影响也开始进行有组织的猎奴和贩奴活动 , 从而使奴隶买卖的规模急剧膨胀。

《明史卷》记载“土人淘沙取锡煎成块曰斗锡。田瘠少收,民皆淘沙捕鱼为业。气候朝热暮寒。男女椎髻,身体黝黑,间有白者,唐人种也。俗淳厚,市道颇平。自为佛郎机所破,其风顿殊。商舶稀至,多直诣苏门答剌。然必取道其国,率被邀劫,海路几断。其自贩于中国者,则直达广东香山澳,接迹不绝云。”

从原文中可以发现许多非洲黑人原住民,被葡萄牙征服后,渡海途经苏门答腊前往中国。而此处的记载的洪武二年大约等同于15世纪中期,与葡萄牙帝国在非洲扩张殖民的时期基本吻合,因此可以判断属实。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经常途经东非地区,因此索马里等地区也有许多中国后裔。从“间有白者,唐人种也”,这句话可以推测文中记载的应该是东非沿岸的某地。

1554年 澳门开埠,作为中国最早对欧洲开放的贸易港口,澳门逐渐成为华洋杂居之地

。历史学家安东尼奥 博卡罗(António Bocarro)推断,17 世纪40年代初,澳门总人口估计约为 40, 000人, 其中只有约 2000人是葡萄牙人或具有葡萄牙血统的。

黑人奴隶经常在澳门担任佣人和士兵一类的职务。清工部右侍郎赛尚阿奏报澳门情况时就说:“又有番哨三百余人,皆以黑鬼奴为之,终年训练,无间寒暑。

因为非洲黑人在澳门社会中备受歧视,许多人不满现状,便纷纷出逃投奔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

《在华方济各会会志》第七卷、第二卷有载:“安海城里有一连队黑人士兵。这是他(郑芝龙)从澳门和其他地方弄来的。

他们有自己的连队,是优秀的铳手。他最信任他们,用他们护身,充兵役。”许多黑人甚至与当地华人女子通婚。

最后总结一下:自古以来,汉民族就长期和土著黑色人种共存。自唐宋中国番贡体系完善后,不断有非洲黑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

明清时期,葡萄牙的奴隶贸易扩张也导致中国本土黑人数量激增。中国自古以来便是海纳百川包容各个民族的国家。在未来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会更加多元。

据我所知,广州有不少黑人来中国做生意。我希望大家也能借此机会思考中国现在的黑人移民的去留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东非   黑人   葡萄牙   澳门   东南亚   非洲   人种   中国   奴隶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