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子”到“丑女”

历史是有记忆的,历史真好,历史留下了许许多多磨灭不了的记忆,供人抚今追昔。


比如国企改革的记忆:

“如果不卖,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

“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


“许多国有资产是冰棍,不用也会自然消失的,只有运作起来才会产生效益。”

“即使是零价格甚至负价格转让,国家也不一定吃亏,因为很多国企都有很多的负债和职工负担,这就好比你带着女儿改嫁和你单身一个人改嫁时的谈判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


“国有企业迟早要卖。既然如此,得先卖效益好的,不然,以后效益不好就没人要了。”

不要以为这些话是空穴来风,其实这些话都名花有主,即便不是历史的记忆,也是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子里的,因为那些话曾经把我们的耳朵磨出了老茧。


几十年过去了,重温那些话语,感到一些刺痛,感到一些癫狂,感到一些悲凉,还有一些不可名状。

国营企业曾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顶梁柱,可是被当成什么了?被当成了嫁不出去的“丑女”,低贱到被“卖光”、被“送光”的地步,甚至在一些人的眼里,送都送不出去了,要倒贴才行。


这是赤裸裸的羞辱,然而它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真实的一幕,有人狂欢,有人心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抚今追昔   不可名状   顶梁柱   老茧   低贱   长子   丑女   国有资产   效益   记忆   价格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