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生存法则:打不过就跑,熬不起就撤,拼不过就跪佛

大家有没有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突然开始拜佛了。

今年2月份一项统计表明,去寺庙旅游的人里,90后00后占比竟接近50%!

这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每100个烧香拜佛的人里,就有50个是年轻人。90后00后们成功挤掉老年人,一跃成为新一代拜佛主力军。

对此,就有90后网友们这样调侃道:

“知道靠自己没用,只能靠神了。”

“我们这一代人,主打就是一个真诚,先感动自己,再感动上天。”

“在努力和坚持之间,我选择了做法。”

求佛讲究机缘,拜佛讲究随缘,年轻人拜佛,似乎总有那么点“不思奋斗”的意味。

事实上,随遇而安,确实已成为现代许多青年人的精神写照。

工作难做就不做,客户难找就不找。

996是不会的,巨额贷款买房是不能的。

不着急,不强求。打不过就跑,熬不起就撤。

眼看着“躺平”一族越发强大,我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宁愿拜佛许愿,也不信靠自己努力就能成功了?

就在这几天,短视频账号“三十岁退休了”引爆全网。

UP主是一位年仅30岁的年轻硕士。他辞掉朝九晚五的工作,带着100万本金,到云南开启了“躺平式养老”。

UP主将100万分成3份,84万存了3年定期,每个月可以得到利息2450元;10万元做短期理财;6万元做高风险投资。

房租800元一个月,食品饮料月均千元,收支相抵,有时还有月盈余。

对于生活的精打细算,他显然乐在其中。在分享的表格里,他列出了小至1元钱的收支,同时,还详细备注了额外收获,比如,妈妈给寄的食品等。

即使常常发短视频分享,UP主也表示自己佛系得很。“一周做视频的时间不超过10小时”。

他还笑问网友:“你见过这么不在乎收益的UP吗?”

在他的视频中,常常称网友为“躺友”,账号说明则旗帜鲜明地袒露了态度:

“关注我,一起探讨躺学知识。”

知乎“匿名用户”聊起自己的躺平故事。

“当年还没有佛系和躺平这个词我就已经开始躺了。

毕业十年大概上过两年班吧,真的受不了,坐在办公室浑身都不得劲,哪怕摸鱼一整天也不会开心。

那就不干了呗,反正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一边啃老一边搞点副业,够自己生活。

不上班真是太TM爽了,我就是去乞讨也不会再回去上班的。”

帖子发出没多久,就收获了上千个赞。高赞回答竟是:

“这种文章看得比爽文还爽。”

事实上,青年人躺平的路途中,向来不缺同行人。

豆瓣小组“躺平后起立互助联盟”上聚集了超过16000名成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与想法,他们有一个响当当的群口号:

“在内卷无处不在的时代,躺平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群员“输入昵称”声称:“躺平了,什么饼都诱惑不了我了 。”

他认为,不要命地加班根本得不偿失。只要自己优秀,升职加薪是迟早的事,无非就是还没遇见伯乐。身体和心情最重要,只要不耽误工作,卡点上下班很应该,大不了做咸鱼,也挺好。

群员“臭屁臭脾气的喵”则表示别用力太猛。上班摸摸鱼很正常,考证嘛,随缘就好。悠着点,别成天给自己找挑战。

群员“悠一”则愤愤不平地吐槽:学校卷,进社会只是换个地方继续卷。这种没盼头的日子,奋斗有什么用?”

这一番话,道出了年轻人躺平的真实原因。

那就是一个字:卷。

上个月底,戴建业教授接受采访,聊到了学生毕业后在深圳的发展。

教授说,学生们的工资虽然挺高,但生活的情绪并不好,根本买不起房子。

“一个人要有点压力,但压力过大,你认为努力也不能改变的时候,他就沮丧和绝望,佛系。”

教授一番话戳中了网友的心,大家齐刷刷高喊:太懂年轻人的心理状态了吧!

管理学在制定工作目标时有一个SMART原则,其中,字母A代表Attainable。

指的是目标如果制定太高,容易打击积极性,太低又没有挑战性,最好是努力一下就能够达到的。

而现代年轻人面对的,恰恰是一个仿佛怎么都无法企及的高目标。

从初中普职分流开始,年轻人的生活就没离开过“卷”字。

高考卷,考研卷,找工卷。博士去城管,硕士上流水线,大量本科“家里蹲”。

过度竞争把年轻人卷到心力交瘁。然而,这才是刚开始。

曾有人统计,按每人平均年收入不吃不喝计算,在中国各大城市买一套中等大小房子需要的年份,最短是山东济南34.5年,最长是深圳122.1年。

这数字看得人忍不住咋舌:

忙忙碌碌一辈子,到头来可能连个房子都买不起?

当然,这是指全额付款,如果是按揭,还要加上银行利息。

再如果扣减掉哪怕只是基本生活开销,恐怕老百姓用一辈子的时间付房款都不够。

而房子还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学区,与教育质量。

所以,当穷尽一生无法有个基本保障时,当“Attainable”被判定无望的时候,谁还愿意买房生娃呢?顾好自己就不错了。

如果撇开房子单论工作,知乎用户“谢左右”将绝大多数打工人与犯人做了个对比,结果发现,打工人竟处处比不上犯人!

当然,这更像是开一个玩笑,毕竟,他并没有将“自由”等最本质的因素算上,但就所列所示,已足以让人沉默。

如果说真是努把力、再努把力可以上的话,倒还可以顶顶,可是,渐渐形成的阶级固化又是一座无形的大山,堵死了出路。

知乎网友“问何物能令公喜”讲了一个故事。

大家一起玩斗地主。

你从小到大一张张攒牌,终于觉得可以拿出去一较高低了。

于是,你信心满满地出手,认为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完全可以一探赢面,

但很快,你就觉得有不对。对手动不动就丢炸,牌面能量惊到你反应不过来。

甚至于,还有人三四五六七个炸一起丢,还觉得只是理所当然!

你开始醒悟,你们一开始攒牌就不在一个level。

人家是在挑哪个炸大,你是边拾掇碎片,边幻想着什么时候走狗屎运,能遇见个小炸。

尽管如此,“王炸咖”还是嘲笑说,你只是自己不努力,才打不过他们。

于是到最后,你牌也不出了,局也不加了,就静静地坐在角落,看他们互丢王炸。

真让人绝望!

躺平,不就是因为真的跑不动了吗?

前方的大饼若隐若现,但这一路上的坑啊,指不定跌在那儿就很难起来了。

你想,但凡前头有真够得着的馍馍,谁不想淘上两把?不香吗?

其实,早在几十年前,著名社会学家默顿就已经提出了“社会失范”的概念。

一些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主流价值观中的生活目标,他们开始拒绝主流意识形态,降低欲望,不再参与社会竞争,类似于今天的“佛系青年”。

我们把时间线再往前推,发现佛系名人太多了。

高冷愤青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坡居士“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看古佛衣”,还有佛系书生唐伯虎“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不一样的是,他们虽隐居山野不问世事,但仍佳作频出,另辟精神家园。

所以,佛系青年们真的就是不思进取了吗?

未必。

其实,即使在这样“卷”环境下,也仍有人各不同的选择,寻找与定义着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久前,上海一对中年丁克夫妻攒够300万提前退休的消息,窜上了热搜。

采访中,妻子陈女士表示,退休之后,少了无效社交与工作繁琐,身心完全释放,以前的焦虑荡然无存。

至于钱,省着点花,到6、70岁没问题。

之后的事不做多想,当下愉快最重要。

比起陈女士夫妇的“直接躺平”,“春天一家人”则显得积极得多。

2020年,春天爸爸和妈妈放弃城市高薪职业,带着小春天回到了农村老家。

他们一边准备着农村生活需要的一切,一边发挥所长,探索新的事业。

羊棚前放个集装箱当卧室,杂物间做成厨房,沿着门前的柿子树搭一圈木板,就是一个小露台。

最惊喜的就是小春天,整个大自然,俨然就成了她的游乐场。

院子里开辟花园菜场,不远处就是稻田。

柿子做成柿饼,桂花酿成花蜜。城市的小朋友闻讯而来,这里就又成了小庄园。

而在春天爸爸妈妈的不辍劳作下,生活收入也渐成规模。

回想起刚到农村时,周围人都质疑:工作怎么办?孩子教育怎么办?年纪轻轻躺平,像样吗?

一开始,春天妈妈还会解释,说只是厌倦了城市的卷,想另辟人生天地,久了之后,也就不在意了。

采访中她说,回村后,虽然房子变小了收入变少了,但是内心更富足了。

而女大学生周茉,则只是对目前的工作有些厌倦。

她一面给自己放个假,一面想多学一门手艺,在这个就业率低的时代,也算是多一样傍身。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离去。

知乎用户“荡秋千”拒绝躺平。他质疑躺平的想法过于天真。

他说,不怕没钱没收入,老婆孩子饿的嗷嗷叫吗?

躺平可不是一个单身汉一个馒头一瓶水几块钱就能过日子的,除非你是个怪物,不然就不可能摆脱生活这一切。

其实,“佛系”“躺平”,只是相对而言。

在主流价值面前佛系,在个人精神当下雄起;在过度竞争面前躺平,在别处可能生活中努力。

这其中,有果真躺平的,有重新探索的,还有即使拜佛祷告,也仍然坚持着原来生活的。

不管选择如何,他们都在努力地,以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去应对这纷繁复杂的人生。

美国哲学家弗兰克说:

我可以拿走人的任何东西,但有一样东西不行,就是在特定环境下选择自己生活态度的自由。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有人宁愿委屈自己,也要努力向前。

面对卷到极致的生活,有人果断放弃,转身开拓另一种人生。

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有人烧烧香拜拜佛,获取心灵的宁静。

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有人省吃俭用,只为求一点心安。

当人们对年轻人佛系生活津津乐道之时,却看不到,在无人的角落,他们是怎样看透人生真谛,活出自我。

所以,无论是“佛系”“躺平”,还是“坚持”和“奋斗”,都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如何选择与诠释其生活内容,每个人都有他的自由。

但既然有选择,就意味着允许其他可能。

而这,也恰是人生的宽广,美好。

-END-

来源|砍柴书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黑三

声明|文中图片、视频及内容均转自原文章,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法则   当代   年轻人   春天   房子   目标   努力   妈妈   青年   网友   人生   工作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