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变成贪官,皇帝居然很开心,殊不知这竟是一个求生的阴谋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论起来历史上的贪官还真不少,像和珅这样的贪官更是臭名昭著流传至今。在大家的认知中,贪官所贪的无非就是钱财,目的也不过就是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可你知道吗?历史上还真有别具一格的贪官,他们之所以营造出贪恋钱财的假象,只是为了在当朝皇帝手里谋得一条生路而已。

秦朝名将王翦握重兵,出征之前不肯行,挂念钱财稳君心

王翦所为之卖命的君王可不是一般的君王,那可是一扫六合的秦始皇。在秦王嬴政初登皇位的初期,朝中大权不仅被吕不韦所把持,更有赵太后的男宠嫪毐祸乱朝纲。

那时的秦王没什么话语权,全靠王翦等忠心名将为他卖命稳固江山,赶走了吕不韦,斩杀了嫪毐,更是在后面灭六国时立下汗马功劳。

王翦自幼熟读兵书,对军事格外感兴趣,更是秦国杰出的军事家,人们纷纷称他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

身为秦王左膀右臂的王翦,主要功绩有率兵攻破赵国的都城邯郸,扫平三晋,攻下燕国又灭了楚国,《十七史百将传》中记载他杰出的军事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一时间,王翦成了为秦始皇开疆扩土扫六合的最大功臣,《千字文》中赞颂他:“起翦颇牧,用兵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可人红是非多,王翦也不是傻子,自己手握兵权替王出征,秦始皇再怎么信任终究还是要不得不提防,他早已想到这一点。

在攻打楚国时,朝堂之上对这场军事战争起了争议,王翦认为如果非要攻打下出国,非要六十万军队不可,可当时的另一名大将却固执的认为只需二十万即可,就这样,两人开始互不退让的各抒己见,朝堂之上的秦始皇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于是就选择了李信一派,下令李信与蒙恬率军二十万南下伐楚,王翦气不过于是称病辞朝回了家乡。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李信的军队被偷袭,寡不敌众败下阵来,这可是秦朝灭六国间少有的败仗,秦王嬴政得知此消息怒不可遏,亲自赶往王翦老家致歉,认可其加兵的请求,后由王翦亲率六十万大军奔赴战场,而在出征之前,他向秦始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王翦出征前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更是在出关前,又接二连三的向秦始皇所要财宝,这一举动也是在让下属看不下去了,不断有下属纷纷背后劝告他要适可而止。

这时,王翦才说出了自己营造这一“贪官”的真实意图:秦王生性多疑,如今秦国全国士兵尽数交到自己手中,只有在这个时候说一些做一些让秦王放心自己的事情,自己才可能平安归来,接着王翦变向秦始皇提出说自己要金银赏赐,要良田豪宅,并且一脸决绝的提出这些请求,秦始皇听后也是哭笑不得。

王翦说自己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稳住君心求得生路,并非真正贪恋钱财。由此可见他不是个只会上阵杀敌的武将,该有的智慧也是应有尽有的。

谋士陈平换阵营,拿来计谋换钱财,侃侃而谈悦龙颜

陈平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史记》称之为陈丞相,侍奉的君主乃是汉高祖刘邦,既然都官至宰相了,怎么会是个贪官呢?这一切还要从陈平转变阵营说起。

陈平自幼爱读书,面容不凡,心存大志,曾为乡里分肉,分得很均匀,父老乡亲都称赞他,而陈平也是非常感慨的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令陈平自己都想不到的是,还真就等到了这一天。

公元209年,陈平投奔项羽,在项羽手底下做了一位谋士,后来又随项羽入关攻破秦国,官至卿一等的爵位。可是后来汉王刘邦东征攻下殷地,项羽迁怒于陈平,甚至起了杀心,无奈之下陈平只好转身投向了刘邦,刘邦在与陈平一番交谈中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于是破例将其任命为都尉,并命他监护三军将校。

刘邦这一举动倒是引起了众位老将的不满,纷纷翻出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说他品行不端,贪图贿赂,不堪重用。慢慢的,刘邦也对陈平起了疑心。

据《史记》记载,当时刘邦召陈平前来质问,质问道:“你本来是楚霸王手下的谋士,然而却背叛了他,现如今跑来投奔我,怎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呢?

只见陈平丝毫不慌回答道:我侍奉楚霸王,可惜楚霸王不能用我,早就听闻大王您知人善任,所以前来投奔,我相信大王,所以来的时候身无分文,因此收别人的礼,没有钱就没办法生活,如果大王不相信我,不想用我的计谋,那我随时都可以走,收的钱和礼也一并奉还。

这一番话听完刘邦龙颜大悦,彻底打消了对陈平的疑虑,还重重赏赐了他一番,升官加爵更是不在话下,直接提升他为护军中尉。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多说闲话了,陈平便一心一意为刘邦“六出奇计”夺取天下

《太史公自序》中有言:“六奇即用,诸侯宾从于汉;吕氏之事,平为本某,终安宗庙,定社稷。”

为求平安装敛财,贪官形象散民心 ,换得君王乐开怀

同样作为西汉开国功臣的萧何,也曾为求得让汉王刘邦对自己放心,刻意将自己装成“贪官”,来到民间大为敛财,散尽民心,只为让刘邦打消对自己的疑虑。

萧何早年在秦朝做官后来辅佐沛公刘邦,楚汉之争时,萧何在关中负责稳住后部力量,为前线作战的军队运输物资,在很大的程度上为这场战争奠定了充足的基础,因此萧何也被称为开国功臣。

更是在西汉建立后,担任相国,历史上称他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

甚至后来刘邦都自叹不如,说萧何在安抚百姓,稳定社会,稳定国家方面比自己都要有天赋。

更有后人刘盈也曾说:“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

而这样杰出的萧何,也不得不提防着君王的疑心。

萧何在政治上帮助刘邦平定天下,制定汉律。后汉朝建立后刘邦把萧何推举到丞相的职位,足以说明萧何在刘邦心目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和对他能力的钦佩。萧何在文化方面也极具造诣,他极其注重图书事业的建设,为天下学士提供书籍资源的帮助。

正是由于萧何的功绩过于突出,使他在多年任职期间受的民众的广泛好评,历史上对其深得民心这一点也有所记载,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记载了萧何对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关中深的百姓信任,所到之处都有百姓送来吃食。

可与此同时,刘邦也对其深得民心越来越有所忌惮,生怕趁自己一不注意,萧何趁乱起兵,在关中自立为王。

《汉书.卷三十九》有记载:西汉初年,淮南王起兵造反,刘邦勃然大怒,亲自率兵平叛,在此期间,刘邦对其他权臣的疑虑也越来越重,不止一次派人打听相国萧何在干什么,萧何对这种王权的把戏浑然不知,只是向使者表示自己就在干主君派给自己的任务,运输粮草安抚百姓。

直到一名下属向萧何献出了一计谋“您应该多买些田地,放高利贷营造自己贪图钱财的形象,把自己当成一个贪官,这样主君才能对您放心啊”,萧何一时不解,便继续询问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

下属这才解释道:“主君为何练练派遣使者来问候您,自然是看到淮南王拥兵自重进而怀疑到您身上了,您想想,您在关中一心为民,深得民心,老百姓都信任您依附您,这样一来,主君当然也怕您抢了他的位置啊,您难道不应该多多败坏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吗?这样才能让主君放心您啊”。

听完这番话,他然大悟,连忙买田放高利贷。果然有所奏效,就在刘邦完胜归来是,遇到了百姓拦路告状萧何欺压百姓肆意敛财,刘邦收上了诉苦状,反而露出了欣慰的表情,心里对他疑虑也彻底打消了。

不得不说要不是萧何树立这一“贪官”形象,刘邦可能真就对他大开杀戒了。

结语:

历史上常说,伴君如伴虎,以上三位名臣大将为了在帝王手中谋得一条生路可谓是无所不作,就连“贪官”形象,也得装出来,这可不是真的爱财,只是向皇帝表忠心,心无旁骛,只贪恋钱财,丝毫不奢望帝王之位,这样才能让君王放心,看到这儿,我们也是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了。

参考文献

《汉书.卷三十九》

《太史公自序》

《十七史百将传》

《千字文》

《史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贪官   汉王   秦国   秦王   关中   项羽   史记   深得民心   相国   忠臣   刘邦   西汉   君王   疑虑   钱财   阴谋   皇帝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