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三伐-从一场无头战争,折射出的汉魏精彩博弈

#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开讲##军事趣科普#

先导篇:诸葛亮多保持满状态30年,能否统一三国?十分钟看懂北伐底层逻辑

丞相的军事才干到底怎么样?孔明五伐系列先导之军事理论篇

书接上回 诸葛亮的二伐——围点打援加全天候动员能力,来自认知维度的奇袭

仅从《三国志》看,三伐属于一场彻头彻尾的无头战争。

为什么说无头?很简单,因为看不出战略目标。

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幹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去年连着打了一伐和二伐,今年也没搞什么休整。直接就偏师出兵武都,阴平了。郭将军想要保家卫国一下,结果武侯自己出现在了前线。这可把郭将军吓尿了,好家伙去年连续两次大规模出兵,今年还来?你家粮食,器械,弓箭什么的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么?合着你是赚我陇右主力过来是想消灭我的?于是郭淮赶紧开溜。

然后三伐就结束了,然后就是后主的封赏,感情武侯这次出山是次政治大秀?就为了自己得回丞相官职,于是专门出兵去攻取了两个缓冲地带,无关紧要的边郡?

读了一下后主传忽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

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成都、阴平,遂克定二郡。冬,亮徙从府营于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是岁,孙权称帝,与蜀约盟,共交分天下。

二伐在冬,三伐是次年春,中间几乎就没有间隔,然后诸葛亮打下了武都,阴平之后,回军之后的冬天,马上开始修筑汉,乐二城加强汉中防御!看来诸葛亮的战略目标不在进攻,而在防守之上!

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合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汉中。丞相亮待之于城固、赤坂,大雨道绝,真等皆还。是岁,魏延破魏雍州剌史郭淮于阳溪。徙鲁王永为甘陵王,梁王理为安平王,皆以鲁、梁在吴分界故也。

好家伙曹魏唯一的一次反击的前一年,诸葛亮一反常态的忽然重新巩固起防守来!这也是诸葛亮在世期间,有史料记载的唯一一次主动防守的军事准备!我说了,诸葛亮不可能是会算命的道士,这种东西就是名为情报的力量!

曹魏重要的军事机密,诸葛亮一年前就知道了!然后开始各种准备,看来曹魏的上层有季汉的奸细啊!又要说商业国的问题了 诸葛亮多保持满状态30年,能否统一三国?十分钟看懂北伐底层逻辑 大家去看看就懂了。

好所以很明确了,三伐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归属于曹魏全线反击战役的,一个季汉的前期防御准备行为。

曹魏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这个时候的曹魏有三大名将支撑着,正是魏明帝时代最能打的时候。季汉巴掌大的地方,用农业国思维想,你疯了一样两年三次扑出来进攻,其中两次都是大规模的征伐!你的府库能顶得住?

吴国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一伐开始之后,跟着发动了一次石亭之战后。还是诱使魏国来自己主场作战的情况下。两年之内根本就无力北犯了!甚至宣王调动襄樊军团从水路出击逆江而上进攻季汉的时候,跟他脸贴脸,面对面的陆逊根本就无力进攻襄樊支援季汉的防御!只能大眼瞪小眼,看着曹魏多路大军进攻,暴捶自己的盟友!

从这里也看得出来,曹魏作为一个农业国的国力如果完全展开,几乎可以毫不费力的把吴国榨干然后吃掉!

季汉两年三伐的背景下,曹休和司马懿等还组织了一次全面的攻吴计划,曹休还送了一波。然后司马懿又跟曹真组织了一次全面的攻季汉计划!要注意这两次进攻,曹魏都是全军接近拉满的!攻吴调动了季汉方向的关中军团张郃一部,司马懿襄樊军团,曹休的淮南军团,中央军的一部。后来为了驰援陈仓,又调动了中央军的全部,甚至天子近卫。以及曹真的关中军团。回过头来仅仅一年左右的准备时间,马上调动关中,中央,陇右,襄樊几乎天下大半的兵马,全出围攻汉中!这种后勤保障能力别说三国,即使放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属于顶级的存在!

这也是魏国决策层这次进攻季汉的底气所在!大家都是农业国,我难受,你们比我更加难受!我既然打吴国,你季汉不要命的强行出来帮场子,现在你们两个都耗得差不多了,我出兵打你一个兵困马乏,仓里没粮的季汉,东吴有能力管么?而且汉中防御地形极佳,靠攻城拿下基本不靠谱,只能靠拼军粮,打消耗,逼退季汉!就像当年你们季汉逼退魏武一样!如果要军粮战,还有比这个时机更好的机会么?!

然后魏国基操,在同一时间布置了尽可能多的进攻方向,虚虚实实,让你季汉无从防起。

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对比后主传和曹真传,很容易知道,参战的至少有——1.主力:曹真走斜谷道。

2.主力:司马懿走西城水路。

3.奇袭:张郃,子午谷奇谋。

4.奇袭:郭淮,薛定谔的陇右军团。

没错这里没有取信曹真走子午谷的这个说法,后面会专门解释是为什么。

好可以上图了,看看诸葛亮收复武都阴平干嘛,以及什么是兴势重围。

很有意思,史书强调陇右军团是从武威入!问题是陇右军团驻地是上邽,明明可以走祁山道直接入汉中,为什么要绕道十万八千里以外的武威?武装游行么?

如果不是郭淮迷路了,就是说明人家的目的是从狄道偷袭阴平小道或者阴平道!如果季汉不收复阴平和武都,怎么在阴平桥头布防?搞不好郭淮提前几十年当翻版邓艾都有可能!所以知道三伐的重要性了么?

曹魏的两次伐季汉其实几乎就是翻版,我拿几十年后的钟会,邓艾的进攻路线图来讲这次,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更加简单!所以钟会,邓艾赢了并不见得他们的水平就远超曹真,司马懿,张郃,郭淮。主要还是对手不一样。

毕竟进攻的真谛就是尽可能多的布置尽可能多的进攻方向和路线。而防守的真谛就是减少防守位置,尽可能多的集合力量组建机动兵团,扫荡渗透过防线的敌人。就是这么简单!

古蜀道乱七八糟,还不算阴平道和阴平小道以及西城到汉中的水道。汉中和四川事实上也是一堵四处漏风的墙,只不过口子都比陇山小点。如果你每一个口子都守,兵力就散了。所以进攻的曹魏要做加法,诸葛亮想防守就得做减法!

诸葛亮把主力分成了三个部分。其中最强大的一支,诸葛亮屯驻在赤坂阻断了东面来敌。向北是兴势围,阻断傥骆道,向东是黄金围,阻断子午道。赤坂本身可以监视水路来的司马懿军团。而且随时可以顺着水道退回乐城支援汉中的心脏南郑。反向也方便南郑水运军粮过来。

这是极佳的一个位置,既可以扫荡除了西边过来的,其他各个方向渗透进来的敌人,也方便支援以及后退,不至于被人家包饺子!

中部南郑,诸葛亮交给东部军团的李严。他的任务比较简单,守住南郑拖住曹真就行。曹真就算真的打了进来,左边是汉城,右边是乐城,也没法实现对南郑的包围。而且随时会迎来诸葛亮的扫荡。西边的魏延吴懿也可以随时过来支援,所以事实上曹真这路属于是季汉计划吃掉的!

西边阳安关到阴平桥头一线,诸葛亮交给了最为倚重的两个大将,魏延和吴懿。他们事实上也是诸葛亮关门打狗的左翼左勾拳。诸葛亮自己充当右翼右勾拳。

曹真当然不是省油的灯,他刚到谷口肯定就发现了不对劲了,所以他迟迟没有进入汉中腹地展开进攻,而是等着自己的两翼取得进展后再行动。这里曹魏估计又犯毛病了,档案里面掩盖了事实的真相,推给了下雨。

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一个或字,真是精髓!或是什么意思?可能的意思。

东边和西边的两翼可有话要说。

帝自西城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溯沔而上,至于朐,拔其新丰县。军次丹口,遇雨,班师。子午之役,霸召为前锋,进至兴势围,安营在曲谷中。蜀人望知其是霸也,指下兵攻之。霸手战鹿角间,赖救至,然后解。

司马懿的进攻方向有点迷,按照史书中记载,迷路跑到重庆那边去了。也就是东部防区,看来是想偷永安,但是不管怎么说,交战良久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夏侯霸作为前锋,在兴势重围打的这么开心,说明子午谷的部队是交战许久了!

好现在说说为什么我认为曹真不会出子午谷。

第一看地图就懂了,首先史书明说了,战略目标是当会南郑不是会于兴势重围!如果曹真出子午谷,你两个二Y兴势重围前就可以汇合了,干嘛还去南郑汇合?南郑就是汉中城所在啊。

第二如果曹魏布置曹真和司马懿两大主力都走东侧的通道,那就是不会打仗!还是看地图。你两二Y兴势重围前就汇合了,然后诸葛亮集中防御兴势重围就行了!你全军都得在山里吃野草!没有人计划山区进攻的时候把全部主力布置在一侧进攻的!因为你展不开,人挤得越多,越麻烦!并不会有集中兵力的优势!

第三子午谷难走是众所周知,魏略里的失智魏延,也只敢布置1万人奇袭,你曹真准备主力克服一下?斜谷半山半水,正是运粮的好地方!诸葛亮出五丈原也选这个地方进攻!就算斜谷口的栈道烧断了,曹真提前一年的时间修理,然后在斜谷口置办小船,然后借船运粮进攻岂不是舒舒服服?自己本来就是绝对的主力,难道还想搞奇袭?人家都盯着你呢!

所以子午谷的张郃,主要是保障宣王水路安全的。先帮宣王吸引火力!然后汇合突破黄金,兴势诸围,这才合理!至于晋书是怎么把宣王写到永安那个方向的。有两种可能,第一兴势重围不好搞,临时改变计划,干脆试试偷袭防备薄弱的永安。成功了还可以阻断吴国的援助。

第二史书写错了!毕竟从那里挖山过去,难度有点大,似乎不是短时间内能搞定的。司马懿也不是无限时间。毕竟吴国还在,人家是没力气了,不代表能忍得了你坐在人家头上天天拉屎!

然后看看西线的情况。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郭淮从狄道进入,不仅没成为邓艾,还被魏延,吴懿把头给打爆了,人家已经反攻到羌中了,武威如果丢了,陇西似乎也要完蛋。

所以这才是曹真没法展开进攻的真正原因!东线没法突破兴势重围,司马懿甚至可能已经改道了!西线更加拉跨,一溃千里,已经要威胁陇西了!自己如果真的强行展开南郑攻势,多半是要被人家关门打狗!所以魏明帝一看,拉倒吧!回来防守!

于是随便找了个借口,雨下的有点大,栈道可能要断了,你们回吧!

估计后面又怕脸上不好看,毕竟斜谷水运,雨下的大点,你怕什么?连一次像样的进攻都没有组织,就把曹真安排去子午谷了,子午谷难走嘛,又下大雨,走不出去不是很正常么?

可惜夏侯霸把他们都出卖了,人家走子午谷的,都跟援军一起和季汉抢鹿角打了多少回了,你跟我说雨大出不了子午谷?

其实这完全就是画蛇添足!曹真在这里不动如山才真的体现得出他的军事水平过硬啊!他如果没头没脑的进去打南郑,那他基本上就是跟曹爽差不多一样的头铁!!!

这么精彩的博弈!硬是被曹魏档案或者《三国志》写成了菜鸡互啄!其实这次曹魏进攻季汉,基本跟几十年后钟会和邓艾的进攻方案相同!体现的是曹真,司马懿等名将规划的细致和慎密,以及对于农业国运转规律的深刻认知!

所以阴平奇袭几十年前就被人家玩过了,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首创应该是曹真和司马懿他们!只不过碰到了一个bug男的无情碾压!

其实说真的,如果不是诸葛亮和他的季汉商国,具备划时代的全天候动员能力以及无懈可击的情报能力。随便换一个什么名将过来,可能已经交代了!

毕竟只有四川一省的一部分,如果只有农业,你两年两次大规模进攻,加一次小的!基本存粮已经榨干了!作为参照物的吴国,都已经没有能力动员支援季汉了!曹真和司马懿属于已经在庙堂算死你的全部应对方案了!人家只要多路进攻,就算打兵粮战,你都没办法招架!

他们没想到的是,季汉不仅应对得很好,连阴平偷袭那路都拔了,居然还有粮食和后勤能力支援魏延进攻羌中,威胁陇西!季汉你的运粮食的民夫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么?天天打仗,他们不用回去种田也有粮食吃?!

毕竟一个天天搞农业的古代人要怎么理解一个商业国的运行?要怎么理解社会大分工?所以曹真他们的退兵更多是知道兵粮战已经不可能成功了,如果不退,就算不下雨也没意义了!

最近新开了一个丞相北伐系列,本文为第三次北伐篇,明日更新预告:两个顶级拳击手战至最后一刻方才分出胜负,机遇在望的丞相如何被政敌背刺功亏一篑?

敬请期待!

原创系列更新不易,新人作者期待您的支持→淮河路知史的头条主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南郑   汉中   西城   阴平   汉魏   吴国   子午   丞相   重围   军团   主力   战争   精彩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