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跨入“全面上云”时代



导言


银行,正在真正成为“科技公司”。


招行引领,“全面上云”案例破局。金融数字化的云底座,产生了从0到1的质变,后续带给金融业数智化进程的催动,可能会超越想象。




出品 | 厚雪研究

作者 | 于百程

资产规模突破了10万亿大关的招商银行(600036.SH),又迎来了一项数字化的重大进展——业务全面上云。

3月3日,招商银行宣布去年底“上云工程”完成,借记卡账户、信用卡客户、对公账户以及总分行所有应用系统全部迁移至云上。这使得招行成为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前七家中率先实现全面上云的银行。

在中国金融云市场,银行业占了近70%份额。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基于业务和数据的规模效应,在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应用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此次“零售之王”招商银行开创了一条全面上云的路径,成为银行业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银行“全面上云”的时代来了。


01

银行上云之路

金融云是服务于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行业云。

在数字经济中,云计算是数字基础设施,在金融数字化中起到了关键的底座功能。云计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在部署、运维上的成本优势和更好的拓展性,同时符合行业大容量、高并发、快速变化的业务趋势。

此前,IOE技术架构是银行业的标准配置。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高并发交易让传统系统不堪重负,银行业也开始谋求技术升级。

在2016年,监管部门就要求,到2020年底,银行业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要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

2019年,央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要求合理布局云计算,引导金融机构探索云计算解决方案,搭建安全可控的金融行业云服务平台,构建集中式与分布式协调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强化云计算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

去年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进一步提出,要求加快云计算技术规范应用,稳妥推进信息系统向多节点并行运行、数据分布存储、动态负载均衡的分布式架构转型,为金融业务提供跨地域数据中心资源高效管理、弹性供给、云网联动、多地多活部署能力,实现敏态与稳态双模并存,分布式与集中式互相融合。

随着政策的逐步明确,从2016年起,以大型银行为代表,金融机构开始加速投入云平台建设,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云等基于金融机构的需求,陆续推出金融云的解决方案。

从银行的云平台建设来看,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为代表,在2014年以后成立的互联网银行,背靠腾讯云和阿里云,自创立开始就布局在云上;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在科技实力和业务规模上具有优势,主要采用自建云平台的方式,从而实现对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大量的中小银行由于实力有限,则多采用第三方的云平台技术。

实际上,早在2020年,在第三方技术支持下,中小行中就首次出现了全量业务上云的案例。

据当时的报道,2020年11月,贵州银行基于私有云分布式架构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成功投产,由腾讯云提供云计算技术支持,实现全量业务上云。投产系统共108套,耗时仅三个月,涉及核心、信贷、统一渠道、集中作业、中间业务、统一支付、大数据平台、反欺诈、统一监管报送等新建系统50多套。

贵州银行是成立于2012年的地方城商行,2020年的资产规模为4564亿元,处于城商行中等水平。

不过,根据公开信息看,之后类似贵州银行全量上云的案例很少出现。而此次资产规模达10万亿元的招商银行全量上云,无疑对金融行业的意义重大。


02

招商银行的解决方案

云是招商银行数字化战略的核心,使得银行不囿于传统科技架构的种种掣肘,能更好地满足自身数字化转型及业务发展的需求。

2020年年初,招商银行正式启动了“全面上云”工程。终于在三年后,实现了各业务系统上云,并将所有客户数据迁移上云,正式全面迈入“云时代”。

在招商银行首席信息官江朝阳看来,云既是技术概念,可以提供海量、低成本、共享的计算资源池,以便更好地承载大数据、AI和海量的数字应用;更是业务理念,让金融服务像自来水一样接入到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的各场景当中,让客户可以即开即用,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满足企业客户、个人客户在各个场景当中的使用需求。

招商银行拥有零售客户1.78亿户(2022年6月底),是首个突破10万亿元资产规模大关的股份制银行。金融业务具有特殊性,IT系统庞大,合规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高,并且没有成熟的金融上云路径可以参考,要在不停业、不停机、客户无感的情况下,联机搬迁亿级数据,难度可相知而。

要知道,作为阿里云母公司的阿里巴巴,在2019年实现了核心交易系统上云,在2021年双十一,才宣布首次实现100%业务跑在公有云上。另一家科技巨头,腾讯则在2022年6月宣布自研业务完成全面上云。

当然,基于金融系统合规等特殊性,招行此次宣布全面上云,主要是指其私有云平台建设。

通常来说,根据部署模式不同,一方面,出于隐私和安全性的考虑,在监管要求下,银行核心交易数据、核心业务需承载在私有云上;另一方面,银行高频创新应用场景,会更多承载在公有云上。

据《财经》报道,由于金融行业公有云(也称“团体云”)相关备案管理办法尚未发布,目前业内尚未有符合相关资质要求的金融行业云,常见的主要是一些云服务厂商推出的“金融行业云”或“金融云专区”。

为了既满足银行核心账务系统足够坚实、稳定、安全的保障要求,又满足数字化时代银行快速创新需求,招商银行自建云平台,采取“双路径”模式。一条路径是通过“金融交易云”替代主机,解决海量交易及数据的性能容量和主机不可持续升级等问题;另一条路径是通过“原生云平台”将传统的IT能力打造为原生云服务,支持快速创新。江朝阳在接受《财经》采访时称,未来,“两朵云”会合二为一,最终招行云预计将走向混合云的部署模式。

招商银行全面上云后,意味着以“云平台、大数据、AI”为核心的数字化新基建打造完成,自此将进入全面数字化的阶段。而对于其他金融机构云计算应用的加速实践,也具有难得的借鉴意义。


03

更多大行上云实践

全面上云,招商银行不会是唯一的一家。

据《财经》报道,部分国有大行上云工作目前也已经基本完成,但出于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采用的是双轨运营,即依然以主机运营为核心,开放式系统为辅。相较而言,股份行走得更快一些,但每家的方式也不相同,有的是直接把主机程序编译后放入开放式系统之中运行。

近些年,数字化转型均是各家银行的核心战略,与云平台建设相关的进展也是其对外释放的重点。在不少上市银行中,都将云平台建设作为数字化进程的重要披露内容。

以下呈现了代表性银行的云平台建设情况和战略,主要来自2022年中报。

工商银行:聚焦全行业务转型需要,深化技术架构转型,打造适应未来数字生态体系的技术与业务支撑能力;强化“云计算+分布式”两大核心平台运维支撑能力。持续开展云平台推广实施,规模持续保持同业领先;进一步强化分布式技术体系,日均服务调用量超过150亿次。

建设银行: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全面云化转型,持续打造“建行云”品牌。“建行云”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多技术栈多芯融合管理,标准算力规模较上年末提升超20%,整体规模和服务能力保持同业领先。持续推进技术中台建设,打造安全高可用、服务一致性等云原生敏捷基础服务能力,提供高质量规模化的技术服务。大数据平台实现实时数据和批量数据服务方式的融合,支持建行生活、实时零售等应用进行数据实时分析。

农业银行: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推进数据深度整合和共性数据积累,大数据平台和数据中台提供一站式专属数据服务。稳步推进分行数据类应用云上部署;云计算应用方面,推动一体化云平台建设,完成“一云多芯”技术栈体系建设;总行云平台物理节点超过 25,000 台,计算资源云化率达到 91%;分布式框架应用方面,推进核心系统向分布式架构转型,分布式核心系统承接春节交易高峰期超 67%的交易量。搭建分布式技术中台,为产品应用提供高可用、高可靠、高性能的技术支撑。

交通银行:聚焦 B2B 支付和零售信贷两个领域,推进企业级架构建设。数据中台、企业级 AI 能力平台等建设有序推进。新一代贷记卡分布式系统全面上线,实现贷记卡系统从大机下迁至开放分布式架构并平稳运行。

邮储银行:优化云计算架构体系,推动云平台从IaaS层向PaaS、SaaS层延伸;推进云管平台功能优化,完成云管平台迁移扩容,可满足3年内云资源的增长需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移动展业等190个系统实现私有云平台部署;云平台日交易量达到5.21亿笔,占交易总量的93%。

平安银行:以架构转型带动技术能力全面升级,着力推进新一代基础设施、技术中台、开发运维一体化等技术升级,构筑强大的技术底座。通过推进全面云原生转型,全面升级技术体系和工程体系,推动技术架构向云原生技术架构转型,实现应用全面上云。(来自2022年年报告)

中信银行:推进企业级架构和中台建设,市场响应效率显著提升。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云化转型,基础设施云化率达到 99.7%,完成生产云同城灾备建设,子公司云建设加速推进,全行生产云、开发测试云、生态云和子公司云“四朵云”布局基本成型。

兴业银行:推进云原生分布式平台高阶能力建设,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全面应用云原生、分布式技术。


04

结语:全面上云之后

从0,到1,招商银行给金融业的“全面上云”开了个头。

上云给招商银行业务带来的短期变化是明显的:交付效率大大提高,2022年全年交付次数同比翻了一倍;信用卡核心系统上云后,基础设施成本降幅约在60%左右,并且可承载的业务负载达到过去的10倍。

作为招商银行数字能力输出的金融科技子公司——招银云创也将明显受益“全面上云”带来的标杆案例效应。

长期来看,“全面上云”可能给银行带业来一场“技术驱动金融业务”逻辑的彻底发酵,云原生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进一步融合,推动金融的数智化驶入更快的车道,取得更好的效果。

数字与金融,更多的化学反应,将到来。


参考资料:

1、招行官网:“数字招行”迈入云时代 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https://gb.cmbchina.com/gate/gb/www.cmbchina.com/cmbinfo/news/newsinfo.aspx?guid=e44d2430-9747-4c1c-9f09-3acce40a181f

2、《财经》:银行登陆云时代:招行2.35亿行代码破壁重构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9408253193270314&wfr=spider&for=pc

3、阿里巴巴CTO程立:2021天猫双11是首个100%的云上双1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6111452160577099&wfr=spider&for=pc

4、贵州银行,全量上云!

https://mp.weixin.qq.com/s/F4uXK91y4XR9PqTepxeqtQ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END —


往期推荐

国有大行十年净赚10万亿,市值却还在原点

重中之重!一图速览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面上   招商银行   银行   分布式   架构   金融   时代   数据   系统   平台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