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道来长相神似青年毛主席,与毛毛身世吻合,毛主席为何拒绝相认

1932年11月,贺子珍在福建长汀为毛主席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毛主席给这个可爱的男婴取名为毛岸红,小名毛毛。

毛毛本可以在父母的庇佑下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然而随着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进行转移,年仅两岁的毛毛也交由毛泽覃夫妇抚养。

很快中央苏区便先后沦陷,毛泽覃出于安全考虑将毛毛秘密转移到了瑞金乡村一个警卫员的家里,可他的意外牺牲直接让毛毛的去向成了未解之谜。

直到1953年一个叫朱道来的年轻人出现,人们才意识到当年那个毛毛可能还活着。朱道来的长相酷似年轻时候的毛主席,他的身世也与毛毛相吻合,但毛主席却拒绝与其相认。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其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辛酸往事呢?

支持毛主席的老铁们可以在弹幕打上“支持”,向为革命奉献终身的毛主席致敬!


毛泽覃意外牺牲,毛岸红下落成谜

1933年初,日本侵略者大肆入侵我国华北地区,民族危机已经上升到了极为严峻的地步。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却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坚持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思想,将枪口直指共产党所领导的红军。

从这一年的9月开始,蒋介石先后集结了100万左右的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围剿”。几乎每一次围剿都给红军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但在毛主席“坚持游击战和运动战”的英明指挥下,红军基本上都能够化险为夷。

贺子珍和贺怡

然而随着党内的左倾思想日益严重,以王明为首的“小集团”逐渐占据了话语权。王明坚持以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还美其名曰这是“正规战争”,结果共产党多年斗争的成果差点被他毁于一旦。

武器装备、后勤补给全面落后于国民党军队的红军,如何能在阵地战中站稳阵脚呢?之后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红军便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党中央也被迫离开革命根据地,两万五千里长征也由此开始。

那个时候毛主席的儿子毛岸红才刚刚两岁,为了不让孩子跟着受苦,母亲贺子珍强忍着泪水将孩子交给了毛泽覃夫妇。长征的路上艰难险阻不断,没有人能够预知将来的命运。为了给儿子毛毛留个念想,贺子珍拆掉了新军装,又从老乡家里借了一团棉花缝制了一件小棉袄。

贺子珍

分别的时候,毛毛紧紧搂住妈妈的脖子不肯撒手,贺子珍只得狠心摆脱了孩子的拉扯。打那以后年仅两岁的毛毛便与父母彻底分离,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远。

表面上红军主力通过长征暂时脱离了敌人的包围,但中央苏区一直处在敌人的威胁之下,尤其是红色革命根据地——瑞金。在敌人日复一日的猛烈攻势下,毛泽覃所领导的游击队伍也渐渐难以立足,他们不得不化整为零将斗争工作转入“地下”。

国民党反动派显然不打算放过任何一个共产党人,他们多次出动军机对革命根据地进行轰炸,当地的军民因此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为了防止毛主席的儿子毛岸红遭遇意外,毛泽覃便将他藏到了附近山区一个警卫员的家里。同时为了安全起见,毛泽覃没有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任何人,包括他的妻子贺怡。

可谁承想,就在毛泽覃将毛岸红送到警卫员家里后不久,他便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他的牺牲让当地的革命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也让毛岸红的下落成了一个永远的秘密,没有人知道孩子后来去了哪,甚至都不知道毛岸红究竟是死是活。

得知这个消息后,毛岸红的母亲贺子珍几乎哭到昏厥,毛主席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只是一根接一根不停的在吸烟。毛毛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犹在耳畔,只是今后这些宝贵的记忆怕是只能留存在内心深处了。

由于当年异常艰难的革命形势,再加上毛主席身居高职,他很难在展开革命工作的同时再兼顾自己的家庭。可以说毛主席把无私两个字发挥到了极致,他的胸中装的是万千劳苦大众的幸福,他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正因如此,几乎毛主席的每一个孩子都无法在他身边生活,而在父亲身边度过了两年童年时光的毛岸红无疑是幸运的。毛主席在这个儿子的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疼惜和关怀,同样毛岸红的存在也给他带来了不少心灵上的慰藉。

虽然与毛岸红一起生活的时间并不常,也不过短短的2年多的日子,奈何天不遂人愿,接二连三的意外让毛岸红几乎与父母失去了重逢的可能。


寻亲路满是辛酸,好在结果无遗憾

毛岸红的下落不明固然让毛主席夫妇悲痛不已,但还有一个人在悲痛之余,心中还充满了无限的愧疚。这个人就是毛泽覃的妻子贺怡,她一直觉得对姐姐姐夫有所亏欠,所以她在之后许多年间一直有一个心愿——为毛主席夫妇寻回毛岸红。

然而当时国内的环境并不允许贺怡立刻去做这件事,一方面日本侵略者对整片中华大地都虎视眈眈,另一方面还要应付国民党的反动侵扰。内忧外患之下,贺怡只好将这件事暂压心底,等待着新中国真正解放的那一天。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几年,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贺怡才得以放开手脚去寻找失散多年的毛岸红。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当年瑞金和中央苏区先后落入敌手,年幼的毛毛可能早就遭遇了不测。但贺怡始终不愿放弃任何一丝希望,她发动身边的一切力量在江西瑞金进行了寻找,终于被她发现了一些线索。

有了线索之后,贺怡第一时间就跟毛主席作了汇报。她声称瑞金一个农户的家里找到了一个男孩,情况和当年的毛毛十分相似,还询问了一些关于毛毛的细节。然而当毛主席听到关于孩子特征的一些描述后,当即就表示那不可能是毛毛,贺怡只好作罢。

这其实已经不是贺怡第一次发现线索了,但每一次均遭到了否定,这让她的心里多少生出了几分绝望。虽然这件事始终没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毛主席和贺子珍从来没有怪罪她的意思,甚至还多次安慰贺怡不要给自己压力。

1950年正在广州出差的贺怡接到了一个来自江西吉安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说找到了一个和毛毛身世极为相似的男孩。挂断电话之后,贺怡连夜就开车从广州赶了过去,没想到半道上出了意外。

当时的道路上并没有任何灯光照明设备,再加上山路崎岖难行,夜间行车是十分危险的一件事。可贺怡顾不了那么多,她坚持要连夜赶过去,结果在半路发生了车祸,连人带车直接翻进了路边的山沟里。

贺怡的意外离世让姐姐贺子珍悲痛不已,再加上对儿子毛岸红的愧疚,那段时间贺子珍经常夜不能寐。思来想去,贺子珍决定继续寻找儿子。妹妹已经不在了,如果儿子还活在江西某个地方的话,她一定要尽力争取团圆的那一天。

贺子珍将全部心神全集中在找毛岸红的事情上,她找到时任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将毛岸红的相关讯息告知了对方,邵式平当即组织人员开始寻找。因为有着贺怡之前的努力,很快便有可靠消息传了回来。

就在江西当地有一对名叫朱盛和黄月英的夫妇曾在1934年领养过一个男孩。这个时间点和毛毛失去下落的时间完全对得上,而且这个男孩的年龄也和毛毛相仿,这一惊喜的发现让所有人都激动不已。

很快,这个名叫朱道来的年轻人的资料就被寄到了贺子珍的手里,随资料一同装在信封里的还有朱道来的一张照片。贺子珍还没有详细看他的资料,单是看了照片就忍不住发出了一阵惊呼:“天呐!这个年轻人和润之年轻的时候可真像!尤其是他的眉眼!”


为不让他人伤神,主席拒与其相认

当得知有这样一个年轻人存在后,贺子珍就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了,他立刻给江西方面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她表达了想当面见见朱道来的愿望。一个与孩子离散多年的母亲提出这种愿望,朱道来和他的养父母自然是不会拒绝的,很快黄月英便带着朱道来赶往了上海。

一见面,贺子珍就紧紧攥住了朱道来的手,两眼泛着泪光,用满怀慈爱的眼光上下打量着他。当时距离毛毛失踪已经过去了整整18年的时间,试想哪一个母亲在这种场合下能不激动落泪呢!这其中实在包含了太多的辛酸与无奈。

之后为了进一步确认朱道来的身份,贺子珍带他前往医院做了一番检查,结果发现两人的血型完全相同。这一点让贺子珍几乎确认朱道来就是当年失踪的毛岸红,而当黄月英拿出当年用来包裹孩子的小棉袄时,贺子珍的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

重获爱子的喜悦让贺子珍感受到了久违的幸福,她立刻带着朱道来母子二人前往北京,等待毛主席作最后的确认。几天后毛主席也见到了这个失散多年的“儿子”,但他却没有说朱道来和自己长得像,而是脱口而出:“这个孩子长得真像毛泽覃。”

无论从身世还是长相来说,朱道来都完全符合毛岸红的种种特征,更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养母手中还留存着当年贺子珍亲手织就的小棉袄。按照当时的情况,这件事已经可以盖棺定论了,毛主席和贺子珍也得以在18年后重新和爱子相聚。

可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位来自南京的中年女干部朱月倩“杀了出来”,她坚称朱道来是她当年留在瑞金当地的孩子。本以为这是朱月倩的一面之词,但没想到还真有不少人证明她当年在瑞金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下所有人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事情闹到这份上,毛主席觉得十分不妥,同时他也十分同情与爱子失散多年的朱月倩。最后在周总理的建议下,毛主席大手一挥说了这么一句话:“把这个孩子交给组织吧”,之后便再也不提与朱道来相认的事。

其实有当年贺子珍亲手做的那件小棉袄为证,朱道来是毛岸红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但为了不让朱月倩难过,毛主席便把朱道来交给了组织上进行培养。

当时北京有一个叫帅孟奇的人收养了很多烈士遗孤,朱道来后来也被送到了他那里。含泪与抚养自己多年的养父母告别后,朱道来便在北京安下了家。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朱道来立志要把他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他是谁的孩子并不重要,作为革命时代出生的孩子,他最终还将回到人民当中。

毛主席一生有六个儿子,但因为种种外在因素,诸如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俩就被送到了苏联,度过了十年的时间,其他的孩子要么失去了下落,要么就是夭折了。而从小失踪的毛岸红虽然成功的被找回,但是为了不让女同志朱月倩为难,他便拒绝与朱道来相认。

而朱道来也确实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留在北京之后,他扎进学习的海洋中,每日勤奋刻苦,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进了著名学府-清华大学,投身进国家的国防科技建设中。贺子珍常常会给他写信,关心他的日常生活,但也许是太过操劳了,朱道来只活到了39岁,最终因为肝癌病逝于南京。

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牵挂他的孩子,但是为了党和人民,毛主席敢于做出牺牲和让步,这一点让人在心生敬佩的同时也多了几分痛心。我们幸运的生在了一个和平安稳的年代,但这一切都是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看完了毛主席拒绝与“儿子”朱道来相认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瑞金   警卫员   苏区   革命根据地   江西   身世   红军   北京   夫妇   长相   当年   家里   多年   儿子   意外   青年   孩子   时间   朱道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