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万大军围困洛阳,江都帝王预感覆灭,夜晚徘徊不眠

#历史开讲#

文|上官洺爵

编辑|上官洺爵

前言:

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李密率领三十万大军围困洛阳,与隋军进行殊死较量,而隋炀帝则身处江都,预感着大隋政权的灭亡即将来临。在这个动荡的时期,隋炀帝的心境变得复杂而沉重

公元618年三月,李密率三十万大军围困洛阳,与隋军展开旷日持久的殊死较量。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消息宛如晴天霹雳一般震撼了世人: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天下大乱,唯独隋炀帝还在江南纵情声色,这日子能长久吗?最终没有逃过祸起萧墙的命运。

公元618年年初,坏消息不断从长安和洛阳传到江都:唐国公李渊攻破了长安的大门,拥立代王为新帝,隋炀帝在江都啥也没干就成了太上皇;他的心腹大将王世充指挥打仗“如有神助”,成功帮助李密消耗了三十万隋军,洛阳每天上演保卫战,却每天朝不保夕。


隋炀帝预感到大隋政权将在自己手里灰飞烟灭,经常喝得烂醉如泥,用新学的吴语和萧皇后戏言道:“外面有不少人惦记侬的皇位,不过就算有一天不再是皇帝,侬也不失为长城公陈叔宝,你也不失为沈皇后沈婺华,今朝有酒今朝醉,卿卿何须惆怅!”

然而第二天清醒过来,他也会感到后脖颈发凉,对着镜子和萧皇后说:“我这脑袋生得这么好看,会是谁来砍下它呢?”

一、人人思变的禁卫军

当隋炀帝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便开始晚上不睡觉。古诗有言:“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诚不欺也。隋炀帝经常夜里穿着睡衣独自一人在江都宫的亭台楼阁间徘徊游荡,沿着回廊,去到那曲径通幽之处。

曲径可以通幽,人生绝境可以逢生吗?隋炀帝千万遍地在心中自问,随后一声叹息,尽管已是阳春三月,月色中的江都宫竟有些许萧瑟,多少折射出一个王朝走向覆灭的命运,以及一个帝王预感到覆灭之必然之后的无可奈何。


天下局势完全脱离掌控,两都成为再也回不去的所在,隋炀帝索性不再考虑回去的事,明明走的时候给宫人们写情诗说:“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

这都第几年了?跟随他来的官员、将士滞留江都近两年,思乡之情迫切,逃跑的越来越多,特别是隋炀帝身边的骁果军,已经到了人人思变的程度。


大家都知道,大业九年,隋炀帝第二次讨伐辽东,为了解决府兵基本素质低下、训练水平不高,以及调度不灵等问题,在民间高薪招聘高手,组成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骁果军。战争时期,骁果军不缺乏用武之地,建立军功不是难事。

著名的“肉飞仙”沈光就是其中典型的受益者,因为得到隋炀帝的极度赏识,官至折冲郎将,相当于骁果军的高级指挥官,官阶正四品。隋炀帝放弃征伐高句丽之后,将骁果军直接纳入禁卫军体系,用于保护皇家安全。


骁果军到底有多少人?有人说是一万余人,有人说是十多万人为什么出入这么大呢?合理猜测的话,隋炀帝南下江都之时,随行的骁果军应为一万余人,以关中人士为主,后来又在中原地区和江淮地区招募,因此增至十万多人。

骁果军的思乡之情不可遏止,老臣裴矩表示,他对外交熟,对人性更熟,此心安处是故乡,怎么才能心安呢?有房有老婆就有家了啊!


隋炀帝认为非常有道理,于是下旨给骁果军发地发老婆,办法果然奏效。裴矩后来还因为给骁果军介绍对象免去了杀身之祸,此处略过不表。

隋炀帝一看大家不嚷嚷着回家了,那么,不妨议一下迁都丹阳的事吧!什么?!又要迁都!右候卫大将军李才、门下录事衡水人李桐客极力表示反对,认为江东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环境恶劣,先天条件不足,后天发展有限,养不起朝廷和军队,到时候老百姓承受不了,恐怕也会起来造反!


很会揣测圣意的虞世基赶快出来打圆场说:“陛下啊,丹阳的老百姓日夜盼望一睹陛下的风采!”隋炀帝顿时龙颜大悦,当下决定修建丹阳宫,准备迁都!

二、烫手山芋

迁都的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尤其对于骁果军冲击最大。作为与皇帝时刻绑定的亲兵,迁都丹阳乃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这几乎意味着关中老家永远都回不去了老家的父母怎么办?老婆怎么办?孩子是不是都有后爹了?不敢联想。

毫无疑问,隋炀帝在作死的路上从不停歇,兔子逼急了都会咬人,更何况,是老虎⋯⋯骁果军就是那迫切要回家的老虎!


公元618年,与隋炀帝一起南下的骁果军已滞留江都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多为关中大汉,与父母妻儿长期分离,思乡心切。

迁都丹阳的消息一出,骁果军意识到此时不走,就再也走不了了,于是纷纷策划逃回家乡。隋炀帝为此很是头痛,决定派武贲郎将司马德戡统领骁果军,好好治理一番。


隋炀帝敢将骁果军交由司马德戡指挥,自然是高度信任他的,但是司马德戡看明白骁果军叛逃的趋势不可阻挡之后,意识到自己接了一个烫手山芋,这事搞不好会掉脑袋啊!

想到此不禁后背发凉,立即找来自己平日的铁哥们儿虎贲郎将元礼、监门直阁裴虔通商量对策:“现在骁果军人人想逃跑,遏制不住,我想劝谏陛下,又怕说了之后掉脑袋,可不说的话,等到事发,恐怕家里人会被团灭


听说李孝常因为归降李渊,皇帝囚禁了他的两个弟弟准备处斩,咱们的家属在西边,出了事儿恐怕也好不了。”元礼听完慌了,问道:“那可怎么办啊?”司马德戡继续说:“不如我们跟着他们一起跑吧!”一句话道出元、裴二人的心声,二人点头称是!

三人分开行动后,惊讶地发现他们的想法获得了许多人的支持。这些人包括元敏、赵行枢、孟秉、李覆和牛方裕、许弘仁、薛世良、唐奉义、张恺等官员和勋贵。这些人的家人大多在关中或洛阳,不愿意跟随隋炀帝的旅行计划,因此也选择了逃跑

随着更多的人加入逃跑计划,这个计划渐渐变得不再是个秘密。他们日夜商议,甚至在公共场合也毫不避讳地谈论计划


然而,一个宫女偶然听到了这个计划并向隋炀帝告密。隋炀帝感到烦恼,认为这些人不够专业,因此下令处死了那个宫女。

司马德戡本没想把事情搞大,按原计划是在三月十五月圆之日,率众弟兄及骁果军沿途劫掠些财物,结伴逃回关中,军事政变根本不在计划之内,谋杀隋炀帝这事压根儿没想过。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剧情急转直下,以致最后完全失控?

原来,剧本进行到一半,宇文家族强行要求入戏!虎牙郎将赵行枢和勋士杨士览就是传说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人物。


发动政变

赵行枢与宇文智及平日交情很好,而杨士览则是宇文智及的外甥。他们俩参与了司马德戡的叛逃计划,但认为不能偷偷溜走,必须告诉好友宇文智及。

不料,宇文智及听闻此事后十分激动,导致原本只是自保的计划演变成了群情激奋的军事哗变。随后,隋炀帝因此丧命。宇文述当初在杨广与杨勇争夺太子之位的时候立过大功,按说宇文家和杨广关系很铁。

不仅如此,宇文化及和杨广还是正经亲戚。这里就得提一下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独孤信。独孤信是北周八大柱国之一,据史料记载,他本人“美容仪,善骑射”“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风度弘雅”,七个女儿自然个个惊为天人。独孤信在选女婿方面也是相当有眼光的。

他的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毓,即后来北周的第二位皇帝周明帝,后来史称明敬皇后。他的四女儿嫁给了陇西郡公李昞(也有作李昺),生下了一个儿子叫李渊,他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当了皇帝后追封母亲为元贞皇后。


他的七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坚,也就是著名的独孤皇后,生下了杨广,后被追谥为文献皇后。他的五女儿嫁给了北周上柱国宇文述,生下了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和宇文士及三兄弟。因此,独孤信是杨广、李渊和宇文三兄弟的外祖父,他们之间是姨表亲关系。

宇文述的三个儿子中,老三相对来说还算正常,虽然过于奢侈,但没有太大的过错。老大和老二则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常常接受贿赂、买卖官职,并侮辱官员等行为司空见惯。


大业初年,隋炀帝北巡榆林(治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随行的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竟然在杨广眼皮底下与突厥人做买卖,用中原的铁器去换突厥的骏马,从中赚取高额利润。这不是资敌叛国吗?

隋炀帝知道后震怒,下令将二人拉出去斩了,众人百般求情之下才得以保全性命。隋炀帝南下江都,宇文述得病一命呜呼,杨广看满堂的朝臣都不如自家亲戚可靠,于是,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才重新得到重用。


宇文述的家庭教育显然是彻底失败的,隋炀帝显然低估了这两位表兄弟,坏人坏起来是上不封顶的。宇文智及从赵行枢和杨士览处得知司马德戡要率众西逃,立马来了精神,这不正是搞事情的好时机吗?

在公元618年三月,司马德戡准备领导骁果军逃离江都,返回关中。这一叛逃计划被虎牙郎将赵行枢和勋士杨士览普及,宇文述的两个儿子宇文化和宇文智及掌握了这个计划!


宇文智及认为,杀人越货和收受贿赂纯属小事,不能展现出他们的真正才华,他们需要做出更大的贡献,因为天下不仅仅是属于杨广一人的!

宇文智及立即找到叛逃行动的总策划司马德戡,游说他说:“司马大人,听说你要带着骁果军回关中,你认为你们能够成功回去吗?就算你们成功回到关中,陛下虽然不得人心,但是派人杀了你们和你的家人却是轻而易举的。如今,大隋王朝注定要覆灭,而你手中却掌握着最为精锐的士兵,为什么不趁此机会成就一番事业呢?”


司马德戡听了宇文智及的话,声音有些发颤地问:“什么事业?”宇文智及稍作停顿,然后回答道:“杀了杨广,夺取天下!”司马德戡认真思考了一下宇文智及的话,知道他有能力率领骁果军回到关中,毕竟他已经在军中混了十多年

但是,杀了隋炀帝,夺取天下,这个计划超出了司马德戡的预期。宇文智及看出司马德戡的疑虑,继续说道:“如果司马大人还有担忧,我可以请我的大哥出来协助,他是陛下的亲近大臣,也是右屯卫大将军有他的帮助,我们的计划会事半功倍。”


那还犹豫什么,不如干一票大的!司马德戡从小家贫,以杀猪为生,内心也是一个狠人,且擅长施以奸计。

他马上派直长许弘仁、医正张恺去备身府大肆传播假消息:陛下已经听说骁果军想谋反,酿了许多毒酒,准备开个宴会把大家都毒死!


谣言瞬间在骁果军之间疯传,大家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于是来找司马德戡问一条活路。司马德戡心说有了,对众弟兄们说:“陛下既然已经知道逃跑计划,以他素来的作风,我们唯有死路一条。

要想死里逃生,只能杀了这个昏君,另立明主!”骁果军以为死到临头,齐声答道:“一切听大将军吩咐!”准备工作就此告一阶段。

作者观点:

隋炀帝在面对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残暴和荒淫,对百姓和官员进行残酷的迫害,大量的施政不当和贪污腐败也让他的统治备受诟病,最终,在公元618年,隋炀帝在长安被杀,隋朝也由此结束了。

参考文献:

[1] 隋炀帝是如何被政绩工程拖垮的[J]. 宗承灏.人民论坛,2012(21)

[2] 揭秘真实的隋炀帝杨广[J]. .科学之友(上旬),2013(08)

[3] 隋朝的“俭”与“奢”[J]. 陈忠海.中国发展观察,2020(Z8)

[4] 杨广西征吐谷浑 河西走廊被打通[J]. 王沛.中华奇石,2021(04)

[5] 隋代刮过浮夸风[J]. 陈良.群言,2014(02)

[6] 隋朝物流的发展成就与相关案例[J]. 艾振.物流技术,2022(1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江都   洛阳   关中   丹阳   司马   隋朝   陛下   大军   帝王   皇后   宇文   夜晚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