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归来”的卢拉为何在美国遇冷

列国志-巴西篇01

一、卢拉美国遇冷

2023年巴西新总统卢拉在当选后,在于一月底首次出访传统友好邻国阿根廷后,受拜登邀请访问美国。本来拉丁美洲国家甭管领导人政治光谱如何,上台后都需要根据地区局势去拜一拜美国的码头,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卢拉却在美国受到了明显冷遇,难道美国是为专程羞辱卢拉才邀请其访问的吗?

在卢拉访美期间,对于卢拉最关心,也是巴西最迫切的经济问题,美国却只给与巴西950万美元投资去保护“亚马逊地区”。亚马逊丛林被比喻为“地球之肺”,虽然此举实在是情理之中——美国人对保护环境哪里上什么心?国内那么大一列火车泄露有毒液体,水都染成彩虹了也没见美国政府有什么负责任的举动,指望美利坚真金白银的补贴他国环境和民生事业,也实在是为难他们。

但确实出乎于情理之外,同比欧洲,德国舒尔茨去一趟巴西,直接敲定两亿欧元的投资,就连北欧国家挪威,也是成立了按亿级别的基金会。可美国却在巴西总统主动受邀访问中,只给区区950万美元。受辱后的卢拉必须要有所反应,随即而来卢拉允许两艘伊朗军舰停靠里约热内卢港口补给(达纳号驱逐舰和马克兰号直升机航母、说是直升机航母有些勉强,不过中东可以理解),美国朝野轩然大波,距上一次敌对国家的军舰出现在自己后院应该都是苏联解体前了。不过我们判断,美国人在接下来二十年中将一次又一次不得不接受这种突破过往底线的事情。

二、美国人为何不喜欢卢拉

从这个事情中我们可以再一次看到美国的精分本质,对于中国来说:“政出三门”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因为一般来讲这会暴露组织内部的弱点,尤其是高强度的对抗中可能就是招致致命杀招的起因。

卢拉应拜登邀请访美可以视为白宫对巴西释放友好信号,但是对美国而言,卢拉绝不会是什么讨喜的人。

1、政治理念对抗

卢拉是穷苦工人出身,典型的左翼领导人,天然光谱就是要反对拉美系的三座大山(军阀、地主、教会三位一体的考迪罗政治),而考迪罗背后的势力就是美国。

我们不止一次的提到过美国海洋系贸易体系惯用的“小宗治大宗”的手法,扶持人见狗嫌的军阀买办出卖国家利益,其在面对国内风起云涌的反对浪潮只能对美国俯首帖耳甘心摆布。利用豪强来治理民众是新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一贯布子。

所以对于美国而言,被统治地区民众中呼声过高,就意味着豪强的统治力变弱,而豪强的统治力变弱就意味着美国在当地的利益安全保障弱一分,再想拉拢豪强强暴民意的成本就高一分。

2、利益基础不同

基本自苏联解体以后,美国的制造业就是一副江河日下的状态。

制造业增加值在美国GDP中长期下滑,无法遏制: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

美国现在早就不是二战那个“三天一战舰、七天一航母”的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了,早已转变为以“金融立国”为根本,以服务业吸纳国内剩余劳动力的发展模式。所以从根本利益上讲美国和中东(产油区)、南美(大宗商品区)的经济纽带早已经越来越脆弱了。

现在还是要客观地看待美国的现状:烂船也有三千钉,美国的硅谷还是能够代表部分高科技生产力,尤其是人工智能方向;好莱坞还是能够出产一些非常震撼的影视工作作品;尤其是美联储,更是万众瞩目,加息降息之间关乎多少人的饭碗。

不过谈到工业嘛,嗯,懂的都懂。现在美国本土根本用不上巴西出产的原材料。

目前巴西第一大出口国和进口国都是中国,即使是右翼的博索纳罗上台也改变不了这一点,更何况左翼领袖上台,未来可以预见中巴之间的关系仍将继续发展,也就具备更高的踢开中间商赚差价(美元体系)的需求。

所以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巴西和美国的关系在减弱,和中国的关系在走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朝野会以什么样的眼光审视卢拉?还投资巴西,那和资敌有什么区别。

3、巴西要搞南美货币,这事等于触碰美国人的逆鳞

在卢拉访问美国前,先去了一趟阿根廷,然后阿根廷官方发文:我们(阿根廷和巴西)决定推进关于可用于金融和贸易流动的南美共同货币的讨论。

这事看着不起眼,可实际上非常耀眼。觉得美元体系对自己不利有过另起炉灶心思的人那不是一个两个,可最后结果呢?

卡大佐被人从沟里薅出来。

萨达姆被人硬拖上绞刑架

在美国强盛的时候这都不叫事。

不过美国人的态度是前后一致的,那就是这事谁干谁死。

2022年开始美元体系算是流年不利,先是逼出了俄罗斯这样的头号反贼——将与友好国家用卢布和本币交易;沙特也要和中国用人民币进行支付、伊朗等中东国家也在跟进。巴西虽然不是说要投奔中俄,但以美国人的视角看你“巴阿”货币联盟怎么看怎么觉得可疑。美国人心里念叨:我们大统领好心好意邀请你来华盛顿,结果你出门之前先签订一个什么“区域货币”,那可真是蹬鼻子上脸下眼药,没给你当场撵出去大爷们已经够客气了,还想要援助?!

总结来看,巴西的左翼属性,均贫富的执政路线,与中国素来友好的关系和不断发展的经贸联系,使得巴西作为南美大国成为一个对美国来说逐渐脱离控制的存在,所以美国对卢拉的态度是猜忌的,是看不顺眼的。可同时呢,卢拉做事比较有余地,并未走极端路线,上台后优先拜的也是美国码头,美国也缺乏像封锁古巴或者委内瑞拉一样的动力。在这样的局面下就形成了美国对卢拉冷淡的局面。

三、卢拉带领的巴西将走向何方?

卢拉上台后接前任博索纳罗留下的烂摊子:新冠疫情死亡69万人;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几千万人面临饥饿的威胁;亚马逊森林被大举焚烧,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国企私有化“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经济倒退到2008年水平......巴西,无论是经济、内政、外交、治安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重重的困难。

人民怀念卢拉,怀念博索纳罗上台之前巴西被称为“金砖四国”时期的勃勃生机。

在上一任期中卢拉延续了前任的经济政策,主张建立以推动社会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通过降低利率、税制改革、增加出口、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恢复经济增长,减少对外资的依赖,实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巴西经济的快速增长。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卢拉实现了自己任内GDP年均4.3%的增长,巴西重回世界经济十强行列,为此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纷纷将巴西提升为“投资级”。金融危机爆发后,凭借着宏观经济的稳定,巴西成为率先走出危机的国家之一。

卢拉将缩小贫富差距作为执政重点,把“确保所有巴西人一日三餐”作为自己任内最大使命。通过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最低工资及政府补贴等方式切实增加了中下阶层的收入:贫困阶层收入五年间增长22%;2003~2006年新增465万个就业岗位;最低工资创下20多年来的最高值,自2003年到2010年,巴西有2000多万人摆脱了贫穷进入中产阶层;

中产阶级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从2004年的42%升至52%;赤贫人数在卢拉首个任期减少28%。庞大的中产阶层带来了巨大的消费能力,巴西国内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和繁荣景象。

在上届七年任期中卢拉推行 “零饥饿计划”“家庭救助金计划”等系列社会政策。受惠家庭达1100万户。

卢拉:只要巴西每个人都吃的上饭,我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但为了巴西的前途,为了巴西人民的福利,卢拉注定会在不同程度上偏离美国对巴西的预设:为了增加巴西产业的收入,就要加大和中国、德国等制造业大国的联系;为了便于交易减少损失,就要谋求区域货币自主权;为了改善环境重建雨林,就要接受国际(除美国外)的赞助和投资。这方方面面都可能驱使着卢拉加入反美元收割者联盟。

从卢拉在美国预冷而欧洲尤其是德国却给与巴西大量投资的对比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由于美国逐渐产业空心化,导致从经济维度上美国已经实质成为了巴西的矛盾方,阻碍巴西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并锁死了巴西的产业升级。而且对巴西日益离心离德,与其他制造业国家的来往令美国心存芥蒂。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趁着美国全球货币体系出问题的时候,卢拉做了和卡扎菲、萨达姆乃至普京、沙特、伊朗等过类似的事情——货币区域化、自主化,实际挑战美元全球霸权。至于拉美国家为何和美国离心离德,请关注下一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亚马逊   南美   阿根廷   伊朗   中东   豪强   巴西   左翼   美国人   美国   中国   货币   体系   美元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