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太上皇”李渊的下场有多凄惨,你知道吗?

公元626年7月2日这天,李渊在海池边,跟几个大臣闲聊,一边说笑,一边看着宫女们在池里泛舟表演,好不快活。

突然,有个太监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大声喊道:“皇上,皇上,大事不好了,太子爷被杀了!”

听了这话,李渊恍惚间,手中的果子都掉到了地上。他强作镇定,问道:“是谁杀了我的太子?”

“是秦王,他说太子要造反,所以…他还解除了御林军,让他的兵马接管了。”那太监跑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李渊跌坐在龙椅上,就连头上的帽子,都歪到了一边。但是他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无尽地恐惧朝他涌来。

一个好好的皇朝,为何会走到儿子自相残杀的地步呢?

玄武门之变

公元617年的5月,李渊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以及一众将士的支持下,簇拥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隋恭帝,而李渊自己就做了大丞相,还给自己封了一个唐王。

但是由于隋朝长期以往的昏奢无度,百姓怨声载道,边境虎视眈眈,隋王朝早已摇摇欲坠。

从小聪敏过人,10多岁就开始立下战功的李世民,早已认清了局势,于是跟李渊进谏道:“父亲,咱们也应该顺应时势,加入到反隋的大军里。隋灭亡是早晚的事情,万一被别人捷足先登,我们就被动了。”

李渊沉思了一会,也觉得是该行动了,他点着头说:“你资质聪明,如果将来建功立业,那就是太子的最佳人选阿。”

果然,李世民没有让李渊失望,他勇猛过人而且足智多谋,很快就击退了各路人马,建立了唐朝,让他的父亲李渊成为了开国皇帝。

可是当上皇帝后的李渊,反悔了。他考虑再三,还是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而李世民,只封得了个秦王。

当诏书宣读完毕,李世民看着坐在龙椅上的李渊,眼睛里充满了愤怒。他不知道为何父亲要出尔反尔,为什么宁愿立能力不如自己的长子为太子,也不肯承认自己的能力。

李建成当然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势力,都不如李世民。更重要的是,李世民兵权在握。

于是李建成找到了弟弟齐王李元吉,说:“虽然如今我已经是太子,但是李世民的实力仍然强大,对我来说就是个威胁。如果我们两个联手,牵制李世民,他就未必能怎么样了。只要将来我一登基,还怕没有我们的好日子吗?”

李元吉听了以后,也哈哈大笑,非常赞同。他们兄弟倆都在等着李建成能顺利登机的那一天了。

眼看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日益白炽化,李渊的亲信大臣裴寂悄悄地提醒李渊:“皇上,太子和秦王之争,已经由桌子底下摆到桌面上来了,如果再不从中化解,恐怕真的要出事了。”

李渊对于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是心如明镜,但是他更倾向于李建成,所以对于李建成的挑事,往往选择视而不见。

他叹了口气,说道:“这事,朕又何尝不知道呢,只是手心手背都是肉,而皇位只有一个。难啊,难!”

而李世民这边,他处处被挑衅,即使一忍再忍,还是换不来李建成的收敛。

他身后的能人将士们也早已忍不住了,房玄龄说道:“秦王,李建成步步紧逼,这已经不是打压这么简单了,他们是想置我们于死地呀。如果我们再不出手,后果可想而知。”

李世民知道,这已经不再是可以犹豫的时候了。只有他一个人在顾及的手足之情,不值得手下留情,他暗暗握紧了拳头,吩咐道:“你去把我们的兵马,全部调到紫禁城外五公里的地方隐秘起来。记住,行动一定要保密。随时听从我的命令。”

“是!”接到军令后,那个将士就出去了。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带齐兵马,在玄武门安排弓箭手设下埋伏。

当李建成和李元吉像平时一样,大摇大摆地准备进宫的时候,李世民一声令下。弓箭手的箭一起向李建成和李元吉射了过去。一时间,两人万箭穿心,应声倒下。

拿下两个主将后,李世民对旁边的房玄龄使了个眼色。房玄龄马上会意地点了点头,带着一支人马,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府邸包围了起来。为了斩草除根,他们的10个孩子,一个都没有幸免。

李世民这边也没有闲着,他解除了李渊的御林军,让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兵马接管。

搬离太极殿

这时的李渊在海池边,跟几个大臣闲聊,一边说笑,一边看着宫女们在池里泛舟表演,好不快活。

突然,有个太监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大声喊道:“皇上,皇上,大事不好了,太子爷被杀了!”

听了这话,李渊恍惚间,手中的果子都掉到了地上。他强作镇定,问道:“是谁杀了我的太子?”

“是秦王,他说太子要造反,所以…他还解除了御林军,让他的兵马接管了。”那太监跑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李渊跌坐在龙椅上,就连头上的帽子,都歪到了一边。但是他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无尽地恐惧朝他涌来:“现在,我该怎么办?”

一旁的裴寂摇了摇头,说:“大势已去,皇上,还是让位吧。至少能保住性命。”

没过多久,李世民就来到了李渊的面前,把两个兄弟的人头摆到了桌面上。

李渊顿时泪流满面,他用衣袖挡着眼睛,不肯看这血腥的画面。

李世民“扑通”一声,跪在李渊的脚跟前,嚎啕大哭,温顺得像一只小羊羔:“父皇,儿臣也是被逼于无奈呀!太子他要造反,如果不是我先行一步把他射死,如今恐怕已经是他的天下 了。请父皇原谅儿臣吧。如果有来世,儿臣愿意出生在平常百姓的家里,和兄弟一起,陪父亲享受天伦之乐阿。”

看到李世民这般模样,李渊更加嚎啕大哭起来。

知道已经无力回天,李渊当场宣布:“秦王能力出众,胆识过人。即日起,立为太子。”

十二天以后,李渊就坐不住了,经历了这场政变以后,他就像惊弓之鸟,日夜寝食难安,于是想要让位。

但是,被李世民拒绝了。

两个月以后,李渊正式颁布了诏书,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而自己则做太上皇。这一次,李世民再想推托,李渊也不肯了。

让位以后,李渊见李世民对他并没有下一步的举动,于是胆子也慢慢地大了起来。因为他是被迫退位,心不甘情不愿,所以故意霸占着太极殿,不肯让出来。

没有了实权,朝廷的大臣们都纷纷离他而去。李渊故意在太极殿里,夜夜笙歌,让宫女们载歌载舞。偶尔,裴寂还能进殿里,和他聊聊天。他对裴寂忿忿地说:“我就是不给他挪这个窝,看他又能怎么办?”

已经成为了皇上的李世民,则继续在东宫里处理政务。

太极殿是皇权的象征,李渊霸占着太极殿,那分明是有意挑衅李世民。东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一个皇上住着太子的地方,怎么样也不太合适。

李世民心里也是气,他想把李渊赶出去,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他找到了房玄龄,叹息道:“我这个王位,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现在迟迟没有搬进太极殿,天下的人会怎么笑话我?”

房玄龄笑了一下,说道:“我们可以不从太上皇身上下手,我们要从他的身边下手。只要让他住在那里没意思了,自然他自己就会搬出去。”

“哦?有何高见?”李世民迫不及待地问。

房玄龄在李世民的耳边,轻声地说了几句话。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笑了。

李世民开始对李渊在位期间的一些列政策,作出了大变动。而后,又以裴寂没有及时禀报信息为由,把他给辞了。

改动政策,李渊可以装作不知道,但是把身边的亲信都给辞了,如果再不动身,下一个恐怕就轮到自己了。

贞观三年,李渊不得不搬到了李世民以前的秦王府里。亲王府地处低势,不但潮湿,还 非常窄小。即使是后来李渊给它改命为大安宫,也无济于事。

也许,李渊也没有想到,这一搬进去,后来几乎就没有出来过了。

任人摆布的玩偶

李渊在位的时候,每年都要去打猎,又去避暑,好不潇洒。可是,自从搬到了大安宫以后,他连大安宫的门轻易都出不来。身边没有一个能聊天的人,李渊就彻底成为了一个孤独的老人。

贞观四年的夏天,酷暑炎热,李世民想到九成宫去避暑。

有大臣不明就里,跟李世民提议说:“皇上,去休闲避暑,应该带上太上皇呀。平时皇上公务繁忙,趁这个机会,尽一尽孝道,能留下佳话呢。”

李世民笑了笑 ,只说了一句:“太上皇腿脚不利索,不适合走动。”就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地离开了。

留下李渊在又闷热又潮湿的大安宫里,汗流夹背。这天晚上,他坐在院子里乘凉。可是,尽管婢女们帮他在旁边扇着扇子,李渊依然觉得胸口闷得慌。

他回想起自己的过往,不禁老泪众横。过了好一会,他一抹泪水,仰天对着夜空,叹息道:“夺我皇位,何不索性夺我性命呀?这个假仁假义的家伙!”

外出避暑不能同行,前往打猎的话,就更加没有指望了。

但是,李世民每次都会把自己打猎的胜利品让人带到大安宫去,赏赐给李渊。

李渊每每跪谢完赏赐以后,总要回到房间里生起闷气:“这个兔崽子,就是要气死我阿。平时不让我出宫门,避暑打猎也不带上我,现在还要拿这些东西来我面前显摆。”

两年后,李世民又要动身到九成宫之际,收到了监察御史马州的上书。

马州的意思是,太上皇住着那个小而简陋的房子,都没说什么,你作为儿子自己享乐,太不应该了。在上书中,他还建议李世民为李渊重建宫殿。

拿着奏折,李世民笑了笑,这一次,他竟然准了。而且还下令,让人筹备建一座宽敞明亮的宫殿,叫大明宫。

“来人,到大安宫去,问问太上皇身体如何,能不能一起去九成宫。”李世民让人给他带话过去。

当太监把李世民的话告诉李渊的时候,他本已中风病到在床上,也气得强撑着要大骂起来。可还没等他说出一个字,一口痰竟堵在喉咙,他咳得连眼泪都流出来了。

李渊好不容易才缓过劲来,看着太监远去的背影,摇了摇头,叹息道:“作孽,作孽呀!”

但是李渊的悲哀不仅仅在于他想出来的时候出不来,就连他不想出来的时候,硬着头皮也得出来。

而贞观七年年底,李世民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宴请周边归附的部落首领参加。这里面,当然也包含了刚刚收服的突厥可汗。

李渊作为皇上的时候,受群臣朝拜,威风凌凌。现如今,作为太上皇,他再也没有实权,参加这样的宴会只会自讨没趣。

但是,李世民要他来,他不得不前来参加。而且,表现得还相当的高兴,为了调节气氛,他甚至要还邀请突厥可汗出来跳舞,自己为他伴奏。两个人一弹一跳,就像两个供人娱乐的小丑。

除了要面对外交的首领,就连阅兵仪式的时候,李渊也同样硬着头皮参加。而且,还不得不和李世民上演了一出父慈子孝的戏码。

贞观九年,李渊在黝黑的房间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为他为建的大明宫,自然又是泡沫一场。

在这九年时间里,或许这一刻,他才真正地开心,才真正地解脱了。

李渊对于李世民,肯定是有恨的。恨他杀了自己的儿子,恨他夺了自己的皇位,恨他限制自己的自由也恨他剥夺了自己的一切。

如果李渊早知道有这样的结局,当初他对李世民会不会就不一样呢?或许,答案已经埋藏在地底,无人知晓了。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史记》

《旧唐书》

《中国通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太上皇   秦王   贞观   太极   兵马   大安   皇上   凄惨   大臣   太监   太子   下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