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史杂谈-刘邦分封功臣:萧何为何排第一

#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他是初汉三杰之首,能力出众却又甘愿跟着一个不如自己的刘邦?话不多说,时间调到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90年,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

一时间各地纷纷响应,随着二人揭竿起义的开始,这场反秦的暴政也正式拉开了序幕。而我们的主角之一刘邦和萧何也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刘邦 萧何

无赖与萧

众所周知,由于刘邦早年的经历实在是拿不出手,如果要用一个词中肯评价的话,那“无赖”这个词儿最合适不过了。

毕竟聚众斗殴,勾搭妇女这种事情几乎可以说贯彻了刘邦起义之前的整个时期。照理来说,一般这种人跟起义这种词是完全挂不上钩的。

但万事无绝对,由于那时候的刘邦“声名远扬”很快就被朝廷注意到。考虑到刘邦这人是打架斗殴的一把好手,当地领导就决定对其招安。

毕竟让他抓个壮丁,打个毛贼还是很靠谱的。于是无赖就瞬间变成了泗水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治保主任兼保安队长。

刘邦

成为公务员领着五险一金的刘邦你要是这会让他起义,他可能把你腿给打断送去衙门。然而还是那句话,万事无绝对,因为当时秦朝正忙着疯狂搞基建,从皇陵到长城,从长城到阿房宫。

可以说四处征集人手,上至仅剩半口气的大爷,下至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都被派去修工事去了。而刘邦在这时被委以重任,就是让他押着这些人去工地干活。

和陈胜吴光起义的原因差不多,按照当时秦朝的律法,延期不到或者人员逃失的,连同押送者一并给咔嚓了。

交不了差的刘邦此时面临两个选择:一,把人送过去,然后一查人数不对,大家一块死。二,把这些人放了大家一起逃命。

于是刘邦果断选择了第二条,本着无赖的精神能活一天是一天。

但万万没想到啊,这些放了的人非但没各自逃走,反而还挺义气地要拉着刘邦,说要跑一起跑,要死一起死。如此江湖味十足的情景还真让刘邦感动了。

但是问题来了,跑是能跑,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啊。刘邦可是有家室的人,身为公务员,户口本上人数可是写得清清楚楚。

到时候自己跑了,老婆孩子热炕头可就没了。这时候我们的第二主人公出场了,他就是萧何。

萧何和刘邦本来是一个单位的,但不同于刘邦,萧何正经九八五高校文科生毕业,精通大秦厉律。

在县里给县令当秘书兼参谋长,值得称赞的是,对比于串门都遭人嫌的刘邦,萧何的人品是好得不得了。

萧何

而萧何对刘邦也是出奇地好,好到令人发指,就好比单位领导逢年过节发红包,每次萧何都给刘邦多塞了二百。在萧何的眼里,刘邦一定是个能成大事的人。

当然,历史也的确验证了萧何的眼光。在刘邦从泗水亭长变成通缉犯的时候,也是萧何暗箱操作,保下了刘邦的老婆孩子。

此时天下大乱,各地起义的声音不断。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刘邦大手一挥:老子要革命!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刘邦决定先带人找自己的上司报仇。在与萧何的配合下,刘邦成功攻下沛县,在暴揍了沛县县令后,众人就开始拥立刘邦为沛公。

当然,你让刘邦带十来个人打架行,但要是让他带十来万那就够呛了,此时萧何的重要性也就出现了,作为集团的二号人物,萧何负责处理内政,招兵买马,筹集粮草等等一些列的事务。

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大,两年后二人就想着小打小闹也差不多了,是时候亮亮相了。于是挥军西征——打到咸阳老家去。之后就是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对于刘邦的士兵而言打仗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提高生活质量反对压迫。在冲进皇宫后就开始四处搜刮珠宝玉器。而萧何也不例外,不过对于这些金银珠宝,萧何并没有放在眼里。

而是四处搜集秦朝的地理图册,户口档案,粮饷库档等等几乎朝廷收录的所有书籍。可以说这些东西为后刘邦争帮了天大的忙。

萧何月下追韩信

和冲入秦皇宫的士兵一样,刘邦这个一年赚不到几个钱的人看到皇宫里金银珠宝后,也是完全沦陷了。

不过这种富贵享乐的日子刘邦并没有过上几天,在保存完书籍后萧何一巴掌就把刘邦给打醒了。

毕竟按照剧情发展,项羽这会也该来了。果然,随后项羽入关,一把火把咸阳烧得干干净净的。这里就显示出了萧何战略性的眼光。

公元206年四月,刘邦被项羽分封为巴蜀汉王。也就是这个时候,萧何又给刘邦找到了一个能人,此人就是韩信。而刘邦也是给韩信封了个都尉一职,主要负责管理粮食。

由于被项羽封到了巴蜀,当时刘邦的很多士兵其实都不愿意去,毕竟那时候的巴蜀说白了人迹罕至往往都是被发配的地方。

所以很多士兵都在途中或散或逃,韩信也不例外。而又是萧何,作为一个文臣,快马加鞭连夜追赶,这就是历史典故萧何月下追韩信由来。

不仅如此,按照萧何的意思,韩信最少是得统帅级别的人物。

而刘邦这个人虽然缺点一大堆,但是有个优点却是一般人不具备的,那就是听劝。而结果,也确实如萧何说的那样,历史又一次验证了萧何眼光。

在随后的几年里,刘邦韩信前方杀敌,萧何坐镇后方安抚百姓,恢复生产,不遗余力地收拾关中残局。靠着惊人的速度,被项羽一把火烧干净的咸阳,愣是让他在短短几年内恢复十之八九。

靠着自己的政治手段,萧何在后方对农民减免税收,给寻常百姓分封爵位,又把朝廷的皇家花园腾出来给百姓种地。

在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后,才有这么多人愿意上战场,补充前方兵力。虽然对手是项羽,但萧何每次都能在危机之下扭转乾坤。

刘邦项羽打了这么多年,虽然屡战屡败。但每次都靠着萧何的谋划将刘邦变成了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就这样生生地把项羽给耗没了。不过萧何也不傻,毕竟自己长年留守后方,难免遭到猜忌。

毕竟是个人都能想到此时的萧何要威望有威望,要手段有手段,自立为王虽然夸张,但后背阴一手刘邦转投项羽什么的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如萧何这样聪明的人,也不可能想不到这点,于是萧何就将自己的子侄送去前线刘邦那里充当人质。

萧何首功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刘邦最终战胜项羽赢得了天下,再之后就是分封功臣。

首当其冲的就是萧何。其实这里有一点是要说明白的,刘邦萧何虽然共事这么多年,但依然是两路子的人。

刘邦的那群人热闹,匪气,而萧何在里边显得格格不入,所以萧何很少出现在刘邦的那一队伍里。但尽管如此,在分封功臣的时候,刘邦还是把汉朝第一功臣的称号给了萧何。

当然,大家都是脑袋栓裤腰上打的天下,尤其是武将们。自己豁出命挣来的,凭什么把首功给一个没有性命危险的萧何身上。

这就又引出了第二句名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按照刘邦的意思,咱们前线的人只需要往前冲就行,脑子这种增加身体负担的东西可有可无。

但萧何不一样,就单单一个国家税收政策怎么施展怎么安排咱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人家萧何不但要处理国事,赈灾济民安抚百姓这种都是他的活。这事处理不好了,想想咱们当初起义的原因。

不就是秦朝灭亡的原因吗?再者人家虽然留守后方,但是咱们走的每一条路线,哪儿能设埋伏,哪儿容易被夹击。哪儿粮草多,不都是人家对地理超强的认知吗。所以人家首功没毛病。

而更有意思的是,萧何不但封为第一功臣万户侯,刘邦又给加封了两千户,很多人不明白这多加封的两千户是什么意思,其实正是刘邦报答萧何当年沛县共事之恩。

前文说过刘邦做泗水亭长的时候,每年领导过节发红包,萧何都会特意给刘邦的红包里多塞二百。也正因如此,才有后来的加封两千户。于是萧何位列功臣之首,位列开国第一侯。并且整个楚汉时期,只有萧何能带剑进殿。

虽然史书上很多人都有这个权利,但实际上那些都是已经把持朝政的权臣,比如曹操这种完全已经架空天子权利的人。

而且这种带剑进殿的权利是他们自己封的。所以只有萧何是皇帝亲自下命令授予的这种特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刘邦   功臣   沛县   泗水   项羽   亭长   秦朝   无赖   士兵   杂谈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