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江苏擘画“强富美高”新蓝图

本报记者 方超 张家振 上海报道

“当好全国发展重要‘压舱石’”“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经济高质量发展“优等生”江苏省正擘画出一幅“强富美高”新蓝图。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希望江苏继续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将永葆‘探路者’姿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当好排头兵。”作为在审议现场发言的代表之一,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市市长吴庆文表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有“最强地级市”之称的苏州市GDP达2.4万亿元,高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位。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勇当排头兵的苏州市,只是江苏省擘画“强富美高”新蓝图的缩影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表示,江苏省将更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确保江苏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始终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大比拼中,江苏省是当之无愧的“优等生”。

2022年,江苏省经济总量突破12万亿元大关,仅次于广东省继续稳居全国第二位。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江苏全省实现GDP122875.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1年增长2.8%。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五年跨越四个万亿元台阶、年均增长5.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增长42.3%。”江苏省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江苏省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不仅如此,在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大环境下,江苏省更是堪称全国标杆。2022年,江苏省下辖的13个地级市GDP均超4000亿元,且均保持2%及以上增长速度。即使地处苏北地区的宿迁市和连云港市,2022年GDP也均突破了4000亿元,分别达到4112亿元、4005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时充分肯定了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对江苏省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寄予殷切期望。”3月6日,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在刊发的报道中表示。

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江苏省“十三太保”将如何“勇挑大梁、走在前列”?“开放与创新是苏州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两个重要抓手。”吴庆文表示,苏州市2022年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6.1%,利用外资占全国的3.9%;全社会研发投入近1000亿元,研发经费占比达4%。

吴庆文同时表示,力争到2025年,苏州全市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跃上新的发展能级;再用10年时间,到2035年建成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除苏州市外,地处苏北地区的连云港市亦铆足劲头,力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连云港市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市市长邢正军表示。

据邢正军介绍,连云港市将着力扩内需,实施招商引资“四三二”计划和重大项目“十百千”攻坚行动。

“同时聚力强产业,加快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华药港’和长三角重要新能源基地;全力促开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连云港‘打造标杆和示范’的重要指示要求,打造‘一带一路’建设强支点。”邢正军表示。

工业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我带着这五年来徐工集团取得的成果和未来珠峰登顶‘两步走’战略目标向总书记作了汇报,得到了总书记的充分肯定,这是对我们全体徐工干部职工最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全国人大代表、徐工机械总工程师、副总裁单增海告诉记者。

据介绍,3月5日,单增海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徐工集团五年来的发展成绩和自主创新成果。“五年来,我们正逐步将总书记关心的‘求不到、买不来的’核心技术握在手中,并全力破解‘卡脖子’难题。”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头羊”,徐工集团正“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只是江苏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

相关资料显示,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左右、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0.4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

在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大背景下,江苏省工业经济发展也呈现出“蹄疾步稳”之势。

江苏省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江苏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为89.1、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以上,均居全国第一,物联网、工程机械等10个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江苏省正加速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今年是常州市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性变革正加速孕育。”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市市长盛蕾表示,常州市将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全要素创新生态,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让创新动能更加强劲。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也表示,江苏省将实施科技自立自强“五大行动”、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等。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江苏省将瞄准国家需求,立足江苏基础,支持骨干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组建创新联合体,着力突破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关键技术瓶颈,提升重点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绿色发展绘就生态新画卷

“歌里唱‘太湖美’,多美啊。但一想起蓝藻,就起腻了。工业和生活排放一度对太湖污染很大,治理花了很大力气。我们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搞不好就不是‘金山银山’,反而成了亏钱买卖。”据新华社报道,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如此强调。

“在现场交流时,总书记列举了太湖治理的例子,对环境更美提出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吴庆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苏州市正统筹抓好太湖治理、大运河文化带、长江大保护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守护好温山软水的生态本底、古镇古村的秀美风貌,打造人人向往的诗意江南。

记者梳理发现,作为全国唯一拥有江河湖海资源的省份,江苏省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亦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持续发力。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表示,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也是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大特点。“过去五年,在GDP连跨4个万亿元台阶的同时,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创下新世纪以来的最好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在长江大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也引发外界关注。

江苏省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江苏省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要求,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着力破解“重化围江”难题,切实抓好长江“十年禁渔”,生态岸线占比提高到64.1%,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始终保持Ⅱ类,长江生态环境实现了“沧桑巨变”。

不仅如此,江苏省仍在持续擦亮生态环境的金字招牌。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市长周斌表示,盐城市将持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以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江苏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盐城市的更大贡献。

而全国人大代表、江阴市夏港街道长江村党委书记、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洪耀也表示:“要在绿色发展上争当示范,坚决扛起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责任,保护好长江村6公里长江生态岸线资源,做优做美村庄人居环境,不断增进生态环境福祉。”

“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并进,更加突出新旧动能转化的绿色引导;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在持续治污攻坚的同时,更加系统强化自然生态保护修复。”王天琦同时表示,未来将坚持环境管理约束与激励并举,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更大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江苏   前列   盐城市   连云港市   太湖   常州市   苏州市   全国   江苏省   长江   总书记   生态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   生态   地区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