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秦始皇不灭卫国的原因

#历史开讲#

秦始皇是中华帝国的开山始祖,他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统一了中国,将华夏九州通过郡县制连为一个整体,其统一文字、度量衡的历史功绩为汉民族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避免了中国走向西欧那样的支离破碎。

实际上,秦始皇虽然建立了秦朝,灭掉六国,但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统一,仍然有一个姬姓诸侯国被“法外开恩”,苟延残喘到了秦二世时代,这个诸侯国就是卫国。

那么,同样是姬姓诸侯国,卫国有什么特殊能让秦始皇手下留情,成为秦朝的国中之国呢?

秦始皇

祖坟所在,先祖战死之地

秦国之秦,得名于如今甘肃天水一带的秦地,是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而获得的首块封地。秦人在此基础上,凭借自己独特的养马御车技术,在春秋时期为周王室发光发热,最终独领整个关中盆地,打下万世基业。

但在秦非子之前的二百多年里,秦始皇一脉的嬴姓家族却一直是奴隶身份,要不是同姓的赵人庇护,可能早就在奴隶买卖和各种战争、祭祀之间被灭族了。

至于秦人先祖为什么混沦为奴隶,还要从武王伐纣说起。

在小说《封神演义》当中,商纣王身边有着两个“奸臣”,一个叫飞廉,一个叫恶来。

在民间传说中,这对父子可谓坏事做尽,其中成语“助纣为虐”说的就是这两个人。

但实际上,飞廉和恶来都是商纣王手下的得力干将,站在商朝的立场上是不折不扣的忠臣良将;而恶来,就是秦始皇一脉的直系先祖。

在周武王灭商的关键一战——牧野之战当中,力大无穷的恶来以一当十,死守朝歌城,浴血沙场。

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恶来在战斗中被周武王一箭射中嘴巴,穿喉而过,血洒当场。

影视剧中的商纣王和妲己

最终商朝落败,商纣王自绝,作为战败者的恶来遗体最终也无人收尸,和万千奴隶一同掩埋进了朝歌城外的乱葬岗之中。

周武王灭商之后,如何接手这个庞大的部落联盟,也是一件难事。

为了安抚商朝遗民,同时也沿袭华夏文明“三恪两王”的传统,周武王也将商王后代继续分封。

但在周武王死后,武庚趁周王室宫斗危机,联合不服王位继承结果的“三监”发动了“三监之乱”,最终被周公旦平定。

为了避免类似的商朝遗民叛乱发生,周公旦对商朝遗民采取不同的方法,让一部分人留在原地,建立后来的卫国。

而另一部分人则驱赶到宋国,再派专人看管。

卫国的领土范围,就是如今的河南濮阳、鹤壁、新乡北部一带,秦人先祖恶来的遗体,也就在鹤壁淇县的朝歌城外。

虽然卫国成为了姬姓诸侯国,但几百年的商文化毕竟要比刚发家不久的周人文化要高上一个等级,殷商遗风也被卫国传承了下来。

直到二百多年后西周末期的周厉王时代,周厉王为了防止国人妄议改革措施(厉王止谤),还专门从卫国请来殷人巫师来监视惩罚国人,可见殷商文化在卫国传承之久。

所以,不论是在殷商文化的传承上,还是祖先恶来的长眠之地,秦人都和卫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卫国是秦氏嬴姓一族的祖地,一点也不为过。

改革先锋商鞅祖地

商鞅变法,不论是语文课本还是历史教材上都有所提及,商鞅在秦国的改革可以说是中华封建史的开端,也是秦国由弱转强的开始。

没有商鞅的改革,秦国很有可能就被魏国强大的魏武卒消灭掉了,可以说没有商鞅,就没有后来强大的秦国,更没有秦朝了。

而我们的商鞅,就是卫国人,是上面所说的卫国姬姓诸侯康叔封的后代,名鞅,是卫国公子的儿子,在本国被称为公孙鞅。(嫡长子继承制,诸侯嫡子为太子,庶子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就是公孙,每个诸侯国都有各自的公孙氏)

在其他诸侯国,因为商鞅出自卫国,所以被称为卫鞅。

后来商鞅因改革有功,收复了河西之地,所以秦孝公封赏他作为“商於十五邑”的领主,所以他又以封地“商”为氏,号为商鞅。

卫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列强环伺,缺乏战略纵深,稍微吞并个小邦都会被周边国家所迁怒,毫无发展空间,难以称霸于诸侯。

但卫国因殷商遗风滋养出了独领风骚的文化氛围,在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不少人才。

变法先锋商鞅、吴起,孔门十哲的子路、端木赐(儒商鼻祖),著名刺客荆轲,都是卫国人,发动著名“李悝变法”的李悝,也是在被魏国吞并的卫国领土上出生的。

卫国虽然没有称霸,但卫国独特的文化土壤,却先后为鲁国、楚国、魏国、秦国等国家输送了重要的改革人才,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成功,也是在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的成功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升级。

所以说,卫鞅对秦国有再造之恩,卫鞅的祖国卫国,自然也是后来六世秦人所感恩的对象。

卫国能成为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应当也有商鞅的一份功劳。

仲父吕不韦祖国

吕不韦是姜子牙之后,卫国大商人。上面说卫国有着独特的文化土壤,其中商业土壤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的商人、商业等词汇当中的“商”,就是来源于商朝。因为商朝人爱做生意,从而被周边各方国、部落将商人作为贸易之人的代名词。

卫国因为保有大量殷商遗民,所以经商氛围浓厚,上面所说的儒商鼻祖端木赐就是在卫国的经商氛围之下成长起来,吕不韦也是如此。

影视剧中的吕不韦形象

吕不韦在早年间经商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他毕竟早已不在王公贵族之列,一腔抱负难以越过官场、血缘等层层壁垒。

就在吕不韦前往邯郸做生意之时,他遇见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梯——秦国公子异人。

异人是秦孝文王安国君的庶子,早早地就被安国君派到赵国做人质,很不受赵国人待见。

按理说不管怎么着也轮不到他继承王位,但吕不韦确认为异人是“奇货可居”,不仅给异人大量金钱资助,还将自己的爱妾献给异人,帮助异人出谋划策。

最终,在吕不韦的一番运作之下,公子异人不仅逃脱了赵人的追杀,还在华阳夫人的帮助下顺利被立为太子,在当了三天秦王的秦孝文王驾崩之后,顺利登基,是为秦庄襄王。

异人三十三岁登基,三十五岁就驾崩了,十三岁的长子嬴政在赵国做质子之时被接回继承王位,吕不韦辅政治国,嬴政拜吕不韦为仲父。

由于赵姬的关系,所以秦始皇一直被认为可能是吕不韦的亲生儿子。

影视剧中的赵姬形象

但吕不韦献赵姬给秦庄襄王的时间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秦庄襄王想必自己也不是傻子,怀胎十月的时间应当也是能算的准的,如果嬴政是吕不韦的孩子,为了血统纯正性,秦庄襄王大概率是不会让嬴政活下来的。

即使不是亲生儿子,吕不韦对秦庄襄王的知遇之恩,对秦始皇的辅佐、教育之恩都不可磨灭,在秦国的超然地位也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后来没有得到善终,但吕不韦作为秦始皇的仲父,作为秦国的功臣,都足以让秦始皇所铭记。

影视剧中的秦始皇形象

所以,吕不韦加上改革先锋商鞅,两个对秦国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卫国人加在一起的分量,也足以让秦始皇对卫国有着特殊感情了。

结语:

以上只是列举了秦国和卫国之间的渊源,至于秦始皇当时在保留卫国的议案之上有没有考虑到这两大功臣,都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实际上还有着比较官方的说法,秦始皇保留姬姓诸侯国卫国,可能也是在继承这种“灭国不绝祀”的传统。

剧照

毕竟作为真正的周王室,西周国和东周国在秦始皇祖爷爷的时候就被秦国灭掉了,卫国在后期作为秦国的附庸,也实在是没有灭掉的必要。

甚至由于卫国极为微小的存在感,秦始皇在南巡北征,日理万机之中忘记了也说不定。

除了秦国的因素,卫国自己也是求生欲极强。

上面所说的李悝出生于卫国,就是魏国攻打卫之时投降的,当时的战国七雄,不论是谁攻打卫国,卫都是承受不起的。所以一被攻打,卫国就马上俯首称臣,这就叫有着自知之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魏国   国君   秦国   公孙   遗民   殷商   商朝   秦朝   先祖   先锋   王位   剧中   奴隶   公子   原因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