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副师长去内蒙视察,发现流浪汉竟是牺牲12年战友,一等功臣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3年4月的某天,118师副师长瞿文清一大早便急匆匆的出门,原因无他,只因自己苦苦追寻了几十年的战友有了消息。

随后,瞿文清来到了内蒙古美丽河村,见到了村长。

“村长,于水林在家吧?麻烦您带个路,我是他的战友!”

“于水林?没有这个人,你们走错了……”村长听了于水林三个字,直接向瞿文清摆摆手,示意他们离开。

“老伯,我那位战友的家就在这里,我知道他在家,您就带我们去吧!”瞿文清再次恳求,接着,在瞿文清的软磨硬泡之下,村长带他找到了于水林。

然而,见到于水林一瞬间,瞿文清却大吃一惊,因为眼前的于水林蓬头垢面,衣衫破烂,哪里还有曾经战斗英雄的样子,已经完全变成了流浪汉!随着于水林一声“指导员”叫出,瞿文清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抱着对方就嚎啕大哭。

旁观的村民大吃一惊,心想村里的一个流浪汉,怎么就成了战斗英雄呢?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当年于水林身上又发生了什么呢?

于水林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感兴趣的老铁可以在弹幕上打上想知道,真相马上为您揭晓!


英雄无畏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试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组织“联合国军”参战,并把战线推近至中朝边境。

为保家卫国,中央决定立即出兵,由彭德怀总司令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远赴朝鲜抗美援朝,其中就有于水林所在的118师。

1951年年初,抵达朝鲜战场的彭德怀总司令在认真分析了敌我情况后,决定采用迂回穿插战术。118师作为40军的一部分,被安排在横城区域,作为东线主力部队对敌人进行进攻。

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任118师352团3营8连指导员的瞿文清看着斗志昂扬的战友们,既欣慰又心酸。这些志愿军战士手拿钢枪,面容坚毅,脸上写满了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谁都知道这是一场生死之争,流血牺牲在所难免,可是这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上却没有一丝胆怯。

战斗前一晚,瞿文清照例开了动员大会,可是,面对这一颗颗年轻火热的心,似乎也不用多说什么。因为他们有一颗无畏的心,他们坚信中国共产党必胜。

2月11日清晨,当美军的坦克和装甲车缓缓进入118师的埋伏圈时,战斗正式开始了。手持手榴弹、枪械的年轻战士们率先打响了第一枪,哒哒地机枪声、轰轰地手榴弹爆炸声,唱起了最雄壮的歌曲,而美军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反击。

可有着坦克和装甲车作为护盾,美军如同顶着个“乌龟壳”,一般的子弹很难穿透车身给以致命伤害,反而是我军战士受伤惨烈。因此战斗一开始,我军便落入下风。

年轻的于水林看着美军开着钢铁机器耀武扬威的模样,只恨自己无能。短暂的思考后,他看准时机,借着战友们的掩护,在枪林弹雨中左突右进钻到了敌人车队附近,以矫健的身姿将手榴弹投掷在了敌人的车轮之下。手榴弹爆炸后,又一马当先地手持机枪冲出去扫射。

不幸的是,于水林在冲锋的途中被击中右臂,可是这点伤痛于水林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仍集中精力奋勇杀敌。在于水林的带动下,战士们愈战愈勇,最终成功摧毁了美军的装甲车,歼灭了装甲车后的敌人。

就在众人为胜利欢呼雀跃时,于水林突然看到几个美军逃到了不远处的小树林中,眼看就要消失了。说时迟那时快,于水林拔腿就追,来不及和战友打招呼就端枪冲了上去。养尊处优的美军奔走在地形复杂的小树林中根本跑不快,因此没一会就被于水林追上。

接着,于水林一枪放倒一个,两枪就击毙了两名美军,剩下的人看到他枪法如此精准,连忙止住脚步举手投降。

当于水林带着被俘虏的美军归队时,体力早已透支的他连瞿文清的夸赞都没听完,就一头栽倒在地。这时众人才发现他右臂受伤严重,已经失血过多昏迷了。

复员回乡


于水林再次醒来已是几天以后了,听到他醒来的消息,瞿文清连忙赶来道:“你小子可以啊!因为你咱们全连荣获二等功,你也被评为了‘二级战斗英雄’,现在到处都在传你的故事呢!”

听到这个消息于水林高兴不已,可当他摸到自己空荡荡的右边袖管时,顿时慌乱的看向指导员,着急道:“指导员,我的胳膊呢?”

被于水林焦灼的目光注视着,瞿文清实在不知如何开口。

原来,战场上的那一枪直接击穿了于水林右臂的骨头,而受伤后他不顾生死的继续战斗使得伤势更加严重,因此当送到后方接受治疗时,已然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医生在检查之后,发现于水林的右臂已经严重感染,如果不截肢,性命都有可能保不住。

医生将情况告知指导员瞿文清后,他思虑良久。一边是年轻的生命,一边是青年向往的战场,他知道这对一个战士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可他别无选择,最终含泪同意手术。

在于水林昏迷的几天里,瞿文清想过他的失望与痛苦,却忽略了一个战士对战斗的渴望。

因此,于水林在发现胳膊没了之后,不顾身体的孱弱,立即拉着瞿文清问道:“指导员,我还能回8连继续战斗吗?咱们连队不能少了我啊!你不能把我留下!”

瞿文清不敢直视那一双纯粹的眼睛,只能强颜欢笑地说道:“组织在后方给你安排了一个文职工作,虽然分工不同,但也是为革命做贡献嘛!”

年轻的于水林听后,瞬间丧失了所有的精气神,缓了好一会,才失落地开口:“我现在已经是个废人了,从小也没念过什么书,就别给组织添麻烦了,文职什么还是算了吧!”

瞿文清别过脸强忍泪水,又抚上于水林的左肩道:“瞎说什么呢,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枪林弹雨都能闯,这点难题还能难倒我们的战斗英雄嘛!再说文职工作也很重要,你可不能轻视它啊!”

可此时的于水林哪里听得进去呢,他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瞿文清还想再安慰几句,可无奈战事太紧,最终只能匆匆离开。瞿文清本想着等有时间了再好好劝劝于水林,可他不知道,这一别,便是十几年的光阴。

于水林在伤好后就和118师的战友断了联系,并向组织提出了复员申请。申请通过后,他便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一路上,右臂的疼痛始终折磨着他,但他咬紧牙关,硬是一步一步地走回了内蒙古老家,那个生他养他的美丽小村。

看着熟悉的小路、听着亲切的乡音,于水林难掩心中喜悦,可连日的赶路让他本就伤残的身体更加虚弱不堪,走着走着,他就昏倒在了地上。

村民发现他的时候,于水林已是满脸污垢,难辨真容,身上的解放军制服也肮脏不堪,而右臂的位置还空空荡荡的,似乎还隐隐有血迹渗出来。纯朴的村民们看着于水林这个样子,一时间面面相觑,不知这个年轻人为何会倒在这里。

要说也不能怪村民,于水林出生在一个贫苦人家,10岁时,一家几口除了他都死于战乱,随后他便一直辗转各地乞讨为生。长大后,他便当了兵跟着部队走南闯北,这一走就是许多年,因此回来后家乡竟没几人能认出他了。好在,最终村长记起了他,于是立即让人找大夫给他医治。

接着村民们便忙乎了起来,请医生的、烧热水的、照顾病人的,各司其职,很快就将于水林安排妥当。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医生请来后病是看了,可看了病之后于水林却没钱付给医生,最终,还是村长替他把医药费垫付了。


英雄变流浪汉


村民都离开后,村长问出了憋了老半天的问题:“孩子,你怎么回家来了?是不是仗打完了?”

于水林似乎早已准备好答案,故作为难地告诉村长:“我……我当了……逃兵。”

事实上,于水林是经部队同意复员回来,根本就不是什么逃兵,他这么说,不过是对组织安排的文职自己没去产生的愧疚心理而已。然而村长看到他落魄的样子,却相信了他所说的话。

“看你的情况,估计你也是不得已,以后就留在村里吧。但你要知道村里没人有闲钱能养活你,以后日子怎么过,还得看你自己。”思量片刻后,村长拍拍他的肩膀嘱咐道。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村长帮于水林隐瞒了“逃兵”的身份,只说是打仗落了残疾,部队也找不到了,不得已才回来的。后来,村长还为他安排了帮人放马的活计,每天吃住都在马棚,几乎不与人来往,长此以往,人们都忘记了这么一回事,也渐渐习惯了村里多出了一个“流浪汉”

从此,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斗英雄消失了,只有一个放马的流浪汉留在美丽河村。

而当年想着战斗结束就回来开导于水林的瞿文清,在离开战地医院后立即接到了新的任务,很快便随部队开拨到了其他地区。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两个人就此失联。

之后,经历了多次战斗的瞿文清因战功卓著,被逐步提拔为了副师长。不过,即使到了副师长,瞿文清心中始终有个结,那便是当年在战地医院一别后杳无音信的于水林。他后来找过于水林被分配的文职单位,但一无所获,工作人员直接告诉他单位从来就没有过这个人。

为了找到这位战友,瞿文清想尽了办法,但转眼十几年过去,他还是一无所获。因此,战友于水林的下落便成了瞿文清心中始终解不开的结。

多年寻找,瞿文清只找到了一些简单的线索。如他曾调阅当年的资料,但因为战争年代,社会动荡,资料记录不完整,只查到了他是内蒙人。而后他又打听了118师原来的战友,可原先与于水林的交好的战士都已牺牲,只从个别人口中了解到于水林是内蒙某个村的人,具体是哪个村则没有人能记清楚。

虽然线索获取困难,但瞿文清从未放弃过对老友的寻找。每年只要有空闲,他就独自一人奔走在内蒙各地,四处找寻这位二级战斗英雄。可是,面对辽阔的内蒙,瞿文清年年都是失落而归,这茫茫寻人路,他越来越没有走下去的信心。

1963年,瞿文清再赴内蒙寻找老友,这次终于有了可靠的线索。他从内蒙古赤峰县的一位干部口中得知,当地一个名叫美丽河的村庄里有个叫于水林的人,不过那人只是个流浪汉,可能并不是瞿文清要找的人。只要有线索,瞿文清就兴奋不已,因此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可能他也要去。

当年4月,瞿文清来到美丽河村。一下车,他就立马找到村长,向村长问起了于水林这个人。

“于水林?没有这个人,你们走错了……”村长听了于水林三个字,直接向瞿文清摆摆手,示意他们离开。

听到村长这样的回答,瞿文清本能的感觉一种不对劲。因此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是对村长软磨硬泡,终于,村长同意将他们带到于水林面前,瞿文清为此激动不已。

当瞿文清看到蓬头垢面的于水林时,大吃一惊,顿时愣在了当场。记忆中的于水林明明是个一身朝气的小伙子,可眼前这个胡子拉碴、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哪里还有半分战斗英雄的样子。然而,看着流浪汉的眉眼,瞿文清确定了这就是他寻找十几年的战友——于水林。

随着于水林一声“指导员”叫出,瞿文清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抱着对方就嚎啕大哭。

很快,于水林的战斗英雄身份就在村落里传开,人们听到于水林的经历后,都感到难以置信,更无法理解为何他正常复员回家却把自己说成逃兵。尤其他还隐姓埋名当马夫十几年,一个战斗英雄生生变成了流浪汉。对此人们对他既钦佩又惋惜,那么一位前途无限的战斗英雄,就这么蹉跎了一生。

在瞿文清的帮助下,于水林的战斗英雄身份很快被恢复。并且瞿文清还帮他找到了新的住所,给他打理卫生,慢慢让他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而其他战友得知于水林的消息后,也纷纷涌至美丽河村探望他,鼓励他重拾信心,好好生活。

一位战斗英雄沦为流浪汉,于水林的遭遇让人既敬佩又惋惜。但不管如何,于水林曾经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舍生为死、保家卫国却是事实,我们能有今天的和平生活,自然少不了千千万万个如于水林这般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因此,我们要学习于水林身上英勇无畏的精神,让这种精神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内蒙   流浪汉   战友   无畏   朝鲜   装甲车   指导员   文职   逃兵   右臂   师长   村长   功臣   美军   战士   牺牲   英雄   发现   年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