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也有毒奶粉,兑水、米汤、石灰膏,原来这一传统早已有之

很多有小孩的家庭都喜欢买国外的奶粉,不是因为国外的奶粉香,而是因为对国内奶粉不信任,一系列毒奶粉事件让大家的心早寒透了。

其实,毒奶粉事件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独有的。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有毒奶粉了。那时国内毒奶粉的名号,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


民国时期的奶茶铺(即牛奶配送站,以下简称配送站),几乎没有一家不往牛奶里面兑水的。要想喝到真正的纯鲜牛奶,只有到奶农家里去买,而且要当面看着他挤。因为奶农也会往牛奶里兑水,一斤牛奶可以当一斤半卖。

民国时期,牛奶的检测技术还比较落后,人们判断牛奶质量和新鲜程度的手段主要是靠目测和用鼻子闻。

奶农为了增加收入,便往牛奶里兑水。况了水之后,牛奶就被稀释了,味道也会淡一些,而新鲜的牛奶一般都会比较黏稠。

为了让兑了水的牛奶看起来更新鲜,增加黏稠度,奶农们便往里添加豆浆、米汤、碱面,甚至是刷墙用的石灰膏。

碱面可以消除过期牛奶的异味,豆浆、米汤、石灰膏则可以让牛奶呈现出更好的色泽和黏稠度。

这样的话,兑了水、添加了若干“添加剂”的牛奶,不光营养价值大大降低,里面的很多成分还是有害的,特别是对于消化系统相对较弱的婴幼儿来讲。这妥妥的就是毒奶粉。

往牛奶里添加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几乎成了当时奶业中约定俗成的一个规矩,大家都心知肚明。就算奶农不添加那些有害物质,配送站也会添加。

大家都这样做,也就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人们都麻木地以为掺假仿佛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这样一来,国产牛奶的成本是大大降低了,但其质量真是让人不敢恭维。而当时国产牛奶和奶粉的价格,比洋奶粉要低很多。比如在1925年,国产“生隆昌”牌奶粉,一斤只要毫洋5分,而当时广州市面上的面粉都要卖到每斤毫洋6分钱。奶粉卖得比面粉还便宜,可以想象,会是什么质量。

当时国内有钱的人家,大多会选择国外进口的洋奶粉。当然,洋奶粉的价格比国产的奶粉,要高得多。比如美国的克宁乳粉,其价格是国产“生隆昌”奶粉的20倍

进口商为了证明自己的奶粉是国外原产的,经常打出这样的广告:“到埠之后亦不拆包。”意思就是说自己卖的奶粉,保证是国外原产原装的,绝不是投了毒的毒奶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放心奶”。

由此可见,当时国人对于国内乳业产品的信心,已经丧失到了何种程度。不是老百姓不爱用国货,是你国货实在让人爱不起来,也不敢爱啊。

当时英国、美国的一些奶粉企业,在我们国内各大城市都有代理销售点,深受广大老百姓的欢迎。

我们经常说中国人既勤劳又聪明,常常因此而沾沾自喜,但某些害群之马,他们的“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最后只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米汤   隆昌   民国时期   黏稠   国货   石灰   奶粉   牛奶   新鲜   国外   传统   兑水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