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玮:完善学生心理干预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衢州市委员会副主委、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陈玮

近年来,青少年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离家出走、暴力伤害、自残自杀等现象令人扼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青少年群体中14.8%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本着“治未病”的中医理念,改善国民心理健康要从根源推进,未病先防,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观,为心理健康打下基础。

全生命教育从幼儿园抓起。全生命教育包括生命教育、性教育、死亡教育,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目标是让人们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体会生命的意义,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老”,我们的全生命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将其纳入必修课程,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贯穿青少年成长过程。我们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开展全生命教育还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以性教育为例,幼儿教师本身的知识技能限制阻碍了性教育的开展,大部分幼儿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性教育培训,无法胜任性教育课程的讲授工作。有些幼儿园虽已尝试开设性教育课程,但缺乏系统、权威、科学的教材、绘本、人体模型、动画视频等。例如,我们调研发现,多数儿童性教育绘本所针对的阅读对象存在明显性别偏向,缺乏对男童自我保护及教育儿童不伤害他人的内容。

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原生家庭的教育出现问题会导致很多人在成年后出现心理问题。家长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应改变应试教育思维,只有让孩子有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塑造不惧挫折的优秀品格,才更能适应社会、健康长远发展。如今的父母很多都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可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建议民政局可以将年轻新婚夫妻心理健康和育儿知识的普及纳入常规化工作,让父母未来更有能力去教育和抚养孩子。

多方合力筑牢心理健康“防护栏”。近年来,国家层面已将心理健康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并逐步开展相关工作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最近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23工作要点》中也提出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疫情形势下学生突出心理问题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仍面临社会认知不足、学校心理健康专业队伍不强、医院-学校转介机制不通畅等问题。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在专项资金支持上加大力度,优先推进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再逐步构筑学校、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管理体系。

目前,专业心理咨询人才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迫在眉睫,建议在学校建立以专职心理咨询师为核心、兼职心理咨询师协同帮助、班主任辅助教育的模式来科学化干预。我们在调研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时,发现其做法很有效——采用红、黄、绿“三色管理法”,运用心理健康评估表测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并分组,绿色代表心理健康,黄色代表有多愁善感或忧郁等较轻的负面情绪,红色代表有明显心理问题。学校会邀请专科医生为红色组学生进行治疗(包括药物干预),黄色组学生则先由教师及时干预。

此外,以社区为单位,设置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师,允许专业人才多向流动,就近满足群众心理卫生服务需要。在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心理应激因素较多的行业,可设立心理宣泄室以纾解工作压力,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病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衢州市   心理   学生   幼儿教师   浙江省   责任人   中国   心理健康   性教育   青少年   幼儿园   模式   生命   发现   学校   健康   陈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