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成祖朱棣的驭人之术

大明十六帝,每一位君主都有不一样的特色,有爱玩的朱厚照、有爱钱的朱翊钧、还有天生好人气质的朱祁镇等等,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守成之君,即便是万历三大征的朱翊钧,其此举归根结底还是防御平叛。

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中,能被称得上开拓之君的只有两个半,一个是建立明朝、覆灭元朝的洪武皇帝朱元璋;一个是发动靖难,拓土强国的明成祖朱棣,还有半个就是宣德皇帝朱瞻基。

就开疆拓土来说,朱元璋的成就比不上他的儿子朱棣,当然按照对外征服的对比来看,历史上凡是有雄才大略的帝王,都有一套自己的独有的驭人之术,也就是帝王心术,这个权术秘籍,明太祖有,朱棣也有。

由于明成祖得位不正,虽然奉天靖难成功,但实际上他依然是乱臣贼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更加依赖帝王心术来驾驭群臣,其实从方孝孺大骂朱棣开始,就已经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生根发芽。

造反的心理学

历史上但凡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一般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驭人之术,当然朱棣这种千古一帝也不例外,他的驭人之术,其实早在靖难之前,就已经运用得纯熟。

通过各种心理手段,朱棣将朝廷与北京摆上了自己的棋盘。

1. 对内

朱棣对内的驭人一是体现在张玉身上,张玉本身是元朝的降将,虽然跟蓝玉打了几场胜仗,但终究还是受到了当时南京武将的排挤,而朱棣却恰恰相反,他非常注重笼络这位郁郁不得志的将军。

古今都是一个道理,一个有才能的人在不得志的时候,若遇到明主的赏识,他必定会誓死效忠。

而除了赏识张玉之外,朱棣更是将张玉视为了左膀右臂,所以在满朝文武眼中,张玉是最不可能背叛朝廷的人。

而朱棣对内的另一种驭人术,虽然针对的目标是民众,但结果却收服了张信这位肱骨之臣,。

根据史书记载,建文帝朱允炆给张信下密诏,命他捉拿燕王朱棣,而就在张信犹豫之际,他母亲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朱棣的命运:燕京之地有帝王之气!

其实从这里看出,朱棣在他的封地,经常宣扬自己有皇帝气运的传言,让老百姓信以为真,这算是驭人术中的驭民术,自然也为朱棣在靖难开始的关键时刻,提供了最大的助力。

当然,导致张信彻底倒向朱棣的关键,还是朱棣娴熟的帝王心术。

当听闻朱允炆下密诏之后,朱棣试图用装疯躲避抓捕,即便张信一再试探,朱棣始终不为所动,直到张信拿出密诏并表明心迹,朱棣才恢复了正常,而且还一再感谢张信的救命之恩。

朱棣此举,一方面是为了躲避抓捕,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试探张信的态度,如此阴阳结合的驭人之术,朱棣可谓用得娴熟!

2. 对外

靖难之前,朱棣早已在皇宫内部安插了大量的自己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朱允炆身边的太监。

自从洪武皇帝继承大统以来,他吸取了汉唐两朝太监乱政的教训,对身边太监进行了无限的打压,而朱允炆上台后,秉承以孝道治天下的他,依然跟随祖父将太监打压到底,所以洪武、建文两朝是太监地位最低的年份。

也正是趁此契机,朱棣私下不断对太监进行笼络,基本上将皇宫上下的太监都笼络了一遍,这些太监本身就被打压,并且存在心理残疾,只需稍加笼络,他们便会自愿成为朱棣在建文帝周围的耳目。

从靖难之前的所有表现来看,朱棣的驭人术有阴也有阳,双管齐下,直击目标的弱点。

朱棣总是能够在见缝插针,在所有被忽略的地方使用自己的驭人之术,而这些人共同有一个特点,弱势群体。比如说皇宫的太监、被排挤的降将。

这些弱势群体不像士大夫那般高傲,这些人只在乎利益,只要是有利可图,便可誓死追随。而朱棣对张玉和张信,也是倾心而交,在驭人的背后,自然少不了真感情。

两副面孔的皇帝

根据史书来研究,朱棣其实有两副面孔,一种是对臣服者的宽仁,一种是对反对者极限的残忍,而这种宽仁与残忍可以随时转换。

对于朱棣而言,但凡是有用之人,他都会人尽其用。古语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可一旦朱棣的宽仁和惨人都消失了,那就说明有大臣的末日到了!

1.表面仁德的皇帝

史书记载,朱棣并非昏君,甚至算是一位宽仁之君,不过,朱棣的宽仁,大多都给了武将!

宋晟担任宁夏总兵时,御史以专权弹劾,而朱棣得知后,非但不怒,反而委以宋晟先行后奏之权。朱棣此举,就是典型的笼络人心。

而对下属的惩罚上,朱棣对武将也比较宽仁,沐英跟复位的岷王有过节,甚至两方的矛盾闹到了朝廷,而最终朱棣将罪责归于挑拨,并且带沐英回忆朱元璋时代的金戈铁马,并表明自己不愿意将沐英绳之以法。

得罪皇室,自古都是极大的罪过,可朱棣对沐英的态度,不仅在心理上拉近了沐英的距离,还对沐英进行了很隐晦的威胁。

从朱棣对宋晟和沐英的态度来看,他对待武将是得过且过,而且在武将的矛盾中,朱棣既展示自己的宽仁,也用话语点拨,让武将怀恩的同时,也要怀威。

而对待百姓来说,朱棣习惯将好事做在明面上,比如路遇欺负百姓的衙役,朱棣就直接将其斩杀,可就是这样一位百姓心中的仁君,在北征蒙古之时,却丝毫不见爱民和仁慈。

而对于文官,朱棣也是将“仁”放在了明面上,甚至还有一些作秀的场面,第一个就是朱棣祭祀的时候,一只小虫子掉到了身上,朱棣装出不忍心将他杀死的表情,让文臣感受到他的仁慈。

另一方面,对待建文帝时期的文官,朱棣照样重用,比如解缙、胡广等,虽然这两人道德并不好,可朱棣却把他们当成了文臣的标杆。

2.残暴的君主

作为明朝颇负盛名的“马上天子”,朱棣的手里并非只有仁慈,还有残忍的屠刀,朱棣明白,一个君主若只有仁慈,很容易被误认为柔善可欺。

入主北京之后,朱棣的残忍被发挥到了极致。方孝孺因对抗朱棣,传言被诛灭十族;黄子澄因密谋反抗,被诛灭九族,女眷世代为官妓;齐泰祸连九族,铁铉磔刑。凡是有反叛之心者,朱棣定会挥下屠刀。

既然立了胡广、解缙这样的标杆,朱棣就需要用鲜血让文臣知道,忤逆的下场会非常惨,恩威并施,让所有文臣对朱棣既畏惧又忠心。

当然,朱棣对武将也并非一味地宽仁,曾在靖难之役中战功赫赫的平安,最终也未能躲过朱棣的“赐死”。

3. 阴险的真小人

平安可谓是朱棣的宿敌,曾多次击败朱棣,可登上帝位之后,朱棣依然把平安树成了满朝武将的榜样,可朱棣心中却始终无法忘记平安带给自己的威胁,所以最终才设法逼死了他!

除了平安之外,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同样是朱棣的心头之恨。当时李景隆投降之后,朱棣曾视他为可用之才,可一年多之后,李景隆就遭到了削爵圈禁。

其实,从一开始,李景隆都不过是朱棣杀鸡儆猴的工具,他对李景隆先重用后圈禁,目的就是为了警告所有武将,皇权不可侵犯!

而对于文臣来说,重用解缙的时候,朱棣就逼着他在自己的面前细数其他文官的缺点,并且把二人的对话公之于众,而朱棣此举有两个目的,一是让解缙完全忠于自己,二是让解缙无法融入任何文官群体!

锦衣卫制度

也正是过于精打细算的驭人经验,自靖难成功之后,朱棣几乎对所有人都没有绝对的信任,而为了预防大臣结党甚至谋反,朱棣重新启动了锦衣卫制度。

朱棣不仅在所有重臣家中秘密安插了锦衣卫,而且还偶尔命令锦衣卫自报身份,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重臣时刻保持恭敬之心。

其实锦衣卫的制度,是朱棣驾驭群臣的一个重要手段,毕竟锦衣卫可以直达天听,但凡大臣有任何异心,第二天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太监制度

朱棣的另一种驭人制度就是平衡,当时文官群体已经基本形成,所以为了不让文官威胁皇权,朱棣就把太监扶上了历史舞台,让太监的司礼监拥有制衡文官内阁与六部的能力,而明朝太监的权利来源于皇帝,所以太监也无法一家独大。

总结

朱棣一生驭人的手段非常高明,甚至连他的儿子都未能幸免。比如对儿子朱高煦许下世子多疾的空头支票,还有出征回来对太子朱高炽的敲打。

总得来说,朱棣的驭人手段,本质上就是恩威并施,既仁服于人,也威服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宽仁   密诏   明朝   锦衣卫   文官   平安   武将   太监   帝王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