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支招数字适老:建农村老人信息库,数字技能培训下乡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老年人数字生活研究课题组近日一份关于“农村老人数字困境”的研究引发关注和共鸣。调查显示,城乡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步伐分层明显,数字素养差距较大。农村老人更易沉迷刷短视频、经常受网络谣言困扰,遭遇网络诈骗比例更高;虽然城市老人触网程度更深,不少人手机玩得溜,但遭遇到网络投资骗局、诱导消费的风险不容忽视。

2023年全国两会已经拉开帷幕。作为民生热点话题之一,数字化适老也备受关注。老年人数字鸿沟如何消弭?有哪些举措可以进一步推动数字化适老改造?如何推进乡村数字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数字化适老问题建言献策。

建议将网站和APP适老化写入国家标准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老年人“网络掉线”问题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决。对此,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希望通过技术和制度双管齐下加以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副市长杨伟坤建议,积极打造老年人数字普惠服务平台;强化老年人数字普惠社会协同,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化生活;开展老年人数字普惠教育供给;通过宣传,引导、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引导老年人融入数字普惠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希望人工智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建议,设立人工智能关爱老龄社会研究专项,鼓励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老年人群的安全守卫、家政护理、情感关怀,大力支持家庭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研发,推动机器人进家庭。他还建议将科技适老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除了技术层面,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迟日大希望制度层面也能跟上步伐。他建议,网站、App等应当开发老年人子女等家庭成员与其关联账号、为其代办业务等功能,必要时可将适老版本、界面和操作流程的配备写入相应的国家标准。

建议加快搭建统一的适老化大数据平台

下一步如何推进“老有所乐”“老有所医”?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建议,应加快推动中国特色适老服务体系建设,出台鼓励政策以引导企业针对不同生活场景,重点开发适老化的家电、家具等日用产品,智能轮椅等辅助产品以及老年益智类等休闲陪护产品。他还建议加快搭建统一的适老化大数据平台,“老有所医”,实现数字为老、智慧养老。

在“老有所医”的问题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部长戴茵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呼吁全社会为老年人打造药品说明书的智能化工具。“药企可在药品包装标签上印制药品说明书二维码等手段,给患者提供可视化、互动化说明书。在此基础上,也可增加语音播报功能,制作药品重要信息短音频或短视频。”

建议构建养老服务平台和农村老人信息库

养老事业是一项关乎民生的伟大工程。今年多位代表委员相继提出城市和农村要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议以期促进实现老龄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董事长李杰希望依托社区加强资源统筹,社区应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掌握老年人群基本信息及生活健康状况,对高龄、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老龄群体实行重点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也希望依托社区弥合数字鸿沟,建立国家层面的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并制定统一的行业基础数据标准,为社区依托信息平台丰富智慧养老场景提供基础支撑。建议在日间照护中心等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中,逐步上线互联网医院、慢病取药等在线服务。

而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襄汾县古城镇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晋刚则希望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在他看来,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起全面的面向农村老年群众的信息服务平台,用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老年人信息库。

建议将数字时代老年人权益保障写入法律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调查显示,老人经常受网络谣言、网络诈骗、诱导消费困扰。如何守护老年人安全上网,也成为众多代表委员今年高度关注的议题。

针对近年多发高发的养老诈骗,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认为应多措并举。比如利用网络媒体、电视、报纸、展板、广播、传单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反复宣传养老诈骗案例、诈骗手法等;人民法院还可以采取庭审直播、发布典型案例、以案说法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摸清企业“家底”,做到敏锐发现、精准打击。

迟日大则希望上升到立法层面。他表示:“要将数字时代的老年人权益保障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要求全社会在信息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新兴立法的修改完善过程中加入老年人权益保障相关内容,形成数字时代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治矩阵

建议强化乡村数字技能培训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调查显示,农村老人智能手机接入难、使用难、学习难、易受骗等问题更突出,城乡数字鸿沟问题有待破解。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接受南都专访时建议,发动低龄老人担当义务教导员或者培训员,也让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参与到公共信息化产品设计中去,同时公益服务要常态化,从农村老年人切身需求出发。据报道,近两年,社会上有一些公益活动专注在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上。例如,蓝马甲公益大篷车就已经开进浙江、江西、安徽、重庆四省(市)超过50个县区的县域社区、乡镇村庄,开展了超过400场线下防骗集市、助老课堂,直接受益老人超过4万人。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陈力还认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他建议:首先,完善数据流动机制,推动形成城乡间数据交易市场;其次,建立城乡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促进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另外,继续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不断提升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同时,强化乡村数字技能培训,为乡村打造扎实的本地数字人才库;最后,改善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应用环境。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统筹:凌慧珊

执行:谢小清 熊润淼

设计:沈淑婷

实习生 余欣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老人   农村   数字   鸿沟   信息库   政协委员   老年人   城乡   乡村   全国人大代表   委员   代表   建议   数据   全国   信息   社区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