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开年两月仅卖49台,造车新势力的“出海”都是“口嗨”?


造车新势力的出海之路,似乎困难重重。

近日外网统计称,截止2023年2月中下旬,蔚来2月份在欧洲注册量仅为32辆。

今年1月份,蔚来欧洲的注册量甚至仅为17辆。

看到这般“夸张”的销量数据,电动星人也是抱着求证的心理,去网上找了一下。

果不其然,在各大官方网站逛了一圈,找不到只言片语。

更别说其他家诸如小鹏、威马们了,也是完全没有。

销量差不公布,或许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就这不超过三位数的销量,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出海两载,造车新势力的美好“欧洲梦”也算是破灭了。

而多年的心血投入,最终换回的不过是落寞的销量和数亿美元的教训罢了。

花数亿“陪跑”,“流量”和“销量”成反比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出海有个好处。

便是借助海外布局向外界讲述新故事,方便打造品牌差异化,更可以借此获取融资等。

彼时,凭借这么一个“出海故事”,造车新势力还能赢得一波流量。

还记得在2021年底的NIO DAY上,蔚来宣布2022年蔚来的产品与全体系服务将在德国、荷兰、瑞典、丹麦正式落地,并分享了一张海外市场布局地图。

蔚来计划到2025年在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国。

现在回过头来看,海口夸大了,流量也赚到了,但销量却是声讯全无。

实际上,把车卖到国外去可比国内难得多,更不是一条好走的路。

毕竟,想要做汽车出口前期得做大量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筛选市场、挑选产品,然后还要跟当地经销商、大客户进行前期谈判,接着了解消费需求并对产品进行调整和当地认证等等。

这些,都是要经过几年规划的,更遑论是欧洲这些老牌车企的阵地。

表面来看,早早定下禁燃时间的欧洲,在政策和环境等各方面,都为造车新势力提供了宽松的市场氛围。

同时,国外的汽车巨头们在电动化、智能化上转型缓慢,无论是BBA还是大众、丰田这样的主力,似乎都开始“掉队”。

从造车新势力的角度来看,这就像迎来了最佳的超车时机。

但事实上,欧洲并没有外界想象得这么美好,不算大的市场份额早已被本土车企们瓜分殆尽,这里并不是蓝海市场。

雷诺、BBA、大众等巨头们,在欧洲市场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积累,牢牢掌握着这块市场的话语权。

造车新势力想要凭借着电动化、智能化水平追上甚至甩下传统巨头,复制中国的高端模式,可能性不大。

也正因如此,造车新势力出海两载,一直是流量与销量成反比,持续亏钱,大家依然都处于花钱陪跑阶段。

造车新势力的“出海困局”,怎么破?

与造车新势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传统车企的电动汽车品牌在欧洲受到热捧。

作为2022年中国出口第一的整车企业,上汽集团全年出口90.6万辆,同比增长45.9%,连续7年位居国内车企出口榜首。

其中,欧洲成为上汽集团首个“10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

而从上汽的火爆销量,多少也能窥探到一丝欧洲市场的成功之道。

传统车企出海,无不是在产品、销售端、供应链等做到了极致,更有多年的各维度积累。

造车新势力此前出海欧洲,多少有点类似“关公面前耍大刀”,这也导致此前的投入激不起一丝水花。

首选,要不断刷新对自身定位和海外市场需求的认知,从中找到适合自身正确的出海之路。

是要“降下身段”,还是“高端路线”,这都需要细细谋划。

如若依旧坚持“高端路线”,那无论是在市场品牌开拓,还是在售前售后保障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这背后,造车新势力或许仍需向传统车企学习,做好规划、增强实力才能在欧洲市场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智驱公论

没有销量,就是出海最现实的问题。

在这背后,都是因为国人与海外用户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审美情趣都需要巨大差异。

而“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案例,更比比皆是。

因此,造车新势力想要取得海外真经而归,“九九八十一难”恐怕躲不过去。

这样花钱费力,还不如专注精力先守好国内这个“基本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新势力   欧洲   大众   销量   流量   传统   海外   品牌   市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