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超:欣赏狼牙山作品的摄影感悟

图片说明:近期我欣赏了武永明、曹柱清、曹永权、郑学民四位作者今年2月去狼牙山采风的作品,颇有收益,超出我以往对狼牙山的传统认知。这里不仅仅是一次身临其境沉浸式红色旅游,缅怀了革命先烈抗日救国的民族精神与英勇壮举,同时也领略了没曾想到独具特色、气势磅礴的锦绣山水之大美,令我由然而生对狼牙山摄影创作的感悟。

狼牙山,古称郎山,因其险峰林立,山巅峭壁酷似狼牙而得名。它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脉东麓,距县城45公里、距保定80公里、距北京120公里、距天津190公里。狼牙山东西走向25公里、南北间15公里,面积为225平方公里,它由“五陀三十六峰”组成,其主峰莲花峰(大莲花瓣)最高海拔1105米,大部分山峰海拔500~800米。

主要景点莲花峰、棋盘陀、胭脂湖、蚕姑陀、老君堂、迷魂谷、蜡烛峰、马耳峰、五勇士陈列馆和五勇士纪念塔等。1941年9月25日清晨至中午,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五名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将日伪军引向棋盘陀下的牛角壶峰巅小莲花峰,这里三面绝壁,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5人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把枪枝摔坏,舍身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技挂住幸免遇难。诠释了我中华民族抵御外寇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从此“狼牙山五壮士”声名远扬,这里既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又是各种植物、动物等资源丰富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艺术家、摄影家创作的天堂。

欣赏狼牙山作品的摄影感悟

撰文:刘志超

山水风景是大众、文人墨客、艺术家、摄影家等最喜欢的视觉体验。近期所欣赏的狼牙山摄影作品、虽是影友初行之作,却令我惊叹不已,因为在影像内外我感受到了巍峨的狼牙山山魂就是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化身……纵观全组照片领悟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新时代深刻内涵。其作品有气势、有力量、有温度、有家国情怀。作品让我听到了声震山河、滔滔不绝的生命赞歌;看到了气贯长虹、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悟到了民族精神代代不忘的使命担当。这恰恰彰显出作者与读者,创作与欣赏狼牙山风景的主题思想。

全组照片在相机拍照的辅助下,充分发挥了无人机俯瞰高山峻岭的凌空多变转向航拍的优势。过去仰慕高峰望尘莫及的拍照视角,现在均成为自已遥控选择触手可及的视角。从作者宽幅和传统尺寸的取景视野可见,狼牙山刀削斧劈的山峰峭壁远超资料所介绍的“五陀三十六峰”。雄伟高耸的山峰从近到远比比皆是,只要调整视角与高低维度,方可呈现画面不同的结构与气势。

这组照片之所以有欣赏的关注点,关键是有开发延伸创作的潜力,必有选好季节重返故地创作的念头。欣赏阅读后对大山的创作是否可深度思考“三个充分运用”的经验性把握。

充分运用气象千变万化的状态,构思自己倾心感悟的景致。气象系指天气的晴阴冷暖变化,特别是风霜雨雪雾以及雷电、沙尘等。气象是人类不可抗拒的大自然无意识现象,但人们却拟人化视为多愁善感的人间天地。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狼牙山,可隐喻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可寄情着人们对五壮士为国捐躯的悲壮哀思……可见,气象所渲染的天色山体、与陪体环境的变幻,将为创作提供艺术描述的表情元素。

全组照片中,作者紧紧抓住天赐良机气象的云雾,把柔美缥缈的云雾与刚劲峭壁的苍山融入一体,并传承东方审美观念,显现其低调高雅的艺术感染力,赋予画面含蓄与内敛的留白,将敬畏与想象、爱心与价值藏于云雾之中、浸于留白深处。作者既站位于山巅之处尽收眼底凝思构图,又操控无人机更高点,扫描着层峦叠嶂的神圣太行山脊,搜寻着春寒料峭圣洁可用的积雪,作者迎着朝霞将冉冉升起的红日摄入画面,试图呈现出伟人“江山如此多娇”的诗句意境。

充分运用煽情的色彩构成,以及光影、情感、诗意,塑造具有独特视角,与人的心灵、生命息息贯通的山水画卷。色彩源于气象光照的优劣,不同的光照色温,产生不同浓烈轻淡的色调。长期的审美体验积累,使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某些色别与拟人的情思、感受相关联。比如色彩所折射的激情奔放之态、威武悲壮之情、甘于寂寞之境、沉稳淡定之心、朦胧梦幻之谜、和谐生态之感等等的情绪表达。尽管各国文化艺术有差异,关联度也有所差异,但色彩的运用把控,均是摄影创作,尤其是风景摄影的关键要素。这组照片因是早春二月所拍,颜色单一,又无绿色,很难打造完美的生态之美、情操之美。作者有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以绝大多数保持纪实摄影存量基础上,有意制作了多幅具有画意肌理的影像加以补充放在图片结尾处。实践证明有了契合主题的色彩要素符号,才会有效勾勒出它的影调、基调与情调。

充分运用“天人合一”的人生哲理,凝练有意境品质、有审美张力、有人与自然魂魄、有精神解读的风景影像。从狼牙山所想到的,不能把亘古不变的奇峰异石拍成无视觉语言的苍白山寨品,作品不能单纯追求历史的沧桑与唯美,也要为时代留痕,为天地间心灵之美的主人留影。人类与自然之友陪伴为生,世世代代相濡以沫,共度春秋年华,穿越苦难岁月与康平盛世,有其探究影像的永恒意义与社会价值的广阔空间。每次创作都应充分考量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与现代的关系、人性与生命的关系。

摄影:武永明、曹柱清、曹永权、郑学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太行   作品   江山   峭壁   山峰   云雾   视角   气象   色彩   作者   刘志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