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改革风暴来临!誓言砸碎铁饭碗,“体制内”危险了?

“体制内”这三个字,让很多人羡慕的同时,也让很多人用有色眼镜来看待。

而就在2023年两会上,一场有关“体制内”的改革风暴正在袭来。

国家宣布,“中央国家机关编制人员要按5%比例精简”,这一消息引发了全社会热议。

与此同时,在山西、东北等地,一场有关“基层政府裁撤编制”的运动,也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有的地方,体制内编制数量甚至直接腰斩。

中央、地方裁撤编制,这是不是意味着从2023年开始,人们传统观念里的公务员“铁饭碗”,将被彻底砸碎?

对于有意考公的年轻人、已经在体制内的中年人、以及身处局外的普通人来说,这场改革风暴又意味着什么呢?


政府改革的背后原因

政府缩减编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财政缺钱。

2022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3%,比2021年整整少了2万亿元。

财政缺钱,间接导致2022年冬天防疫政策大转弯,各地政府停止常态化核酸、不再坚持长期封控。

而在此之前,诸多东部发达城市和地区的公务员、教师群体,早已集体降薪。为的是节省财政资金,转移支付给更缺钱的中西部地区。

政府的兜里没钱了怎么办?有两种解决办法。

一种办法是增加税收,往兜里装钱。

在之前的文章里,柏年给大家介绍过2023年即将开展的“金税四期”改革。

核心是“利用大数据收税”,将过去难以查税、但实际很有钱的“小企业老板、房东”群体,纳入到征税范围里。

而另一种方法,便是裁撤冗余机关、减少吃财政饭的编制数量,少花钱。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从2023年开始,公务员的“铁饭碗”要被彻底砸碎呢?

是也不是。

说它不是,是因为“裁减编制”,并非一般人印象里的企业裁员,直接让你卷铺盖走人

政府里的编制,就上写字楼里的办公桌一样。有时候桌子虽然在,但是却没有对应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缺编”。

特别是中央机关,虽然这一回编制削减数量多达5、6万个岗位,看起来很多。但是中央部门实际普遍处于“缺编”而不是“超编”的状态,所以裁撤5%编制并不是难事,只不过是把本来空的编制收走而已。

如果有部门处于“满编”或者“超编”状态,也不会直接赶人走。因为最近几年正是“60后”们的退休高峰,等着老一批人退休,不再招新人就可以了。

“60后”退休高峰正在到来

那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体制内的“铁饭碗”,看起来仍然是很稳喽?

也不是。

这一回政府改革,还是切切实实地动了铁饭碗利益的。

因为上述机构在“削编”之后,虽然不会立刻赶人走,但是未来想要再扩招,就会非常困难。

长期来看,依然会节约财政资源。

而人员数量不增加,如果未来工作量增加了,就只能提高已有在岗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人浮于事”现象的出现,总的来看是好事。


地方改革风暴袭来

相比于上面比较温和的中央人事改革,近期地方人事改革则来的更加激烈,堪称“改革风暴”。

以山西为例,早在2020年4月,山西便将其下辖的6个人口不足20万的小县陆续列入试点,大力裁撤机构、削减编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破中国人对“铁饭碗”的幻想。

其实这件事情,还要追溯到2019年底,当时山西省委一位领导前往基层调研,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大问题。

那就是山西共有117个县城,而人口数在15万以下的“小县”共有33个,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这些小县,人口少、经济差,当地财政大多入不敷出,严重依赖上级政府转移支付。

县政府官员,也普遍存在着“等上级给钱、朝上级要钱”的惯性思维;

然而,这些小县人口虽少,政府班子却一应俱全。

县政府的一般架构

不充足的财政收入,供养了大批吃公家饭的人员,比例极不合理,造成人力和财政资源的巨大浪费。

因此,山西便开始试点,探索基层政府改革方法。

其先后分两批,选择了6个人口总数不足15万的试点县,计划用3-5年的时间,实现机构及编制人员数量的大幅减少。

列入第一批试点的是忻州市河曲县、临汾市浮山县,列入第二批试点的是太原市娄烦县、吕梁市石楼县、晋中市榆社县、长治市黎城县。

如今三年过去了,这场地方的试点是否达成目标了呢?

最近半年,参与试点的“小县”陆续公布了改革成果:

第一批试点的河曲县、浮山县,党政部门分别由改革前的36个、35个整合为22个,平均减少38%

全县科级领导职位数量,由改革前的151名、154名精简为128名。

除学校、医院外,县直属事业单位数量,由179个、186个减少为40个,平均减少78%

事业编制数量则由1944名、1964名减少为970名、659名,平均减少58%

第二批试点的其他4个县,改革成果也是类似。党政机关数量平均减少3成,事业编制数量平均减少5成。

如此巨大的机构及人员的变化,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以河曲县为例。

首先是将职能相近的不同单位进行整合。比如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两个不同的机构合署办公,共用同一套人员班子;

再比如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多部门统一整合成一个部门。

原本不同的机构整合成一个了,那么领导由谁来当呢?部分局长直接由副县长兼任。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河曲县目前有7个副县长,除了1个挂职的之外,剩下6个副县长,都在兼任主要部门局长职务。

河曲县机构改革对比 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副县长兼任局长了,那这些单位原来的中上层领导们怎么办呢?只能层层降级。

过去的正局长变成了主持日常工作的常务副局长,常务副局长变为普通副局长。

而在事业单位方面,河曲县改革得更狠。

其县内186个事业单位整合为40个,1964名事业编制被核减为659名,有903人超编。

事业编,也是人们概念里的体制内“铁饭碗”。

然而这一次改革,河曲县却将这近千名“铁饭碗”,要么下放到乡镇锻炼、要么下放到社区当网格员

同时他们的编制也没了,瞬间阶层大变

今天,当数百万大学毕业生争先恐后加入考公、考编大军,985名校毕业生扎堆涌入小城的今天。

山西的改革案例告诉我们,“铁饭碗”也是会被砸碎的。


政府改革的内在逻辑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不认同我的观点。很多人总是“厚黑式”地觉得,千百年来“官官相护”,政府只会越改革越臃肿。

持有这种观念,就是不懂这一轮政府改革的内在逻辑了。

我们要知道,政府也是一个利益非常庞杂的群体。中央和地方利益不一致,上级和下级利益不一致。

今天,很多面临改革的基层政府,政治话语权本来就弱势,很容易成为被改革的目标。

以6个试点的“人口小县”之一石楼县为例,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1.9亿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18.4亿元,占比高达84%。

也就是说,该县机关必须依赖上级的拨款,才能正常运营。

对于这样靠伸手要钱才能维持运转的县级单位,其政治地位低、话语权弱是理所当然的。

上级政府,只会更多地把它视作需要甩掉的财政包袱,改革起来自然也是大刀阔斧。

那么,这样的地方只在山西有么?当然不是。

事实上,山西并不是最早进行基层政府改革的省份。

早在2019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便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15个市辖区撤销,合并为8个县区。行政区划从“15区1县1市”,调整为“5县4区1市”,区少了整整11个。

伊春市是一座典型的森林资源型城市,2013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的国家政策,导致数万外地职工离开。

人口的流失迫使当地精简政府机构,节约财政成本。

此外,山西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改革地。

2022年12月,青海省的玛多县也开始进行机构整合试点,该县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6万人,是全省人口总量最少、机构编制规模最小的县。

按照《试点实施方案》,玛多县党政机构将会由改革前的25个精简至20个,五个领域的执法队伍由5支精简为1支。

由此可见,在全国经济增速下降、人口减少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机构精简、人员裁撤,将会是一场遍布全国的大变革。

许多地方,都有可能成为这场改革的下一个目标。

那么,哪些地区最有可能首先参与改革呢?

首先,面临改革的县都是人口小县

山西的6个试点县中,常住人口最多的县有13万人,最少的只有不到10万人。

人少,政府班子却十分齐全,就会导致人浮于事,财政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其次,这些县城产业萎缩、人口流失

像黑龙江、山西等资源产业曾经高度发达的省份,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其正在面临产业转型的巨大挑战。

而山西试点的6个县,在“六普”到“七普”的十年间,这些县区人口均减少10%以上。

最后,由于人口不足、产业萎缩、税基下降,这些县城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财政严重上依赖上级,普遍被视为“财政包袱”

全国来看,根据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1年全国常住人口不足50万的县(市)共有1257个,其中人口在20万以下的人口小县(市)有434个。

未来它们都有可能,成为首批被改革的对象。

同时,全国人口收缩型城市有266个,总数占到了全国城市的40%左右。城市人口在十年间跌幅超20%的城市整理如下,均在东北地区。

在人口收缩的大背景下,政府机构也只有“瘦身强体”这一条路可走。

人口严重萎缩城市排名

除了公务员、事业编,小城市国企其实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和被改革的风险。

很多地方国企依赖政府补贴生存,例如公交公司、水电燃气公司。

相比于政府机关,国企的政治地位更低,同时也更加市场化,裁撤人员的舆论负担也没有政府单位那么重。

如果政府无力补贴,那么改革势必就会到来。


对普通人的影响

今天,在大城市“工作内卷”的环境下,很多人羡慕小城市工作轻松、收入不低的中产阶层。

网民们甚至将该阶层整理为8个字,“军公医教油电烟银”

但是,这些岗位究竟好不好,还是要根据该单位的财务情况、根据该地区的经济情况来判断。

就拿教师来说,2022年的河北邯郸峰峰矿区和山东菏泽定陶区,均被曝出由于当地财政压力而拖欠教师工资的新闻。

所以,很多地方的“体制内”并没有那么香。

当百万大学生为考公、考编埋头苦读时,我们首先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研究好报考地区的人口及经济发展情况。否则一旦改革来临,刚进入体制的年轻人最弱势,可能率先被砸碎刚刚端起的“铁饭碗”。

“六普”至“七普”人口变化图,来自Mapping

其次,对于已经在体制内的中年人,尤其是在“人口流失并且财政高度依赖上级”地区工作的人,需要提前做好抗风险准备

虽然体制内并不会像企业一样暴力裁员,但是降薪、撤编的通道已经完全打开。我们需要提前规划人生的其他预案,以免改革到来之时无所适从。

而对更广大的普通人来说,今天政府有魄力进行改革是好事,证明我们的政府依旧在为社会最大福祉做考虑,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小圈子”。

关于“政府治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问题。78年前,毛主席曾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那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而刚刚过去的二十大,则指出了第二个答案——“勇于自我革命”

很庆幸,我们所有人都正在看到政府,在名为“自我革命”考题上写下自己的答案。

希望它能交出一个,足以让历史铭记的答卷。

~全文完~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欢迎关注我,转发、收藏并随手点个赞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铁饭碗   伊春市   河曲县   体制   政府   山西   上级   试点   誓言   人口   数量   财政   风暴   人员   机构   地方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