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志 每日更新114

第十一篇

民政 劳动 人事

第一章民政

第一节 扶贫 救灾 五保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扶贫、救灾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贯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淇县人民政府,扶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支援受灾户生产自救,都取得显著的成绩,对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老人实行“五保”,使其度过幸福晚年,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扶贫

.由于天灾、人祸,少数农户经受不住此种打击,生活艰难,淇县人民政府根据情况,无偿发放救灾款物,帮助其战胜困难,度过难关。1985年淇县人民政府改革救济款的发放政策,变无偿发放为“有借有还”滚动使用,帮助更多贫困户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由贫变富。1986年成立“扶贫扶优服务公司”,具体负责此项工作。1985年以来,淇县重点扶持贫困户5400户次,发展扶贫救灾实体49个,投放扶贫资金140万元。发展救灾扶贫储金会128个,储金额达58万元。到1990年底全县3453贫困户中,基本脱贫的有2756户,占贫困户的79.8%。1991年至1994年,先后发动乡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等扶贫经济实体14个,吸收贫困户、优抚对象就业416人。如黄洞村四户联办糖稀厂,有关部门扶持5000元,加之自筹资金10000元,三个月建成投产,产品远销三省六市,供不应求。一个糖稀厂还带动了两个养猪场,一年盈利8400元,一年使6户脱贫。

在扶贫中,双扶公司把社会残疾人当成贫困户中的重点,在兴办经济实体和社会福利企业中注重吸收残疾人就业。四年中先后兴办县、乡、村等社会福利企业9个,吸收残疾人就业219个,人均年收入达千余元,解决了温饱问题。如残疾人臧金科有裁剪技术,想在城里办一个社会福利服装加工厂,双扶公司就主动帮其简办手续,仅一个月时间就开业生产,招收残疾人12名。1994年一年盈利4万元,同时还为社会培训裁剪技术人才28名。

二、救灾

淇县历史上各种灾害比较频繁,但历代官府措施寥寥,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淇县人民政府对灾民及时发放救济款物,并组织他们生产自救,均获显著成效。1963年8月2日至8日,全县连降暴雨458.3毫米,淇河洪水量达到6800立方/秒,造成河堤决口25处,使西岗、城关、高村、北阳等公社靠近淇河的77个大队,488个生产队均遭水淹,其中遭受毁灭性灾害的有19个村,特重灾村41个,重灾村30个。全县房屋倒塌45673间,占全县总房数的38.7%。县委抽调干部到受灾村庄,组织群众转移,用浮筏到原庄、介坎挡、介小庙等村救生。省委、省政府两次派飞机向水围群众空投食品和救灾物资。县直机关单位向灾区送成品粮6.1万斤、熟食2万余斤。灾后,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群众生产自救。向灾民发放救济款186.31万元,其中牲口饲料、饲草、修房、盖屋、医疗款37.71万元,生活款148.6万元。另发救济棉布28998米,成衣700件,生活贷款8万元。帮助受灾群众修房盖屋7220间。

1979年,全县遭受旱灾面积12.7万亩,受灾人口9.5万人。县政府发放救济粮150万斤、款10.5万元、棉花8000斤、棉布10000米。

1982年,全县遭受旱灾和水灾面积达 33.3万亩,其中成灾面积19.8万亩,受灾人口16万余人。县政府发放救济粮750万斤、款38.12万元、棉衣棉被9373件、粮票2.6万斤。

1986年9月1日,全县72.5%的村庄遭受雹灾,受灾面积14.45万亩。灾后,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帮助群众抢救秋苗,使全县农业又获丰收,粮食总产量比1985年增产4929.5万斤。

1991年至1994年,淇县干旱、洪涝、冰雹、病虫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据统计四年全县夏秋农作物有39000亩次受灾,成灾面积31000亩次,粮食减产67840吨,受灾人62000人次。县政府及民政部门领导及时深入灾区调查灾情,核实报灾并积极组织生产自救。为保障灾区群众生活,四年中累计发放救灾款112万元,救济灾民31000 人次,并积极扶持灾民办经济实体,使灾区达到了“三不一促进”(不饿死人、不冻死人、不出现大量逃荒要饭的,促进生产自救)。

三、五保

在旧社会,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的老人,当局是不去过问的。新中国成立后,淇县人 .民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并制订了一些有关规定。1956年元月,高村桥村高级农业生

产合作社对该社的两位孤寡老人实行照顾,由集体管吃、管穿、管治病。1958年公社化后,庙口、城关等地建立敬老院,全县普遍对鳏寡孤独老人实行“五保”,即集体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称为“五保户”。这项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政策一直延续下来,到1983年县人民政府对全县502个(男259人、女243人)五保老人,发了“五保证”。1990年底,全县有敬老院5个,职工24人,床位140张,收养“五保”老人48名,使他们安度晚年。县人民政府为确保每个“五保”老人的生活,1991年6月对全县“五保”情况进行了一次普查。全县共有五保户277户,279 人。为了使“五保”老人安度晚年,除认真贯彻执行“五保”供养条例外,县人民政府还下发了关于做好淇县“五保”工作的文件。为更好地落实“五保”政策,实行了乡统筹。在供养形式上分为两种:一是乡办敬老院集中供养;二是以敬老院为依托搞好分散供养。除过年过节县领导到敬老院慰问外,各乡镇村、领导还逐户进行慰问,问寒问暖,解决他们的困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淇县   鳏寡孤独   贫困户   灾民   灾区   县政府   全县   民政   群众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