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期间,做好这几件事,抵抗力好少生病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_养生保健】

进入惊蛰节气之后,虽然天气转暖,但是“倒春寒”不时袭来,而且是流行性感冒高发的季节。如何调整好身体机能,抵御疾病?来看看这段时间的养生要点。

喝一喝

止咳安神:百合杏仁粥

如果经常干咳,晚上咳嗽更严重,影响休息和睡眠,可以喝点百合杏仁粥。百合具有补中益气、温肺止咳的功能,杏仁有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预防感冒:葱白萝卜饮

惊蛰时期是流行性感冒高发时期,可以熬点葱白萝卜汤喝。将葱白切成段后和萝卜片一起用大火煮开;也可以先将白粥熬好,再加入葱白焖煮一会。鼻塞、嗓子不舒服时喝一些,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润燥去火:白菊花泡茶

牙龈肿痛、便秘干燥,不妨喝点白菊花,可以起到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

补水:枸杞菊花,明双眸

肝火旺盛很容易出现眼睛干涩、目赤火热的不适症状。菊花枸杞茶是一款清肝明目效果很好的茶饮。

一般来说,眼睛干涩,泡一杯白菊枸杞茶,连续喝三天,基本就能缓解眼部不适了。

一定要注意的是,久服菊花,疏泄太过,又会使肝木失于滋养,反倒伤肝,因此饮用菊花茶也要适量。

防病:乌梅白糖,去风热

惊蛰期间易患风热感冒,大家一定要注意补水,津液不足的时候记得喝碗乌梅白糖汤。

乌梅白糖汤

症状:舌质红,舌苔薄甚至没有舌苔,发烧,咽喉肿痛,口干舌燥,小便量少,颜色黄,甚至发红。其中小便量少很重要。

方法:每天用五个大乌梅(大人可以用到七八个),白糖调羹,熬水,把乌梅熬烂。制作成乌梅汤。

用法:放温后服用,当成饮料来喝。

服用后,一般是小便的量增加了,然后体温下降,则为对症。

润燥:姜汁梨水,止咳痰

惊蛰时容易患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咳嗽咳痰口干舌燥、咽痛音哑。而梨性寒、味甘,入肺、胃经,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口干舌燥时喝点姜梨饮,非常见效哦。

姜梨饮

此方出自《医钞类编》:取鸭梨1个,生姜3片,一同榨汁服用。

鸭梨润燥解毒、清肺利咽;生姜化痰宣肺、固护脾胃,两者配合增强了化痰功效,却没有寒凉伤胃的弊端,适宜儿童及老年人服用。

通便:水煮酥梨,清肠道

便秘者可选酥梨饮,酥梨比起鸭梨养阴功效更强,更适合初春时节高血压、眩晕、便秘者使用。

它与山楂中都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果胶含量也很高,有助于消化、通利二便。

酥梨饮

取酥梨1枚,去核切片备用;生山楂5个,去核备用。先将大米50克煮粥,再放入梨片和山楂,再煮5分钟即可出锅,饭后温热服食。

捂一捂

头颈捂一捂,上身全暖和

春捂时第一个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头颈,这样可避免因头颈受风寒带来的不适,如头痛、头晕、颈肩胀痛或感冒、气管炎等。

手腕捂一捂,心脏好舒服

手腕上有心经对应的神门穴,按照中医理论来说,人体内的元气循环会在神门穴经过、停留。如果元气循环得顺畅,身体就好。所以说让神门穴保暖能让我们的心脏更加健康。

腰腹捂一捂,下肢不麻木

人的阳气以肾为本,肾居于人体的腰腹部,一旦有风寒侵入人体,肾中的阳气就会被困于下部,人体腰部以下的循环就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等问题。

小腿捂一捂,脑袋不痛苦

有些人在寒冷的天气里会出现头痛等症状,正如老话所讲“寒从脚起”,所以“春捂”穿衣宜下厚上薄。

动一动

揉足三里,养脾胃

养脾胃可揉揉足三里穴。按揉时小腿略向前伸,食指按放在足三里穴上,中指压在食指上,两指一并用力,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推搓两肋,疏肝气

肝气郁结的时候,可以试试疏肝的运动--推搓两肋法。即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以双肋部位有温热感为佳。

热搓腰部,活肾水

惊蛰,该注重肾水的调养。腰为肾之府,先将两手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在腰部两侧,手掌贴着皮肤,上下按摩腰部,直到有温热感为止,每次约200下左右。■

【来源:中国中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惊蛰   乌梅   葱白   鸭梨   口干舌燥   脾胃   头颈   山楂   白糖   腰部   抵抗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