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梅煮酒|清朝初期,爱新觉罗“三祖一宗”的艰难创业之路

引言:有个通俗但却很真实的道理,想改变一个家族的生活状态,并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而是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

清朝前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经过了努尔哈赤的后金,皇太极的改国号为清,再到顺治入关,康熙巩固与发展四个阶段,才稳住脚跟,稳定了局面。

清朝,中国封建帝制历史长河中最后一个朝代,有兴有衰,有起有落,共传十二帝,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到1912年溥仪退位,统治276年。外加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大清共延续近300年。


清中叶地域版图

纵观大清十二位皇帝,没有暴君、没有昏君。清朝的皇帝较唐宋明来说,他们真的像是把皇帝当一个职业去做的,励精图治,是别的王朝不可比的。

300年间,风起云涌,瞬息万变,人才辈出,经历了康乾盛世地恢弘局面,也经历了风雨飘摇的末代帝国。丰富了历史内容,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清也从多个方面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大清初期可谓创业艰难,一步步经过“三祖一宗”才稳定了局面,进而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

(从左到右)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祖)年号:天命

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年号:天聪

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年号:顺治

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年号:康熙

一、努尔哈赤的白手起家

努尔哈赤25岁(1583年)起兵,到天命十一年故去,戎马44年,从一个没上过学的边塞小青年,吃松子采蘑菇的小伙子,后来能够建立后金称帝,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统一了东北地区,创建了满族文字,创八旗,发展了满民族,迁都沈阳。可以说努尔哈赤白手起家,创建大业,播下了康乾盛世种子。

清朝“八旗”图样

1、萨尔浒之战,时势造英雄

努尔哈赤一路走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待羽翼丰满后,就把矛头指向明朝。

万历46年,明朝开始兵分四路向后金进攻。

努尔哈赤决定“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方针,根据自身经验,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余人,缴获大量物资。

明军除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其余几路都被后金全歼。萨尔浒大战以后金军全胜、明军大败而结束。此战标志着后金军转守为攻。

萨尔浒大战简略示意图

2、宁远大战,惜败袁崇焕

努尔哈赤唯一的一次失败,败给了阎崇焕。

当年袁崇焕才24岁,努儿哈赤68岁,一个名不见经传,一个沙场老将,狭路相逢,但就这一战,决定了努尔哈赤带着遗憾离世。

明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率大军进攻宁远城,袁崇焕命将士凭坚城死守,先用柴棉蘸火药,少炸后金军的盾车即兵士,又用西洋大炮从城上往下轰,重创八旗部队,努尔哈赤对明军新引进的大炮其威力、性能、射程一无所知,毫无准备,二十万大军攻不下一座宁愿孤城。

最后,努尔哈赤退兵。这场恶战是正月打的,八月努尔哈赤便去世了。

后人对努尔哈赤的死因有猜疑,有人说是被袁崇焕的大炮打伤了,但清朝史料记载很简单,仅8个字:“背生恶疮,绝于人世。”

努尔哈赤的死因也成了一个谜,但纵观他的一生,他白手起家,称得上是大清奠基人,开辟一个时代,功绩卓越。

二、皇太极的除弊开拓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16个儿子里面第八个儿子,在努尔哈赤遗憾离世后,皇太极力克群雄,成为后金的皇帝。

皇太极这个人很了不起,举个例子,当时皇太极和明军开战,皇太极因身体不适,坐镇沈阳,但快马来报,前线战况不佳,皇太极一手拿碗接着鼻子流出来的血,一手策马扬鞭,一路从沈阳赶到松山。这是何等的气魄,将士见皇太极带病来到前线,最终反败为胜 。

1、皇太极的文治

1.调剂满汉,开科取士。

2.完善体制,强化皇权。

3.红衣大炮,创建重军。

4.改名满洲,建号大清。

皇太极继位后纠正了其父努尔哈赤杀汉人汉官的错误策略,他实行开科取士,重用汉官,安抚汉人,获取民心。

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第二年改国号为清。

为什么要改国号为清呢?史学界争论不已。

传说:当年努尔哈赤落难的时候,骑着一匹马逃难,这匹马是青色的,敌军追的急,努尔哈赤连夜狂奔,结果把马累死了,努尔哈赤对着马说:“将来我得了天下,我的国号就叫大清。”(传说故事,不必当真)。


皇太极剧照

2、皇太极的武功

1.向北用兵,征服索伦。

2.向西用兵,三征蒙古。

3.向南用兵,五入中原。

4.向东用兵,两征朝鲜。

早在在萨尔湖之战的时候,朝鲜派了一万多军队和明朝中军合起来进攻赫图哈拉,当时朝鲜忠于明朝。

1627年,皇太极继位的当天,他派了二贝勒阿敏为统帅,带领3万军队过了鸭绿江江,打下了平壤,朝鲜国王出逃。后金和朝鲜定下了“兄弟之盟”。

天聪元年,在皇太极称帝这个隆重的典礼上。朝鲜的使臣参加了,但朝鲜使臣不跪拜。后金官员说,不行啊,就按着这朝鲜事,你必须跪着。

这时士兵按住朝鲜使臣迫使他行跪拜之礼,朝鲜使臣疯狂挣扎,使得衣服都撕破了。一气之下就离开了。

登基大典演出这么一场闹剧,皇太极就说:“你朝鲜忠于明朝不服从我后金,你当年还发兵配合明朝打我的首都,我要御驾亲征,同朝鲜开战。”


崇德元年,皇太极亲自统率大军,攻打朝鲜。大军所到朝鲜军队是节节败退,一直打到朝鲜的王京汉城。朝鲜国王李倧就退到南汉山城。

第二年,朝鲜军队招架不住了,只能投降。就在汉江的东面,一个叫三田渡的地方,设台杀白马乌牛,焚香盟誓。朝鲜国王表示,遵从后金的大朔,向后金进贡,后金和朝鲜结成“君臣之盟”。

原来朝鲜是后金的敌国,现在变成了君臣之盟了。可以说皇太极向西进攻明朝的时候,就免除了东顾之忧。

3、松锦大战

清朝和明朝在辽河以西进行了一场决战——松锦大战,这一仗是皇太极军事才能的杰出的一次表演。他用了什么谋略呢?

第一个,围城打援。他先把锦州城围了。明将祖大寿在锦州城困住了,没有吃的,就杀马充饥,以骨为薪,拿那个马的骨头做柴火。

崇祯帝知道了这消息,就派洪承畴带着军队前去增援。这就正好中了皇太极围城打援之计。当时洪承畴带了8个副官,13万大军,4万匹马。

第二个,断敌粮道。13万军队一天吃多少?这个粮食主要是从宁远运过来的,皇太极把他粮道给切断了。13万军队3天没有饭吃,饿着肚子,也就乱了套了。怎么办呢?那我回去。找粮食啊。


松锦大战示意图

皇太极又设立第三计。高桥设伏。在高桥这个地方设了伏兵。你一找粮食,正好遇到伏兵。几乎明军成为自相践踏。尸体遍野。

皇太极的第四计叫瓮中捉鳖。洪承畴就孤城那一万人,我就围着你,洪承畴最后没有办法就投降了。但是洪承畴投降崇祯不知道。报道说是洪承畴殉国了。崇祯皇帝亲自表张祭奠他。后后来发现洪承畴不但没死,而且投降了。崇祯那是相当尴尬呀。

最后祖大寿的松山城实在坚守不下去,也投降了,也就是说,明朝13万军队全军覆。

皇太极的遗憾是没有定都北京,他从努尔哈赤手里接过大位,戎马一生,为大清朝入主中原统一华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壮大了家族产业。

三、顺治的入主中原


顺治帝在位时间比较短,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定都北京,统一中原。

清兵入关是指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满洲贵族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击败李自成、攻占京师(今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历史事件。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七日,满洲贵族调满,蒙、汉兵,几乎倾巢出动,由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南下。

四月十五日,清军进至翁后(今辽宁阜新附近),接到镇守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的“乞师”书,立刻改道向山海关进军。山海关,依山临海,形势险要,是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口。


吴三桂在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时,他已率精锐入山海关,李自成曾对其招降,不允,双方发生激战。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大顺军数干骑兵进逼山海关西罗城下,城北翼一支明军起义归顺李自成,山海关城陷在即。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起义军寡不敌众,只好撤退,于是山海关大门洞开,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随后逐渐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顺治六大功绩

1、定鼎北京,保护故宫。

2、攻占南京,统一中原。

3、废除三饷,兴利除弊。

4、亲善蒙古,治理西藏。

5、惩治贪官,整治吏治。

6、崇文兴教,倾心汉化。

爱新觉罗家族创业之路发展到这一步,相当不易,从关外后金到定都北京,标志着大清这个“大公司”成功上市了,但很可惜,随着公司的成功上市,内部的隐患悄然浮现出来。

可以说,大清走到这一步,所面对的困难从外部转向了内部。

由于清朝刚刚入关,根基不稳,文化存在差异,多尔衮摄政时期留下了众多弊端,剃发、圈地、占房……

渐渐的这些弊端激化了百姓的矛盾,各地反清复明的运动一直不断,地方割据不断。后来顺治帝又迷恋上董鄂妃,加之顺帝染上天花,便就英年早逝了,留下了众多不利因素。


顺治以来人们对顺治五台山出家众说纷纭,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顺治帝因爱妃董鄂妃病死而一蹶不振,意志消沉,幼年丧父加上多尔衮专权,童年的不幸使他产生了厌世的想法,最终出家于五台山清凉寺。后来又引出康熙多次游巡五台山探父一说。

但在当时的环境来看,顺治出家怕是很难出家成功,当时清军入关没几年,堂堂一国之君要出家,必定会遭到孝庄太后的阻挠。

《清世祖实录》中仅有一个字记载,“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王熙《王熙语录》中记载了当时的情景:顺治说,“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祥朕言,速篡诏书。”

顺治驾崩时仅二十四岁,此时的康熙仅八岁,那么康熙继位后就不存在游巡五台山探父一说了。

四、康熙大帝的巩固与发展

翻开中国历史这本书,在皇帝宝座上坐得最为长久的当属清代的康熙,他是经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


康熙画像

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他的祖辈虽然骑着马从关外打到关内,建立了清王朝。但实际上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

这位少年皇帝8岁继位,14岁新政,16岁就除掉了压在头上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级棋主的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番,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的战乱,维护了统一。

康熙的六大功绩

1、消除三藩,巩固统一。

2、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3、反击侵略,签订条约。

4、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5、移天缩地,兴修园林。

6、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亲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

1、《尼布楚条约》

在康熙帝收复台湾后,便将下一个目标放到了北面。


黑龙江区域早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时候,已经完全归附清朝。但由于清军入关,八旗主力南下,沙皇俄国的军队借着这个机会就侵入了黑龙江流域。

康熙统一台湾之后决定反击杀你侵略。康熙派萨布素率领军队到了雅克萨。两次战争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完全的胜利。

到了康熙28年(1689年),康熙派使团到尼布楚和俄国的使团进行谈判。谈判的结果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弥不楚条约从法律上规定了额尔古纳河、格尔比齐河、外兴安岭以南的土地完全归清朝。这里面包括乌苏里江以东,库页岛以南的广大地区。

《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中断边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外国签订的平等条约。康熙这个时候划定的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北部版图的基础,一直延续到今天。

2、兴文重教,编纂古籍

康熙重视文化,也重视教育。亲自主持编纂了许多重要的典籍,比如说《康熙字典》《佩文韵符》《清文鉴》《康熙全览图》,还有特别重要的一万卷的《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


康熙字典

康熙主持编修的典籍有60多种,大约有2万卷。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的精神财富。

3、康乾盛世

康熙这时候的清帝国毅立世界的东方,当时俄国有彼得大帝,法国有路易十四。康熙跟他们比有伟大和过人之处。

康熙时期,中国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庶,文化最繁荣,疆域最辽阔,国力最强盛。

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止于嘉庆元年,持续时间长达115年,在多数人心中,非常优秀,是古代社会发展的巅峰。

平定三藩,葛尔丹,收台湾,驱逐沙俄,疆域仅次于元朝,达到1300多万公里,人口增加,财政扩张,手工业丝织业进步,社会安定。

清朝初期,“三祖一宗”的时代从白手起家到发展巩固,再到鼎盛繁荣,一共经历了四代,这四代以接力棒的方式负重前行,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故事,他们的精神事迹可在了历史发展的里程碑之上,影响着后世的发展。历史终归会过去,如今的时代,我们要创作自己的未来。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世祖实录》《清史》《百家讲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   崇祯   清朝   山海关   明朝   太极   朝鲜   顺治   康熙   初期   艰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