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我的同行人

回眸岁月,我常常先审视自己。我自认为是一个感性大于理性的人,内心常常感动。我感动于李老师常年任教一、二年级,常常喉咙沙哑也不打“退堂鼓”;我感动于夏老师的备课笔记,一本一本,堪比书法;我感动于王老师一度患有腿疾,每天一瘸一拐地上下班,劝其休息,愣是说“轻伤不下火线”……回眸2022年,似乎每一天都平淡无奇。然而,细细回味,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因为有他们,让人感到倍加美好。

先说说谢老师。2022年4月,校园疫情防控抓得正紧,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谢老师班上的学生小祥脚受伤了,一时无法走路。每天早上,家长把孩子送来,谢老师已在校门口等待,背起小祥向教学楼走去。课间,谢老师再背着小祥去厕所。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谢老师背着小祥一趟又一趟,毫无怨言。

师无德不立,师德是教师的立教之魂。为此,我们一直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前置课程、必修课程。谢老师急家长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用平凡的举动,诠释了师德的核心——关爱学生,他让我更加坚信,好师德,成就好老师,好老师,成就好教育。

再说说华老师。2022年秋学期,市里的教研员来校检查工作,随机抽到她的美术课。我赶紧打招呼,“华老师是英语老师,这个班的美术是她兼教的,要不改听一个专职美术老师的课吧?”教研员认为没必要。这节课,华老师教的是《包的世界》,她领着学生欣赏不同的包,认识包的结构,带学生动手制作包,整个教室成了“包的世界”。听完课,教研员充分肯定了华老师,认为她有着美术老师的专长。

是的,华老师虽是英语老师,但课余喜欢编织,擅长剪纸,用一把剪刀“剪”出了一本校本教材。

如果说师德是立教之基,那么师能就是从教之本。“双减”之路要行稳致远,“轻负高质”要落地生根,提升教师师能显得尤为关键。在强师能方面,我们从传统的教学基本功升格为教师素养发展新要求,即“自加压力、自我赋能、自主上进+多元化”。我们认为,调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至关重要。同时,我们鼓励教师修炼“诗外功夫”、实现“跨界”突破。华老师教英语,还负责手工社团,正是这样的“不务正业”,才丰富了学校的综合课程。

最后说说保安老张。一个星期日,为赶一份材料,我临时到校加班。一到校门口,看到老张正俯身忙着,身旁摆放着钳子、砂轮机、铁丝等。“老张,在忙什么啊?”“这几个栅栏的铆钉掉了,我正在加固。”老张笑着说,“这些工具我家里都有,再说,闲着也是闲着。”

保安老张人送外号“多管局长”,因为他不光管校门、管值守,还喜欢“多管闲事”。看到家长骑电动车不戴头盔,他要管;看到学生进校门站队不齐,他要管;看到老师把快递随意丢在门房,他要管;看到校长没有及时更换宣传栏,他要管……我知道,老张管这管那,不外乎一颗公道心、一副热心肠。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常常追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状态。其实,指派式、分工式的工作布置,难免会出现应付和拖沓,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压实责任、加强考核,还要突出以人为本,充分激发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保安老张就是把分外事当成分内事,把学校的事看成了自己的事。

写下此文时,“通信行程卡”正式下线。其实,走实脚下行程,才有灿烂前程。我期盼,2023年,我们能重回常态下的美好生活。我祝愿,我和我的同行人一路相伴,走好行程,奔向前程。

《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28日第6版

作者: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校长 朱志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师德   行人   保安   行程   家长   美术   老师   课程   教师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